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中智能照明问题分析

时间:2022-05-29 07:52:00

建筑电气中智能照明问题分析

1智能照明的特点

1.1适应性。这主要是指在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中,是根据不同的环境来设计相应的能够适用其需求的照明回路。也就是说该系统可以持续调整光照的亮度,以实现在满足照明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电能消耗,减少灯具的使用。

1.2多样性。由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由计算机实现智能控制,因此其能够在同一个空间内通过各种手段来实现多种光线的变换,从而形成灵活的场景灯光布置,营造不一样的气氛,满足人们的某些特殊需求,具有较强的多样性。

1.3集成化。智能照明系统具备一定的开放通信接口,因而与楼宇自动化系统或者奇特管理系统都能很好的实现集成联动,从而扩大了智能照明系统的应用范围,便于针对不同的系统进行改进或扩展。

1.4安装使用方便。智能照明系统是在充分考虑到用户需求的基础上进行设计编程的,是非常人性化的设计,因此在安装以及操作管理方面都非常方便,且能够在断电后保留记忆,使电力恢复的同时也将原有的照明状态全部恢复,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

2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是属于智能建筑中的一种新型控制系统,在实际的工程实践应用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此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来对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设计应用提出一些看法,指出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供各位同行交流。

2.1照明场所的选取。对于现代建筑而言,大都是高层建筑或超高层建筑,在其内部需要使用照明系统的地方非常多,若将这些照明系统全部设计为智能照明,那么不但会增大设计施工的难度,也会极大的提高建筑电气工程造价,最重要的是这样做没有实际的意义,是不必须要的。为此在应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时,首先对其使用场所的取舍是非常关键的一个问题,这也是后期照明控制系统设计施工的基础。一般在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中,可以将智能照明与普通照明配合使用,来提高建筑整体照明系统的性能,并合理控制工程造价,降低成本。通常只需要在大堂、展览大厅、体育馆、报告厅和多功能厅等大型场所,宴会厅、电视电话会议室、多媒体交流厅以及指挥中心等中型场所,贵宾接待室、小会议室、领导办公室等小型场所,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即可,而建筑的其他部位则应该选用普通照明系统的设计方法。选择这些场所进行智能照明控制系统设计主要是因为这些场所是对内或对外公共活动的主要场所,是代表一个单位格调的地方,是现代建筑的脸面;这些场所需要的照明更加灵活多变,需要有先进的照明控制系统和会议系统、音视频设备、电动屏幕、投影仪、电动窗帘等设备集成、联动,形成音视频和照明一体化的环境,所以应该优先考虑。

2.2照明系统的功能设计。照明系统中的灯光设计是一种艺术体现。照明系统的设计集建筑学、电工学、物理学、美学于一体,其照明灯光设计也包含了一种艺术修养和人文修养,符合心理学发展的特点。近几年来,很多建筑设计院完成电气配电设计,照明留给灯具厂家和装饰设计公司去完成,由于后两者灯具限于本家和缺乏专业的知识等原因,大大影响了环境调光产品在我国市场的普及运用。目前,这种情况正在改观。笔者认为,需要注意的有:灯光回路的划分中多划分回路,每条回路须是同种光源,每条回路负载量应合理,布灯应注意艺术效果,注意花纹和图案与环境的结合等。除了调光之外,建筑电气工程中还应注意使用智能照明系统中的其他功能效果。比如:是照明中心集中控制还是分散单独控制,需不需要与BMS(BAS)系统形成联动,是否需要进行环境智能控制,是否需要和其他音频等系统形成联动。

2.3灯具的选择。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的应用中,控制环节仅仅只是负责保证电力的合理供应,而若要实现有效的照明效果,自然离不开各式各样的灯具。灯具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影响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应用效果的主要因素。一般需要选择性能良好、节能环保且具有多种功能的灯具。尤其是对于智能控制照明系统中,经常用到调光系统,而并非市场上所有的灯具都是能够调光的。因此这就需要设计人员在选择灯具时,必须要注意其能否调光,以及调光灯具与设备之间是否匹配等诸多问题。

2.4照明系统的安装和配电。智能照明系统是一个供电设备系统,需要安装和配电。在安装过程中,将电源馈线、负载线引到配电盘,控制线的敷管、布线、连接问题是系统安装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另外还要注意智能照明系统中的荧光灯调光时,要将其与普通开关的调光区别开来。调光设备与可调光电子镇流器之间的五根线除了零、火、地线外,还有两根0~10V控制线。可调光电子镇流器必须要接连地线,否则不可以进行调光。

3结论

总体来讲,在现代建筑的电气工程施工中,为了能够在经济性原则的前提下提高建筑照明系统的安全性和智能化水平,就需要我们合理运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使其与普通照明系统有机结合,选择合适的灯具与配电系统,保证照明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本文作者:耿亮 单位:北京世纪千府国际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上一篇:智能建筑电气施工管理路径研究 下一篇:论智能建筑电气的节能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