后悔药越吃越后悔/“舍不得”不是节俭/幸福是一种心境

时间:2022-05-30 06:38:23

后悔药越吃越后悔

文/吴胜

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这样“吃后悔药”的现象,有些人一遇到不顺就说“如果……就好了”。心理专家表示,“吃后悔药”就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而且会让人越“吃”越后悔。

在心理学中,“吃后悔药”被称为“反事实推理”,也就是人们假设一种与事实相反的情景。然而,现实世界不会因为假设而发生改变。因此,“反事实推理”带给我们更多是悔恨等负面情绪。而且,我们假设的情况越容易达到,这种悔恨就越强烈。

“吃后悔药”是一种回避现实的态度。你越回避现实,越不敢面对,自己就越退缩,从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你一步一步地退,最后只能掉下悬崖。因此,经常“吃后悔药”的人应该寻找专业的心理医生接受治疗,学会面对现实。毕竟,事实已经发生,仅是后悔或沉浸在无意义的假设之中,无助于我们提升自己。与其如此,不如坦然地接受现实,把眼光从盯着过去转为瞄准未来,用下一次的成功来证明自己的真正实力。

“舍不得”不是节俭

文/宋传德

在我的房间里有许多东西总觉得以后会用到而舍不得扔掉,理由是为了节俭。按心理学家的说法,这是“强迫性囤积症”,属心理疾病。

医学最新研究表明,“强迫囤积症”的患者不属精神病范畴的“强迫症”。只是他们大脑在要扔一件东西时须反复搜寻记忆才会作出决定。美国哈特福德市有家叫“得到帮助”的机构可以帮“囤积狂”减轻心理压力,引导他们练习着把那些舍不得的东西“狠心地”扔掉。机构创办者约翰逊还带领患者进行“非购物旅行”,教会他们不要购买不需要的东西。

舍不得的心理许多人都有,囤积则是人的一种自然属性,开始是需求的刺激,继而才养成习惯,最后导致心理病态。从表面看舍不得好像是节俭,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生活的负担和羁绊。扔掉看起来像是浪费,但实质上是一种动力和发展。正所谓有舍才有得。抛弃我们生活里的砖,才会引得人生中的玉。

幸福是一种心境

文/游本风

罗曼・罗兰说,幸福是灵魂的一种香味。

佛说,知福者才能得福。佛要求我们对福不必苛求,顺其自然。

有的人总是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在别人的眼里。

幸福是把双刃剑,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幸福”。住上新房是幸福的,但一辈子做房奴却很悲催;做驾车一族是幸福的,怛遭遇马路杀手却很受伤;假日出门旅游是幸福的,但被导游忽悠却很“杯具”……显然,得到幸福当付出不菲的代价。

人说,你若渴了,水便是天堂;你若累了,床便是天堂;你若失败了,成功便是天堂;你若痛苦,快乐便是天堂;你若孤独,爱情便是天堂;你若被困,远方便是天堂。天堂即幸福。 圣贤有言,世人的一切纷争和贪念,无明乃根源。一念无明,当属正常,但不可一生无明。

有梦想的人,是快乐的人。而快乐的人,是幸福的人。说到底,幸福是一种心境,而内心的福祉是一种可感知的体验,可触摸的映象。入之幸福,全在于心之幸福。对现实满意,对未来有憧憬,既让梦想超凡脱俗,又让梦想接通地气。渐行渐近的,是春花之灿烂、秋叶之静美。心境的幸福,便在其中。

上一篇:蕨菜尽量少吃/吃蔬菜小心引发皮炎/竹炭食物排... 下一篇:有趣的“数字化”养生法/何时泡脚最护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