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时间:2022-05-29 08:37:50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

摘 要:课堂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学教学的成败。一堂好的数学课离不开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有目的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教学活动,是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的有效环节和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练习;新课程;创新;针对性;目的性;灵活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7-155-01

进入新课程以来,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是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主要途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必须有较高的练习质量作基础。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特殊地位,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对教材里的习题作适当调整、组合、补充、创新,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课堂练习有层次性、针对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通过有效的课堂练习,学生能迅速强化对知识的掌握,熟练技巧技能,形成思维智力,以实现综合素养的提升。根据自身教学经验,谈一谈对数学课堂练习的认识:

一、课堂练习要力求创新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数学课堂练习中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课堂练习是有趣的,而非枯燥无味的。要达到这一效果,必须在原有的题材和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使枯燥无味的练习变的生动有趣。题材上的创新要以学科知识为基础,以情景主题为背景,适时穿插另外学科知识,丰富发展数学的内涵,让学生学习数学学科以外的知识,教学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从而做到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乐于动手,乐于思考,增强学生“我要学”的学习意识。

二、课堂练习有针对性和目的性

教学内容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而教学目标应该紧紧围绕新课标准的规定和要求,并落实到每一堂课的课堂教学中程,也就是说练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练习教学中,练习应做到有一定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这样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掌握与巩固,又能加强学生自我提升的学习能力。因此,在练习课中,选题很重要,选什么样的题型,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共同性问题、薄弱性环节,通过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讲解、练习的方法进行弥补,做到对症下药。所以,针对性和目的性往往是相结合的,既要有目的性,又要有针对性,所有的练习都应该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分层施教的原则,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和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堂练习。

三、课堂练习的内容灵活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趣的练习,能使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能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设计时,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挖掘习题本身的内在力量,设计游戏、猜谜语、走数学迷宫等活动,开展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践练习等。可以补充、匹配、补缺、画图等,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才能产生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机,这时学生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去克服困难,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质数与合数》一课,是比较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学,为了避免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精心设计了如下练习。在1-20中,奇数有___,偶数有___,合数有___,质数有___,这一练习让学生个体独立完成。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发现了什么?”同学们得出了很多结论,如:质数不一定全是奇数;合数不一定全是偶数等。这样不仅题型有所改变,而且练习形式也体现了个体与小组结合的特点。

总之,对数学课堂练习课要做到生动有趣,又能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巩固新、旧知识。巧妙合理的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作业是一种生活,是一种活动,从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上一篇:创新教育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和表现 下一篇:素质教育贯穿在数学教学中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