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环境:是封闭,还是开放?

时间:2022-05-29 06:53:27

德育环境:是封闭,还是开放?

【摘要】封闭式管理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学生的本性。德育要向家庭、社会、未来开放。

【关键词】封闭式管理德育的开放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4-0184-02

“学校教育一点钟,抵不过社会一分钟!”这是许多德育工作者的叹息。于是,不少学校便在修筑学校德育的“铜墙铁壁”上狠下功夫,实行“封闭式管理”:关起门来办学,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把学生限制在学校的深院高墙内,除周末或学校规定的少数时间外,不准学生踏出校园半步,闲杂人员不能轻易进入学校。学生在校必须严格遵守学习与生活制度,而这些制度又往往与严厉的惩治直接挂钩。

这样一来,学生被禁止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学生与校外的联系也减少了,有的学校连春游都取消了……在如此封闭的环境中进行德育教育。学生被人为地阻隔在社会之外,遵守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在应试教育唯分数论的驱使下,不少学校都在实行“封闭式管理”。封闭式管理”俨然成了许多学校的“金字招牌”。正当“封闭式管理”越来越成为时尚的时候,恶性事件为其敲响了警钟:在实行“封闭式管理”的某中学,一初中部男生因无法忍受学校严厉的生活处罚制度而受到宿舍同学的歧视和排斥,竟以死来解脱;几乎与此同时,另一所实行“封闭式管理”的职业学校的学生因想感受一下校外的生活气息,不顾禁令,深夜翻墙而出,结果一学生摔成重伤。更多的学生在封闭式管理下出现了紧张、不满、颓废和反抗的情绪。如此种种,不得不令人反思:德育环境是封闭,还是开放。“封闭式管理”的合理性到底何在?它带给学生的是什么?

“封闭式管理”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信誓旦旦地向人们保证“封闭式管理”的种种好处: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消除社会各种不良现象或消极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能保证学生的安全等。那么,“封闭式管理”给学生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呢?

一、切断了教育与社会和家庭的必然联系,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德育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教育工作者德育活动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具体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

德育环境在学校范围内封闭,即“封闭式管理”,它割断了学校与社会和家庭的必然联系。对于学生来说,学校与家庭、社会一样,只是生活场所之一,学校只有与家庭、社会保持密切联系,实现精神的沟通与互补,才能保证学生生活的完整,才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社会存在着不少丑恶现象或消极因素:网吧、歌厅、舞厅以及一些其他的诱惑,可能导致学生出现夜不归宿、旷课、迟到、早退的情况。于是,“封闭式管理”,把学校与社会及家庭一分为二。在学校的高墙内,学生被强行与社会、家庭隔绝,生活、学习被强行划定,生活中没有了旷野清新的空气,没有了市井的嘈杂与社会的不良现象……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很难改造社会、创造未来的。

教育部一再强调“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什么是“以学生为主体”?难道处处限制学生,扼杀他们的个性发展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吗?“封闭式管理”将学生封闭起来,按照学校规定的统一模式来教育他们,这样封闭的德育环境,不可能为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如果所有学生都像温室里的花朵,被保存在真空的环境中,风刮不到,雨淋不到,那么,当他们离开温室,走上社会时,如何去面对雨打风吹?甚至闪电雷鸣呢?

有一个男孩,就读于一所医学院。但是他对医学不感兴趣,而是对计算机十分着迷。在当时那个并不开放的时代,这所学校的校长却懂得对学生实行开放式管理,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他从各方面支持这个男孩,让他从当时零售商店买来降价处理的个人电脑,在宿舍里改装升级后再卖给同学。这种电脑十分走俏,各大公司纷纷购买。二十三岁时,他就组建了自己的公司,拥有了1800万美元资金。十年后,他创下了类似比尔盖茨般的神话,拥有资产43亿美元,他就是美国戴尔公司总裁迈克尔·戴尔。

戴尔的成功构筑了电脑界的神话,而究其根本,还是得益于开放式管理,如果当时不是那位校长实行开放式管理,而是实行“封闭式管理”,戴尔可能至今仍是普通的医生,电脑界将损失一位巨匠与天才。

每个学生的身体内都藏着一个十足火焰的黑匣子,只有开放德育环境,让学生自觉接受家庭教育、社会的洗礼,才能找到打开这个黑匣子的钥匙,使其释放出生命的最大光芒,照亮他们的人生之路,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二、“封闭式管理”把学校变成了“军营”,在一定程序上扭曲了学生的本性。

学生是个“自然人”,天真而活泼,他们是快乐的,也是舒展的,更是生机勃勃的。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探索自然,对社会充满好奇心。他们渴望体验真实、美好的生活,他们渴望与周围世界建立全面的联系,这是学生的基本权利。

然而,“封闭式管理”把学校变成了“军营”,将这一切击得粉碎。“封闭式管理”下的学校就像是一个“军营”,一切都在监控之中,学生被安置在固定的轨道上,时间、空间被划定,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学校纪律。学生处于被动的受管理的地位,学校的任何信息都仅仅掌握在学校的“统治者”—校领导手上。在这样闭塞的环境中,学生对学校工作一无所知,就不可能参与到管理中去,而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仅仅是学校的几个领导。这样导致管理决策不可能客观,同时也无助于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

上一篇: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探析 下一篇:浅谈“学案导学”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