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村民的自觉转型

时间:2022-05-29 07:24:37

女村民的自觉转型

罗飞扬的2012年,一件事让他特别开心:巡讲引来了许多苗族女性的自觉转型,有500多人打电话给他,要到他的刺绣“工厂”做工。

这一切,都因自己创办贵州复临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而起。

公司的创办尤如多米诺骨牌,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公司创办成就了长幅绣品“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让他一夜成名,一夜成名让他进入“能人集合”的圈子,“能人集合”的圈子让他有机会到处讲述刺绣致富的传奇。

罗飞扬用苗家刺绣艺术打开了市场大门,用巡讲打开了苗族妇女们放弃土地转向刺绣的思想,完成了从土地走向工厂的自觉转型!

至今,他已经接纳了50多人在他的刺绣工厂里上班,最远的人是李琴,她是从罗飞扬的老家嫁到乐治去的,听说罗飞扬建了刺绣厂,她带着孩子回到龙场镇罗家湾子,一边在刺绣厂里做工,一边照顾娃娃读书……

一根针改变一个家庭

“只要有一根针,就可以改变一个家庭。”说这句话的,正是罗飞扬。

印证罗飞扬这句话的大有人在,马正兰就是一个例子。

马正兰是罗飞扬刺绣厂里的女员工,家住杓座村。

2012年5月份,马正兰结算当月工资时,她自己不相信居然有3750元工资。但仔细算下来,3750元是对的,没算错。

当月她还缺了两个工——如果不缺工,4000块工资只多不少。

以前,寨子里没有刺绣厂,马正兰的大事就是农活,出门天不亮、进门月亮上。坡前坡后,坎上坎下,放牛割草,栽薅铲收,天晴如此,下雨也如此。手板磨起老茧,一个月也挣不到1000块,还累——晚上累得不行,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

被庄稼拴住的马正兰不想啥子了,她的逻辑是:大富贵靠命,小富贵靠勤,只要人不懒,包谷饭至少是吃稳的。自从进入刺绣厂做工后,她才发现,原来还可以这么挣钱。

马正兰没读过什么书,曾经想出门打工,没地方肯接收,更何况家里老老小小一大家子人要吃要喝,想走也走不脱。她想,这辈子肯定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这样过了,但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罗飞扬在家门口办了刺绣厂,让她转了行。

罗飞扬说,如果不按马正兰的这个工资基数算,算保守一点,村里的苗家妇女,不管是谁,搞刺绣一个月,至少也有3000元。

3000块的月收入是个什么概念?在龙场镇,基本上就是种一年包谷的收入。“按老传统种包谷洋芋,假如一年有10000元收入,除了成本,最终利润可能只在1000—2000元。做刺绣只花时间不花成本,1个月3000,10个月就有3万,就是一家人养鸡、养猪、种庄稼的总和。更何况,刺绣又没有日晒雨淋,比种庄稼强多了。”罗飞扬说。

罗飞扬说的确实不错——依靠他的工厂,许多不识字的苗家妇女在家门口转型当上了工人,按点上班,按月领钱——绣完“清明上河图”的28名苗家女,最低的工资有9700多元,最多的达到13800元,“相当于以前一家人两年收入的总和”。

罗飞扬通过在维新、厍东关、锅圈岩等几个地方巡讲,苗族刺绣赚钱的理念深入人心,很多少数民族同胞打来电话要报名搞刺绣,人数不下500人。

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苗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逐渐式微,更不消说它能产生立竿见影的经济效益。贵州省苗学会常务副会长麻绍玉认为,像苗族刺绣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保护,就必须依靠它产生的经济效益来实现。如今,罗飞扬组织苗族妇女集中加工大型刺绣作品的举措,既实现了经济价值,又传承了民族工艺,可谓一举两得。

当农民 并不可悲

与罗飞扬搭档建立刺绣厂的罗俊华是化作乡的一位苗族青年。在苗族村寨巡讲时,他主要讲苗族传统文化保护和苗族蜡染刺绣工艺品开发。每一场讲完,都有乡亲问他:“现在可以做了吗?”他说:“可以。”他的回答,让乡亲们倍感喜悦。

2012年10月,他另外带领10个人创建了纳雍县民族蜡染刺绣基地。“我成立蜡染生物化学工程课题组,目前已有8项创新技术准备申请国家专利;又成立苗族绣花数据库工程课题组,创作60多万份多功能绣花电子数据档案,成为当前规模最大的苗族绣花数据库,目前已收藏300多件具有文物价值的苗族民间绣花服饰代表作。”

现在,他打算启动蓝靛草种植和加工植物染料项目,带动数万农民朋友在家乡致富。

“我们没有专项资金,没有专业人才,没有挂靠大专院校,没有请专家学者,没有任何背景,但我们个个都苦得。创业前,我们有的放牛、有的种地、有的打工,在我们的团队里,我文化还是算高的,但也只是初中文化,大多数是小学文化,还有一字不识的苗族妇女。”

“当农民,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不努力!”

日记中的心里话

“2012年4月15日,在昆寨乡中学操场巡讲。

这是第一次上台巡讲,我紧张。操场上400多听众中大部分是我们苗族妇女,我又感动。”

“2012年4月16日,到锅圈岩乡文化村巡讲。

巡讲地点在基督教堂里,当天的200多听众都是农民,其中苗族同胞占90%以上,妇女占一半。

我是农民,是苗家孩子,看着苗族同胞,感觉肩上担子重!我介绍了28个苗族妇女创作的世界第一长33米苗族刺绣‘清明上河图’,吸引了全场听众,在场的许多妇女都异口同声说:‘我们也能做。’”

“2012年5月4日,去总溪河畔的维新镇坪子村巡讲。

我还是谈苗族同胞最关心的、可操作的刺绣。巡讲结束后,50多位苗族妇女紧紧将我围着,问这问那,迫不及待地想去尝试一下,这让我看到了他们的人生新希望!”

“2012年5月9日,本来准备去香港参加绣品‘清明上河图’的拍卖会,临行前接到县委组织部电话,要我去龙场镇大营村巡讲。听巡讲的农民全部认识我,其中一部分是看着我长大的。我的巡讲也是他们的期待。”

以上是农民讲师罗飞扬巡讲日记的片段。

“截至2012年7月2日,我的巡讲引来许多报名电话,她们在电话中都说,想参加刺绣。500多个电话,我真的意想不到。”罗飞扬说,“本来应该高兴,但是我高兴不起来,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创业者,只有10万元的起步资金,唯一的资源就是亲人、邻居、兄弟、姐妹,我没有能力接纳这么多人!”(本组报道图片均由纳雍县委组织部提供 责任编辑/霍庆涛)

上一篇:“警察爸爸”的10年不了情 下一篇:“2013贵州企业100强”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