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老字号:港台归来话“营生”

时间:2022-05-29 11:07:42

在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台办的支持下。北京老字号协会于2008年11月底至12月初。组织在京的21家老字号企业赴港台参加了“第十二届京港洽谈会暨北京老字号与香港企业交流合作洽谈会”和“第十一届京台科技论坛暨中华老字号企业交流论坛”活动。

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大陆的老字号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京、港、台三地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北京奥运会刚刚开过,在京的老字号企业为进一步促进三地经贸往来,考察、借鉴港、台老字号企业经验。集中组团赴香港、台湾,开展经贸业务和企业交流活动。这样大规模的老字号企业集中组团赴港台考察,在北京乃至大陆也属首次,因而受到媒体高度关注。

“北京老字号与香港企业交流合作洽谈会”于2008年11月27日在香港会展中心举行。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闰小彦、香港贸发局梁国浩先后致辞。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做主题演说。与会企业家互动洽谈,以独立展台的方式展示老字号企业产品、交换宣传资料、洽谈合作意向。香港《文汇报》连续整版大幅地报道了北京老字号展示专场的消息和老字号企业的文化及产品,在当地引起广泛关注。

在港期间,北京老字号企业开展了系列学习交流活动。与李锦记座谈,参观了香港饮料加工零售企业鸿福堂,出席了香港贸发局组织的“香港专业服务研讨会”,现场与香港品牌推广、文化创意和形象设计方面的专家交流、研讨。

“中华老字号企业交流论坛”作为“第十一届京台科技论坛”的一个专业论坛,于2008年12月4日在台北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全体与会人员参加了论坛开幕式,听取了海基会会长江丙坤先生的演讲和北京老字号协会会长姜俊贤先生的主题演讲;举行了“中华老字号企业交流论坛”专场活动。

在台期间,北京老字号协会参访团拜会了中华海峡两岸企业交流协会;出席了北京老字号赴台新闻记者会;拜会了台湾茶叶公会、中药公会,参观了台湾老字号郭元益糕饼企业管理和文化博物馆;走访了中药材一条街;考察了基隆庙口小吃夜市和新型商业“梦时代广场”等,所到之处,受到港台当地的广泛关注和海内外众多媒体系列追踪报道。也让参访团的成员们收获良多。

张一元董事长王秀兰:

交流活动收获颇丰

这次活动如此引人注目,一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给北京老字号企业带来了信用和声誉。二是由于有全聚德这样的大型老字号企业已先行一步,开了好头,使得港台两地的商业组织都相应地做了接待安排。考察团被当地的商业组织安排到佛光山考察,原以为可能是风景区,而当地商界安排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从当地商会负责人的态度,充分感到他们对北京老字号此次考察活动的高度重视。京港台三地的大报和其它传媒都对此次活动做了有分量的报道,可见对此次考察的关注。

北京老字号在香港、台湾,有文化的共通性。考察团一行的亲身经历,使我们看到了老字号未来发展的良好前景。老字号企业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共同的文化理想,才使三地企业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更多着一份文化同源的更加亲切的内在联系。这就更加坚定了我们一定要做好老字号企业的信念。

当务之急是老字号企业一定要树立“走出去”的信心,特别要有把北京老字号企业文化带出去的勇气。我团参观郭元益时,很自然地将其与稻香村做了比较。我们感到,稻香村在产品种类上强过郭元益。但我们的产品远不如郭元益的销售范围宽广。郭元益所以能远销东南亚各国和地区,很重要的一条在于它在精心地做着品牌文化。它的品牌文化中有民俗、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其文化价值转化为商业价值的细致之处,能将产品营销设计到与消费者个人的婚嫁历程联系起来,紧紧围着“人”这个销售对象,为每个消费者设计出他一生中所经历的“人生大事”。老实说。这种商业策划的细致程度,我们远不如他们。在商业营销方面,我们有自己的优势,但就策划的程度而言,港台两地的商业策划与实施确实细腻有加。

港台商业文化的内涵中颇多人情味道。如果用“张一元”的商业文化与其相比,我们自觉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其中既有南北地域和从业人士的性格差异,同时也有一个老字号商业营销向旅游业方向发展的趋向所引发的文化转换。我们感到,港台两地的商业文化可以“简单”概括,但这个“简单”,却意味深长。它的博物馆展品不多,但主题被安排得很集中、每个过程设计得很细腻。这给我们在追求企业发展的同时,挖掘企业老字号文化的底蕴,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的博物馆展品丰富,内容广泛,主题多样,却往往停留在“说出历史”的层面,忽略了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这一最具现实意义的大事。

品牌是要为现实的、活生生的消费者服务的。在这方面,港台商业品牌在推介形式上做得十分活跃。他们设置的品尝区,不仅关照现实的消费者,更注重培养后续的消费群体。他们对残障人士和儿童等特定人群的商务关照做出了特色。

与台湾同仁的交流让我看到了老字号的发展前景,老字号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在她身上包含着中国的历史和中华民族的文化,作为老字号企业的带头人,我深深地感到这种沉重的历史责任,促使我们要更加努力地工作。

我们老字号的确不能只立足于本区域的发展,一定要走出去,因为走出去的不仅是产品,更重要的是带出去了一个民族的文化。所以,要注重文化的传承,先要认真挖掘并把它展现出来,再下力量研究如何把传统文化与现今的发展结合起来一起做,我感到,做企业一定要先做好文化这门功课。

鹤年堂总经理臧东波:

