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疑点与解决方案研究

时间:2022-05-29 11:45:07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疑点与解决方案研究

摘 要:从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出发,对气体灭火系统常见的设计疑点问题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气体灭火系统启动控制方式、控制盘安装、信号导线选型与敷设等疑点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为科学合理的设计气体灭火系统提供参考。

关键词:气体灭火系统;规范;设计

1 概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等消防技术规范的制定,为气体灭火系统的设计提供技术依据。但以上规范并未对气体灭火系统的启动控制方式、控制盘的安装、信号线选型与敷设等关键要素作出明确描述。这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易出现盲目性、随意性的情况,从而影响了气体灭火系统的正常运行。文章针对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中存在的缺陷,分析气体灭火系统设计疑点,拟探讨解决方案。

2 气体灭火系统的启动控制设计

气体灭火系统分为管网灭火系统与预制灭火系统,管网灭火系统有手动、自动和机械应急操作三种启动方式,预制灭火系统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启动方式。

规范规定:对于无人工作的防护区,延迟喷射的延时设置可为0s;若需要人员安全撤离防护区,则可设计为不大于30s的延迟喷射。对于有人工作的防护区,文章不建议采用自动控制启动的方式,在火灾发生后,提倡人工确认后现场手动操作启动。手动控制方式较为安全,它在人员完全撤离后,手动无延时启动灭火装置,保障了人员安全与及时灭火。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远距离手动或自动控制的启动方式可能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

规范中指出“自动控制装置应在接到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后才能启动”。其中“才能启动”是指在收到两个独立火灾信号后,自动控制装置非必需启动。换而言之,报警控制器接到两个独立系统的火灾信号,只是启动气体灭火系统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而采用哪种火灾探测器组合来提供“两个”独立的火灾信号则必须根据防护区及被保护对象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如对于计算机房和通信机房,一般会用空调等设备使房间温度保持在一定区间内;当火灾发生时,防护区温度不会迅速升高,感烟探测器会比感温探测器较应到火情。此类防护区在火灾探测器的选择设计上,采用烟-烟的两个独立火灾信号的组合比温-烟组合能更早的探测到火情。

3 气体灭火系统控制盘的安装位置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中未对气体灭火系统控制盘的安装作出明确规定。这导致在施工过程中,尤其是单个防护区的气体灭火系统,仅考虑了施工的便利性与经济性,将控制盘安装在无人值班的地下室内、储瓶间内、防护区外的走道内、防护区内(平时无人值班),这些不合理安装方式,是气体灭火系统施工中的普遍现象。

控制盘是在接收火灾探测器的火警信号并确认后发出灭火动作指令的气体灭火系统控制器。若火灾探测器发生误报,控制盘却安装在无人值班地方,系统就会发生误喷,造成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与此同时,不少业主单位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对系统进行维保,控制盘发生故障亦不能被及时发现,使气体灭火系统形同虚设。因此,为了保障气体灭火系统正常工作,并能及时发现与处理系统的故障与火情,文章建议将控制盘安装在消防控制室内或有人值班的场所。

4 导线选型与敷设

气体灭火系统是具有报警、联动控制一体化的系统,回路总线中不仅传输报警信号,而且还传输控制命令信号,其导线的选型与敷设应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4.1 导线的选型

在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中,仅对传输信号导线的线芯最小截面面积进行了规定,而对导线是否应采用单根\双绞、单芯\多芯,以及软\硬材质等方面未作明确的要求,所以导致了设计单位在导线的选型上有些随意与盲目,有的出于经济性的考虑,选用的导线仅考虑了阻燃要求,有些设计单位甚至采用了单根铜导线进行布线的方案。这些设计乱象对气体灭火系统工作的稳定性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现在报警总线为二总线,在信号的处理上,这要求二线之间的电容越小越好,若电容过大,就可能将有些必要的信号过滤掉,从而影响消防信号的传输。经有关部门研究发现,双绞线导线间电容较两根平行导线小,即双绞导线信号传输的稳定性要优于两根平行导线。因此,气体灭火系统信号总线的设计应采用双绞多芯铜导线,尤其是大型消防工程,控制中心的集中报警控制器与多台分报警控制器联网,这对信号线选型要求更加高,必须满足消防信号稳定传输的要求,才能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采用多芯铜导线还因多芯铜导线材质柔软,在穿线与连接过程中不易划伤和折断。

4.2 导线管路的敷设

现行消防技术规范中对气体灭火系统导线管路的敷设要求主要侧重于保护导线免受机械损伤,或是强调了阻燃等方面要求;而对导线管路在泄放强电、屏蔽、静电及电磁干扰等方面未进行要求,在室外以及地下建筑的管路敷设要求也未作明确规定。这导致许多场合导线敷设材料采用了塑料管,而塑料管不能起到泄放强电、屏蔽、静电等作用。

塑料管敷设的管路若与穿在其中的导线之间发生短路时,就很难被检测到,如果此时遇有静电放电、强电线路漏电或雷击等情况,系统导线管路不能有效屏蔽和泄放入地,系统一旦串入强电将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轻则系统出现故障、漏报、误动作,重则造成系统瘫痪或设备损坏。

为保障气体灭火系统运行稳定,文章建议导线管路的敷设改进如下:气体灭火系统室内导线管路无论明敷或是暗敷,均应在做好防火保护措施的金属管或封闭式金属线槽内敷设。敷设在潮湿场所或室外的导线管路应采用阻燃或耐火屏蔽电缆,敷设在电缆井或电缆沟内的屏蔽电缆可不用采取防火保护措施。金属管(槽)以及导线屏蔽层应在消防控制中心的入口端与控制器机壳、保护接地地良好连接。

5 结束语

由于现行消防技术规范对气体灭火系统的启动控制方式、控制盘安装、导线的选型与敷设等要点未进行规定,或者由于侧重点不同,造成了系统设计方案的混乱,最终影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以上设计疑点问题,文章分析了不同的设计方案可能造成的不利后果,提出了解决方案,为科学合理设计气体灭火系统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GB 50370-200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S].

[2]GB 50263-2007.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S].

[3]GB 50116-201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S].

[4]许春元,于继航.七氟丙烷灭火系统常见设计失误与改进[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9,28(4):193-195.

[5]许春元.七氟丙烷灭火系统设计问题探讨[J].消防科学与技术,2003,22(4):307-308.

上一篇:华东协同决策系统的运行使用分析 下一篇:35kV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