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的初步编制

时间:2022-05-30 04:05:04

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的初步编制

【摘 要】目的:编制适用于大学生的人格障碍问卷。方法:参考三种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结合临床经验,经过三次样本的项目筛选,编制成正式问卷并分析信度和效度。结果:编制成一个160个项目组成的问卷(其中含5个重复题目,用以反映答题者的一致性),包括10个分量表(十种人格障碍类型):边缘型、型、分裂样、分裂型、回避型、偏执型、强迫型、表演型、依赖型、自恋型。全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和重测信度分别为0.94和0.85(P

【关键词】 人格障碍;心理测验学研究;大学生;UPDI

中图分类号: B848、R74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4-00226-04

人格障碍是指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智力缺陷的情况下人格明显偏离正常。临床医师主要依据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对人格障碍进行定性临床评估式诊断。有关人格障碍的国内外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三种,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国际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ICD-10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Ⅲ)》。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适用于我国文化背景、具有真实可靠信度和效度、省时方便的人格障碍标准化诊断工具,我国的精神科临床工作中,人格障碍很少被确认或作出正式诊断,致使这一部分患者常常处于被忽略的境地[1]。西方国家发展了一系列人格障碍自我评估和临床定式(或半定式)检测工具用于人格障碍的筛查和辅助诊断[2],实现了人格障碍的标准化诊断,提高了人格障碍的检出率和诊断一致性。人格障碍标准化诊断工具在精神科临床实际工作中,充分体现了其完善临床诊疗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值得借鉴[3]。

人格障碍的分型尚无一致结论,研究表明,边缘型、型、分裂样型、回避型、偏执型、强迫型、表演型和依赖型等8种人格障碍类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客观性、内部同源性,在ICD-10和DSM-Ⅲ-R两种分类系统中是共有的。研究还提示,自恋型的同质性信度较好,分裂型的稳定性、客观性、内部同源性尚好[2]。

大学生是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高危险人群,他们正处于不成熟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心理机能容易失衡,精神疾病是大学生病休、退学的主要原因,且呈上升趋势,人格障碍是大学生精神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和原因[4]。本文根据国内外三种主要的精神疾病诊断标准,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及临床经验,编制一套分型的适用于大学生的人格障碍测验工具,以期对大学生人格障碍的分型检测及诊断提供标准化的测量工具。

1 对象与方法

1.1问卷题目的拟制 根据三种诊断标准(ICD-10[5]、DSM-Ⅳ[6]、CCMD-Ⅲ[7])中人格障碍的诊断及分类,参考国际人格障碍检查表(IPDE[8])、SCID-Ⅱ[9]、PDI-Ⅳ[10]等人格障碍问卷,结合相关研究成果,将人格障碍分为十型:边缘/冲动型(BDL)、型(ATS)、分裂型(SZD)、分离/分裂样型(SZT) 、回避型(AVD)、偏执型(PND)、强迫型(OBC)、表演/戏剧型(HST)、依赖型(DEP)、自恋型(NAR)。十型人格障碍不是完全独立的,是既相互联系而有所区别,十型人格障碍既有共同的基本要素,又有各自独立的表现形态和行为特征。据此安排10个分测验。参照国内外同类及相关量表的部分题目(IPDE 、SCID-Ⅱ、PDI-Ⅳ、MMPI[11]、 EPQ等[12]),立足于我国的社会文化,结合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具体分析各型大学生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筛选出符合中国人传统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容易理解和接受的简单语句和陈述语句,编制出包括220个项目的原始稿(每型人格障碍22项目,每条诊断标准对应2-3条项目)。具体项目如:“我从不主动参加同学聚会,除非别人一再邀请和支持我”。为避免被试自我评价的趋中趋势,考虑到题目数量较多,因此采用“是”“否”两级评分让大学生被试对这些条目进行自评。

1.2 对拟制问题访谈和调查

咨询5位心理学专业教师和5位临床心理医师,分析问卷中的题目能否反映人格障碍的主要行为表现,行为样本的取样是否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题目能否反映和代表ICD-10、CCMD-Ⅲ及DSM-Ⅳ三个诊断标准中人格障碍的临床表现;另外对20名大学生进行访谈,看看题目的语义是否表达清楚,理解是否会产生歧义,是否符合语言规范,与大学生的生活背景是否一致,进一步对原始稿中的题目从文字表述上修改,形成包含220个项目的预备问卷。