于细腻中见功夫

港台老字号企业在经营中表现出的细致、细腻,正是我们在经营中可以学习借鉴的。台湾的这些老字号企业经营最多不过几十年,文化积淀并不多。但却十分注重企业的文化经营,注重用文化来转化、提升商业价值。而我们恰恰把年代久远、文化厚重的优势看轻了,不那么珍惜这种软实力。这次,北京老字号参访团取得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让我们对老字号企业通过联合推介、总体宣传来展示自己,扩大影响力的做法有了信心。相较而言,大陆与港台地区的商业企业所处地域不同,市场需求各异。但就北京老字号企业而言,我们本来具有的优势,却因经营眼光的局限而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所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与此同时,还有更大的国际市场有待老字号去开拓。反观港台商家。他们的营销手法做得细,特别是对蕴含于产品里的文化内涵的挖掘,更是到了精致、深切的境界。虽然说中国文化根在大陆,但在交流中我们感到,港台商家更重视文化营销在商品经营中的应用。而我们在商品展示上所做的投入确有不及。

北京华天饮食集团公司

副总经理夏爱东:

国际化连锁经营令人

大开眼界

考察团通过参观考察李锦记和鸿福堂,明显感到,港台著名商业企业在国际化经营方面确有独到之处。李锦记的主打产品就是酱油,本来主要用于中餐。而李锦记把酱油推向了全世界,短短几年,便在全球建起了一百多家分店,并成功地组织工厂化生产,人才培养也独具特色。在如何选择单类商品适用的营销方式上,李锦记用国际化、连锁化、小店面、多点布局和多媒体宣传手段,运作得细致、到位,让人充分感受到,它在不断传播“新知”。比如:如何将老字号企业“年轻化”?如何对老字号做出更具时尚感的设计改造以推进现代营销?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认真探索。

东来顺集团副总经理胡颖:

走出去才知品牌之力

搭建国际化运营基础上的商务平台,在老字号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尤为重要。在港台交流活动中,我们明显地有这样的感觉:港台老字号企业所处的市场是开放的,老字号企业与其它企业同处一个经营环境之中,因此,老字号企业也必须是开放的。过去,我们的老字号在开放的问题上总有些无从下手的感觉。

从东来顺集团的发展看,我们设计的发展思路是走精致型、质量型的路子。这就必须把品牌的重要价值突显出来。品牌不仅在于包装。应当从包装入手,集中力量,提高营销手段的竞争力。这是我此次考察活动得到的认识,与我们以往的认识有所不同。

这里还涉及一个如何把老字号这类带“传承性”的企业变成具有活力的现代化企业的问题。考察中,我感到,港台老字号企业已经完成了由传统意义上的商业企业向现代商业企业的转变,表现在,他们在提高品牌价值方面在观念上已经十分清晰,在做法上有很好的操作性。

台湾的老字号企业有独特的“讲文化”的方法。台湾的老字号把产品营销做得实在、平和、稳重。他们讲故事、讲历程,能讲出更多的文化内涵。这一点,我从另一方面也发现了我们的自身优势。我们带去的各个小节目,也在这次交流中撑起了一台大戏。我们借助北京奥运会营造的影响力,是可以在港台地区形成北京老字号商业影响力的,是可以干出一番事业的。

戒去浮躁,稳重平和,是此次港台交流给我留下的深刻感受。老字号在海外客观存在着一个较大的市场空间。我们将充分利用这次活动搭建的平台。对开发海外市场做出更加有效的动作。

同仁堂集团工会主席陆建国:

参悟老字号长寿机理

这次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品牌。这个整体品牌在香港、台湾打出来了。对于弘扬北京老字号文化意义重大。

就中药行业来说,大陆中药企业在规模、品种、数量以及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上具有优势。但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第一,台湾同行对中医药的理解很有见地,对中药炮制,特别是饮片的加工上尤有心得。第二,台湾中药店铺相互挨近,便于顾客抓药、配药。第三,台湾重视养生、滋补,而大陆更重施治。此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陆滋补保健品的营销明显下降。但随着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养生保健类产品的市场仍处于不断增长状态。第四,老字号要想做长远,要有适宜的土壤。对老字号企业来说,有了市场,就有了生存前提。目前的政策环境有益于老字号企业的发展。

在中药领域,同仁堂集团在生产手段现代化程度以及产品的数量、品种等方面都有优势,但对中医药领域带有规律、本质特征的认识还有待于与台湾同行做更加深入的交流。

据统计,此次交流活动中,北京老字号与香港企业形成了10余个初步合作意向,涉及营销设计与创意、合作开店、商品、金融服务等方面。全聚德集团实地考察了当地的养殖业情况。拜会了相关部门,了解政策信息。九门小吃董事长侯嘉考察了200多家小吃市场摊点。在北京市商务局、北京市台办的帮助下,通过多种方式搭建起了北京老字号与香港、台湾企业界的联系往来平台。考察中。北京老字号企业与港台企业界互赠的礼品、纪念品和宣传品,更是给对方留下了深刻良好的印象。

“长期以来,我们在市场容量大、需求旺盛的条件下经营企业,没有危机感。”姜俊贤会长说:“一定要加快北京老字号企业现代化的升级速度,在坚持传统的基础上,与现代市场经济的需求紧密结合。特别要面向年轻人的消费市场,大力度地推进、提升产品和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在营销上打破‘酒好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引入现代经营理念和手段,通过包装、设计、店堂布置等立体地宣传和推广自己,提升自己。”

上一篇:天源酱园 与时俱进 下一篇:“聚元号”的“铁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