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说明文教学在“游戏”中彰显情趣

时间:2022-05-30 03:47:00

让说明文教学在“游戏”中彰显情趣

摘 要:说明文也饱含着作者深沉的感情,关键看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感同身受,让课堂成为思维激荡、情智共生的殿堂。教师应努力激活学生原来积累的相关表象,使抽象的语言文字变得具体可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 游戏

在小学生的眼里,一堂好课的表征就是好玩、有趣,而说明文又往往以理性的介绍出现,使之难以亲近。为了让说明文教学充满趣味,笔者进行了“在游戏中学习说明文”的教学尝试,即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水平,合理创设宽松和谐的游戏情境,系统组织活泼有趣的游戏活动,使学生与游戏和谐相融,从而促进其语文学习。

一、在读图中感受词语内涵

【案例】

师:关于麋鹿的生活环境,课文中有这样两句话(出示:1.黄海滩涂这片广阔的土地,气候温和,林茂草丰,是麋鹿野生放养的理想场所。2.只有英国贝福特公爵在私人别墅乌帮寺动物园饲养的8头麋鹿生长良好,并迅速繁殖。)自由读读句子,想想两个带点词的意思有哪些差别?

生:“放养”指麋鹿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而“饲养”是指人工喂养,就像动物园里的动物那样。

师:(课件播放野生麋鹿生活图片)你觉得被放养的麋鹿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生1: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2:无忧无虑的生活。

师:谁能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第一句?

生:(感情朗读)

师:透过“放养”这个词,我们看到了麋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真是麋鹿的天堂。

【评析】语言准确简洁是说明文的一大特点。教学时,新词在句中对比出现,学生在辨析中理解其含义的细微差别。而图片又为进一步理解词语内涵提供了新的生长力量:在鲜活的画面中,学生的感官和心灵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并与语词交相反应,感悟到了“放养”一词背后,麋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此时,学生再来读句子,感受到的便不再是静态的文字,而是有形有象、有色有味的生命文字。

二、在辨图中理解课文内容

【案例】

师:现在,就让我们近距离观察黄海滩涂上的这群麋鹿。请大家轻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描写麋鹿外形特点的,然后填写课堂作业单上的表格。

(学生读书后交流)

师:作者抓住了麋鹿最显著的特点为我们介绍,而这些特点大都与它的生活环境相适应。(出示图片)此时,你的眼前出现四头鹿,你能分辨出哪头是麋鹿吗?

生1:第二头是麋鹿,因为它角的各枝尖都指向后方。

生2:而且第二头鹿的尾巴最长。

生3: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的,和那头鹿的颜色一致。

师:是的,这头才是真正的麋鹿。我们之所以能够准确断定,就是根据麋鹿的奇特外形。

【评析】所谓说明就是把事物的形态、性质、特征、成因、关系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而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小学说明文教学必须根据这种文体的特点,咬定语文不放松。

在本课教学中,理解麋鹿的奇特外形是一个重点。学生借助形象化的图作比较,他们根据麋鹿的尾巴最长、麋鹿的角型独特、麋鹿的毛色在夏季是棕红色等显著特点分辨出了哪头才是真正的麋鹿,也进一步体会到了麋鹿的外形十分奇特。这样的“游戏学习”富于探究性,它深深地植根于文本语言的沃土中。学生的选择理由,都是来自对几幅图的细心审视,来自对文本信息的选择性提取,来自比较性探究中睿智的发现。

三、在填图中体会课文情感

【案例】

师:麋鹿的外形奇特、繁殖力奇低,它们的经历还充满传奇色彩!(出示折线图,横轴为时间,纵轴为数量)请自读课文5~7自然段,找出表示麋鹿数量的词语或数字填在折线图上。

学生找到了这些词语:有、匿迹、120、绝迹、18、400、2000、39、800。

师:这些数字背后还藏着很多东西,想想你能不能找出来?请再次读读这三个自然段,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的感受。

【评析】感悟麋鹿的传奇经历是本课教学的难点,那些躲在数字背后的情感是学生难以触摸到的。而折线图形式的加入,使孤立的文本解读与之互涵共振,充满游戏气息。利用折线图,学生理清了传奇经历的整个过程,发现那不仅是麋鹿数量的起落、命运的坎坷,更是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历程,也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兴衰史。至此,《麋鹿》一课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已经直抵其生命领域。学生凝视着这幅折线图若有所思,原来数字背后躲着这么多的情感,原来语文也可以这样学。

在游戏中学习说明文,外显的表征就是好玩、有趣,而其内核则是彰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孩子在探究、体验中学习语文,并最终获得一种精神的愉悦。

上一篇:初探《出师表》的语言美 下一篇:如何提高学生在计算教学中的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