1.3 预备性测试与分析

整群抽样选取河北师范大学汇华学院、教科院一、二、三年级学生185 人,团体施测预备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83 份,男 80人(43.7 %),女103 人(56.3 %)。整群抽样选取河北师范大学外语学院、教科院、数信学院学生224 人施测预备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16份,男 97人(44.9%),女119人(55.1 %)。

1.4 统计方法 相关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等。

2 结果

2.1 项目分析

2.1.1 对预备问卷的测试结果进行项目分析,测验题目的选择从点二列相关r和区分度D(上端的27%与下端的27%通过率之差)两方面着手,删除43个不合要求的项目(r

2.1.2 正式问卷的项目分析

每个项目与各分量表的题总相关在0.30-0.75之间(P0.30以上,项目应予保留。正式问卷的题总相关与项目鉴别度均较为理想,符合预定的要求。

2.2 问卷的信度

表1显示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α为0.94 ,重测信度为0.85。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α为0.65-0.83,重测信度为0.67-0.81 。

2.3 实证效度

各诊断组与正式问卷测试的大学生样本在全量表及各分量表上的得分见表2。精神分裂组、神经症组和单纯人格障碍诊断组的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总分与各分测验分均高于正常大学生样本。以CCMD-Ⅲ临床诊断标准为效标,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总分第80百分位(原始分68分)作划界分对人格障碍诊断,灵敏度为78.8%,特异性为81.3%;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总分第85百分位(72分)作划界分诊断,灵敏度为76.7%,特异性为87.9%;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总分第90百分位(78分)作划界分诊断,灵敏度为69.2%,特异性为93.1%。

2.4 问卷的结构效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对各个分量表分进行主成分因素分析,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有1个,最大特征值为5.66,可解释方差的56.63%,BDL、ATS、SZD、SZT、AVD、PND、OBC、HST、DEP、NAR分量表的载荷分别为0.76、0.67、0.76、0.79、0.74、0.82、0.74、0.80、0.61、0.81,碎石图也显示可提取的因子为1个(见图1),说明十型人格障碍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支持关于人格障碍分型的理论构想。

3 讨论

本研究依据三种主要的人格障碍诊断标准,参考已有的标准化人格障碍筛查问卷,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在进行访谈和调查后,编制出预备问卷,经过两次预测试,对不合格的项目进行删除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问卷。从项目分析来看,项目与分量表的题总相关水平都较高,相关系数在0.30-0.76之间,项目区分度在0.30-0.71之间,每个项目都具有较好的鉴别度。全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5,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 0.67- 0.81之间,提示其可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全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4 ,各分量表的同质性信度在 0.65-0.83 之间, 提示其项目同质性较高,一致性良好,反映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及其各因子有良好的等值性和内部同源性,说明信度指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标准。

由于缺乏此类问卷的金标准[8],问卷的效度检验只能采用实证的临床诊断与问卷检测的一致性进行[13]。结果发现,临床各诊断组与正常大学生组总分及相应因子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能够区分正常大学生与有人格障碍的大学生,据统计人格障碍者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14,而大学生中人格障碍比例则更高一些[15],因此问卷以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总分第85百分位(72分)作划界分诊断,灵敏度为76.7%,特异性为87.9%,提示其实证效度良好。此外,大学生人格障碍问卷作为一个标准化的问卷,可以更多地避免被试的心理防御,选择项目时也尽可能考虑到中国大学生的生活背景和时代背景,相比之下,本量表更适于对大学生人格障碍进行筛选和诊断参考。

十个分量表之间互相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0.28-0.68之间。进行主因子因素分析提取到一个主因子,说明各型人格障碍都有一个主要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可以说是主体人格结构与现实环境的不协调,也可以认为是主体人格结构本身的不协调; 不同点可能在于各型人格障碍的独特行为表现及主体适应环境的方式,说明不同类型人格障碍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着主要的共同点。十型人格障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与类群理论的意见不一致[16],有可能是因素分析旋转方法或者样本的原因,待改变方法或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中国西南地区职业紧张常模及分级标准 下一篇:Barratt冲动量表中文版在209名大三学生中的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