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解救的姜戈》的影片情节安排特点

时间:2022-05-29 02:12:30

电影《被解救的姜戈》上映引起了轰动,这部影片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的影片情节设计上的独具匠心,本文通过对影片的情节安排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从而总结出整部电影情节安排的特点,为进一步地理顺影片脉络、深入地分析影片提供基本依据。

影片介绍

1858年,克鲁根种植园中的黑奴姜戈与布鲁姆·希尔达私定终身,在当时的美国这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为了爱情,为了继续活下去,姜戈与布鲁姆计划逃走,不幸被捉,被贩卖到黑奴交易市场。来自德国的赏金猎人金·舒尔茨渴望得到被通缉的布里托三兄弟的巨额赏金,然而,金对这三兄弟一无所知得知,得知被贩卖的黑奴中有人与三兄弟同出自克鲁根种植园,金将此奴隶在被黑奴贩子押解的过程中解救出来,被救之人便是姜戈。以指认布里托三兄弟为条件来换取自由,姜戈与金达成协议。出于对多年赏金猎人职业的厌倦以及内心罪恶的救赎,金答应帮助姜戈营救布鲁姆·希尔达,经过一系列的训练,姜戈已经成为一名合格的赏金猎人,历经磨难,终将心爱之人救出。

1966年,由塞吉奥·考布西(Sergio Corbucci)执导的电影《姜戈》(Diango)震惊整个影坛,随之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意大利式西部片的浪潮,“姜戈”成为意式西部片的代名词。这部电影对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的影响很大,经过几年的筹备,拍摄了这部《被解救的姜戈》(Django Unchained)向大师致敬,意式西部片里的英雄“姜戈”的“生命”得以延续。

电影叙事特点

2012年,《被解救的姜戈》上映,凭借影片中对于爱与恨的深刻刻画以及动作场景中的血腥与暴力的渲染,将昆式暴力美学再次呈现在观影者面前,编剧并执导该影片的昆汀·塔伦蒂诺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影片的成功,与昆汀所采用的独特的影片叙事特点息息相关。电影叙事学是研究电影叙事结构的理论,以文学叙事学及符号学等相关理论为理论依据。“电影叙事学”应归属于“小说叙事学”,电影是以文字作品(通常表现为:小说或剧本)为基础,是对文字作品的深度再创作。区别在于:文字作品完全依赖于文字来描绘出特定的作品环境,作品中的情节安排、矛盾冲突、角色性格特点、角色行为动机等也没有其他的表现形式,只能是借助读者的想象力,向其目标阅读群体受限制地传递信息,通过被阅读来营造想象的空间;电影则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光线、色彩等多种形式表现它的主题。

《被解救的姜戈》被设定的影片发生地是美国南部,属于西部片,美国西部片的特征非常明显,常常表现为:牛仔、马匹、枪支等等。片中主角多为孤胆英雄,不惧邪恶势力,为伸张正义挺身而出,不屈的信念以及精湛的技艺叠加在一起,最终正义战胜邪恶。西部片的影片冲突常常通过精彩的打斗场面和男女主角的爱恨缠绵表现出来,与一般的动作片的不同之处表现在:所有的动作场景中都融入了明显的西部片特征。《被解救的姜戈》片中对于影片冲突的处理深深地刺激着观影者的神经,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影片故事情节主要是按照时间的顺序来进行,之中夹杂了少许姜戈与布鲁姆从克鲁根种植园私奔以前的生活片段,这些插叙内容意在表现姜戈对于妻子布鲁姆的深深的思念,这是姜戈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影片从奴隶贩子斯派克兄弟押运几名黑人奴隶开始,假扮牙医的赏金猎人金·舒尔茨半路出现,想要买下姜戈,因为姜戈原来所在的克鲁根种植园中的监工布里托三兄弟(大块头约翰、埃利斯、小罗杰)是金·舒尔茨所要追缉的目标。高额的赏金促使金·舒尔茨意图从斯派克兄弟手中买下姜戈来指认布里托三兄弟。然而,斯派克兄弟中的艾斯很讨厌金·舒尔茨,枪指金·舒尔茨迫使其离开,自身安全受到威胁以及想得到布里托三兄弟的高额赏金这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就是金·舒尔茨毅然拔枪打死艾斯,这是影片出现的第一次角色行为冲突,冲突场景设置在寒冷的夜晚,林间小路上,冲突持续的时间很短暂。

