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炕围画的美术表现

时间:2022-05-30 04:24:51

山西炕围画的美术表现

摘 要: 晋北属高寒地带,农村中家家户户都有火炕取暖御寒。炕上的墙面极易脱落起皮,经常蹭脏衣物被褥。于是人们先以刷墙所用 的白土(亦叫甘子土),调以胶水,在环炕的墙上涂高约二尺的“围子”,这样既保护了墙面,又使人们免遭了脏衣污物。后来,人 们又以墨线绘以简单的线条边饰,中间再画几枝兰叶墨花等图画,果然悦目好看。就这样,最初形式的炕围画出现了。

关键词: 炕围画、墙围画、炕围子、壁画、年画、建筑彩绘、室内装饰

坑围画是山西地方文化中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构思新颖,色彩艳面,形式上仿壁画之式,风格上纳建筑彩绘之风, 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炕围画也叫墙围画,俗称“炕围子”,起源于宋代初期,成熟于明清时,清代以前的炕围画遗存已被时光洗涤得无影无踪,仅存1985年出土的原平镇班村宋代墓葬雏形炕围画显示炕围画,目前尚能见到的清晚期和民国时期的炕围画。炕围画是山西民间一种地域特色鲜明的造型艺术,在山西北部、中部、西部和东南部都有分布,在忻州地区、雁 北地区、晋南、晋东南的广大农村甚为普及,其中以晋北的原平最为著名,人们普遍把原平市称作炕围画之乡。

晋北冬天比较寒冷,农村大都以火炕取暖,逐渐形成了在炉灶、炕周围的墙上画炕围的习惯,为防止炕周围墙面脱落损坏、蹭脏衣服被褥、同时为美化居住环境而创造的独特的工艺美术形式。炕头及附属装饰,是百姓日常生活实用需要和精神生活审美需求综合的产物。炕围画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具有明显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因其经济、简便又 实用、美观,并能满足普通老百姓的居室装饰需求而应运而生。

炕围画的影响及应用非常广泛,凡新建住宅、结婚嫁娶、旧房翻新等都少不了要绘制新的炕围画。起初山西晋北一带农民只是在条形纸上用两种简单色彩绘制图画张贴在炕的周围,并设法涂上一层保护层。后来绘画技巧渐渐完美,乡下便有了一些专门从事此种营生的画匠。农家人每当建盖新房,在砌好大炕之后,即请来画匠在炕面以上约80厘米以内的墙壁上绘制图画,炕围画也便由此发展起来。很多人家在盖新房的时候就开始琢磨炕围画的内容,主家请当地有名气的炕围画匠上门作画,在这里主人把自己的心愿和期望展现出来,如丰衣足食、人寿年丰、 合家团圆等。画匠们再根据主人的意思精心做好此 处活计,并署名落款,以示又一件作品完工。炕围画的工艺性表现为对材料的充分利用与制作的工细。在创作过程中,炕围画以颜料做底,桐油涂罩,既鲜艳亮豁,又坚固耐久。如有脏污,可 以用湿布揩擦,则又光亮如新。画工完毕后,主人十分珍惜,常用透明纸或塑料薄膜罩遮其上,更多的人家则用桐油或清漆罩刷,以使其保存年久,鲜艳如新,在长期的生活中,已形成一种百姓不可或缺的炕围文化。

炕围画形式上仿壁画,风格上纳建筑彩绘之风,色彩明快、艳丽,大雅大俗。题材与内容内容广泛,情节动人,生活气息浓郁,一般为农村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戏曲、历史人物、山川河泽、花鸟鱼虫、蔬菜水果等等。线条单纯、主题突出是炕围画的主要特点。炕围画的题材内容按其思想观念可归纳为追求 天人和谐统一的宇宙观念、宣扬人伦、孝悌、进学 的礼制观念和企盼福禄寿喜的生存观念。从画法方面看,炕围画空间立体感强,透视关系浓淡相间,独具特色。炕围画采用象征隐喻手法,表现吉祥喜庆、礼仪廉耻、孝悌忠信等,反映百姓驱邪纳祥、喜庆欢愉、道德教化等愿望,折射出民间普通百姓的审美意识和价值观。炕围画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尤其对青少年的审美取向的启蒙有着潜移默化的特殊功能。在这些多姿多彩的炕围画中,我们可以读到历史和风 俗、社会与生活,可以体会到来自民间的鲜活旺盛 的创造力,感受它那率直天真、质朴热烈的艺术风格。

建筑彩绘艺术对炕围画的影响最大,山西历代古建筑林立,建筑彩绘高手辈出,众多擅长宫庭、庙宇、亭台楼阁彩绘的画匠,把自己熟悉的图案、掌握的技巧,引入到民间炕围画中,极大地丰富了炕围画的艺术表现力;民间木板年画曾在山西城乡盛行,木板雕刻技术的普及使各种画谱刊印流传,为民间炕围画匠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蓝本”。炕围画构思新颖,色彩艳丽,以美化生活为目 的,表达着人们的理想愿望和对生活的激情,是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写照。其考究的绘画工艺、丰富的艺 术语言、独特的构图规律,至今为世人所慨叹。

尽管炕围画可表现的空间十分有限,但画匠们凭借丰富的想像力,着力描绘着一幅幅形神风猊、性情特征各不相同的画面。像古朴多姿、憨态可亲、 形象生动、情节逼真的古今人物,方圆参差、错落 有致、层次分明、主题突出的风光景致;动感强烈、 色彩鲜艳、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兽鸟鱼虫等类别, 富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炕围画艺术家扎根于民间,以浪漫主义的想象、浓重 的民俗风情,创作了大量质朴纯真的绘画作品。炕围 画的表现能力日渐成熟,形式格局逐步完备,此后 经过民间画匠和劳动人民的努力,以及各种姊妹艺 术的影响和滋补,使得这一民间艺术之花,枝繁叶茂,越开越艳。

〖JP+2〗炕围画的继承和发展与民俗活动有着密切的关 系。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虽然不同,但是处处表达出 作者和主人对幸福的追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 切都在不同的民俗活动中得以更好的发挥。因此,炕 围画的继承与发展是以社会的深层文化理念为基础, 建立在一定的民俗基础上的,随着日新月异的社会变 革,新的民俗生活不断给其增加新的内容,也自然会 折射出人们对生活、对生命新的认识和期望。

总之,在长期的民俗传承中,炕围画尽管形成了独特的美学风格,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 色。但“炕头文化”正在随着“炕”的消失而逐渐 消逝,传承炕围画大多出于民间艺人之手,他们的手艺全靠师承代代沿袭相传,尤其是那些能画一手“大开染”、“小开染”(工笔重彩)的画匠们倍受尊重。上世纪80年代以后,农村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土炕、窑洞逐步淡出人们的视线,炕围画赖以生存的土壤逐渐消失了,炕围画手艺传承也陷入了窘境。盛 行几千年、艺术与实用并行的炕围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娶媳妇、盖新房,曾经必不可少的炕围画 也将成为时间老人的殉葬者。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李玫 炕围画的美学风格在手绘墙画艺术中的传承与创新 江苏扬州225009

[2] 炕围画 太原日报第10版:晋韵・人物 20100413期

[3] 刘亮.原平坑围画[J].今日山西,2004

上一篇:摩顶放踵利天下侠肝义胆忠骨心 下一篇:浅谈产品的返璞归真设计中蕴育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