第二次角色行为冲突发生在德克萨斯州的特里多,冲突对象有两位,一位是当地的警长,另一位是当地的治安官。这次的冲突发生时,虽然警长双手端枪,枪口朝下,正慷慨激昂地在当地人面前陈述舒尔茨与姜戈两人的种种罪行,与第一个角色行为冲突不同的是:舒尔茨在未使用话语确认自己处于危险境地的情况下突然用袖内暗藏的手枪将警长击毙,此时舒尔茨的行为让人费解,他身为赏金猎人,怎么会与警长发生冲突,甚至将其杀害?当治安官等人将酒馆包围,这时候的舒尔茨依然不慌不忙,正当观众用惯性思维来考虑这次他会用什么方式来将治安官置之死地时,舒尔茨确高举双手出来投降,手里拿了一张通缉令,此时谜底揭开,通缉令中记述了被他杀死的警长竟然是一名被通缉的罪犯。这样的叙事有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特点,减少影片情节安排中的雷同之处。

第三次角色行为冲突开始于姜戈手刃大约翰和小罗杰,将当年在克鲁根种植园中对他们的愤恨发泄出来,舒尔茨展现出他的远距离射击能力,将埃利斯击毙,为接下来的影片情节做好铺垫;布里托三兄弟所效力的农场主蓄意报复舒尔茨和姜戈,舒尔茨早有防备,引爆马车上的炸药,之后由姜戈将农场主射杀,使影片情节达到高潮。之后的姜戈在舒尔茨的训练之下迅速地成长为一名合格的赏金猎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一系列的训练与实战过后,姜戈和舒尔茨认为已经有能力前去解救姜戈的妻子布鲁姆。二人用计取得残暴成性的种植园主坎迪的信任,进入到布鲁姆所在的坎迪庄园,千方百计营救布鲁姆。黑人管家史蒂芬识破了姜戈和舒尔茨的计谋,真实目的被揭穿后,姜戈和舒尔茨陷入了危险境地。餐桌之前,在坎迪的威逼利诱之下,姜戈和舒尔茨天价买下布鲁姆,还布鲁姆自由之身,在书写买卖文书的时候,舒尔茨表面的安静掩盖不住内心的动荡,脑海中一遍又一遍的浮现出种植园主坎迪对黑人奴隶的种种暴行,这些挥之不去的血淋淋的画面深深地刺痛了舒尔茨,不平等交易临近结束之时,坎迪注意到舒尔茨对自己的憎恨与厌恶之情,以买卖双方未握手则交易无效来要挟舒尔茨与他握手,向他低头。舒尔茨受到坎迪的言语讽刺,虽然坎迪的手下以枪相向,最终舒尔茨激烈的情感冲破法律的桎梏,抱定必死决心,将坎迪射杀,而坎迪手下也将舒尔茨枪杀。

由此影片进入到第四次角色行为冲突。此处影片又一出乎意料的情节安排出现,姜戈没有力挽狂澜将对手一一毙于枪口之下,杀死多名种植园之后,弹尽粮绝,对方以布鲁姆的生命相威胁,姜戈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即将遭到白人蹂躏虐杀的那一刻,被老管家史蒂芬打断,他们认为这样处死姜戈太便宜他了,于是决定将姜戈卖到臭名昭著的采矿公司,进到此采矿公司的黑奴注定以最悲惨的方式死亡。正是这种想让姜戈生不如死度过余生的算计,才使得姜戈绝处逢生,凭借自己对于人性之中贪念的准确把握,姜戈才有机会在被贩卖路上得以逃生,然后回到坎迪庄园报仇,经过激烈交战救出妻子布鲁姆,在最后象征着坎迪庄园的大房子的爆炸声中,姜戈与布鲁姆策马而去,去寻找他们心中的自由之地。

上一篇:钟嵘《诗品》三大诗派比较论 下一篇:excel软件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