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怀远县职业教育献一言

时间:2022-10-14 11:57:48

我为怀远县职业教育献一言

摘 要:怀远县职业教育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是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所遇到问题的缩影。问题主要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与看法存在着偏差,职业教育招生困难,生源素质低,学校开设课程与实际运用有距离,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或者是缺乏专业方面的人才,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就业形势不是太好等一系列问题。对策就是积极广泛开展持久深入宣传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转变原来不正确观念与看法;压缩高考招生数,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及奖励政策与措施,吸引成绩好智力高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行列;开设的课程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实践;派教师到高校进修学习,引进短缺专业技术人才;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政府应积极从宏观上加以指导,拓宽毕业生就业渠;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投入和政策倾斜;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怀远职业教育;存在问题;见解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8-135-02

一、针对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与看法存在的偏差,应积极广泛开展持久深入宣传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转变原来不正确观念与看法,从思想上重视职业教育,并形成职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思想与意识,领导干部以身作则把子女及亲戚朋友的子女送入职业教育院校。中国数千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根深蒂固印象深刻中举人中进士中状元,当官做老爷衣锦还乡,光耀门楣,直到今天千百万人追寻高考,认为高考才是正途而职业教育是旁途,看不上看不起职业教育。加之高考连年扩招,广大学子多涌进了大学之门,造成了职业教育门前冷落鞍马稀局面。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晚了况且发展力度也是很不够,职业教育应该与恢复高考的时候同时大力发展,但是决策者并没有在意职业教育,因此可以说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晚了30年,高考连年扩招就是一个错误,是对职业教育的沉重打击,回首岁月,国家耗费了大量教育资源,家庭耗费了教育投资,况且也耽误了个人的发展,回首反思决策者应该亡羊补牢。报纸、电台、广播、杂志、网络等宣传媒介应该多宣传报道职业教育的状况与发展,宣传办学比较好的职业教育学校,宣传职业教育学校里的学生和老师的上进者追求者的正面形像,让人感受着职业教育真的大有发展,大有前途,大有可为。

二、针对职业教育招生困难和生源素质低的困境,政府应推行职业教育全部免费,并且每个学生管吃管住,每个月还发放学习零用钱,压缩高考招生数,把一部分学生引导到职业教育的道路上来。进入职业教育学校的学生多是分数较低智力相对不是很高的学生,成绩不是太理想的学生,各级政府应出台相应的鼓励与奖励政策与措施,吸引成绩好智力高的学生进入职业教育的行列,例如,对于成绩好智力高的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获得国家的无息贷款,相应的税收减免,推荐他们上更高一级的高等院校等,这样职业教育才能够拥有生机与活力,拥有发展的空间与趋势。没有优秀学子进入职业教育行列,那么职业教育的前景会是暗淡的。

三、针对开设课程与实际应用有距离,职业教育应开设适合学生将来就业的专业,对学生将来走出去作用不大的专业与课程就不要开设或者尽量少开设,已经开设专业但市场效益不是很好的专业要进行调整或者改设专业,将那些可有可无作用不大的课程取消,多开设些技术含量高的课程,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学校开设汽车运用与驾驶,汽车原理与维修,要能够熟练驾驶汽车与维修汽车,排除故障,就像庖丁解牛一样对汽车了然于胸,驾驶运用维修汽车得心应手,火眼金睛,手到病除。把怀远与蚌埠汽车驾驶学校培训权收归怀远职业教育学校,学习合格由该学校发驾驶证与毕业证,这样的证件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学校开办自己的汽车维修厂,学生一边学习一遍实践,学习为实践打下基础,实践使理论得以应用和升华,这样反反复复,师生共同进步,教学相长,良性循环,环行上升提高。

四、针对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或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问题,学校应派上进喜欢钻研有兴趣有热情的老师进入高校进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同时引进缺乏的专业技术人才。优秀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没有优秀教师职业教育质量就无法保障。“好的职业教育师资应来源于贯通的职业教育体系。贯通职业教育体系,职业学校毕业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进一步深造,在现有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基础上不断提高自己,不仅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更精通专业理论知识,使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模式多样化,改变传统文化施加于普通人的对职业教育的看法和态度,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职业教育体系,从而获得高水平的师资力量。”[1]例如,针对汽车专业方面人才,可以派教师到武汉汽车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相应专业学习进修,以适应职业教育专业发展需要,针对这方面技术人才缺乏可以高薪引进,充实本专业技术能力,为本专业发展打下基础和提供发展动力。

五、针对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兴趣不大热情不高,应刺激兴趣,点燃热情。让学生明白并深深感受到学习是有用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有利于个人成长与发展,学习会带来幸福,学习会激起创造,学习会带来美好生活。不学习就没有出路的,不学习就会退步,不学习就会落伍,不学习就有愧于个人青春美好年华,不学习就有愧于家庭培养与期望,不学习就有愧于社会的前进,不学习就有愧于民族与国家厚望。在学校开展学习比赛热潮,不仅是理论的而且是实践的,对参与者给予鼓舞与鼓励,鼓励他们的理论创新,鼓励他们实践的创造发明设计,鼓励别出心裁,鼓励奇思妙想,鼓励想法的与众不同,鼓励多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深入思考,养成思考良好习惯,在思考中学习,在思考中生活,在思考中游玩,在思考中感受生活学习的美好。教师应该是一把火,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种,让其熊熊燃烧,发出光和热,把青春年华聪明才智贡献给国家与民族。

六、针对就业形势不是太好,应加强市场调查研究,利用各种途径和方式发现就业渠道,政府应积极从宏观上加以指导,瞄准市场,适应市场,服务市场,发展市场,拓展市场,给学有所长技术在身毕业生提供施展舞台的空间。与市场一起前进,紧紧围绕市场这个主题,不怕市场起伏与波浪,立于浪尖与波涛一同向前。“树立办学新观念,强化人才培养模式。职教培养的人才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实践能力,优良的素质和职业发展潜能,适应岗位转移。院校研究市场,开拓市场,围绕市场办学,培养市场需求的应用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学生真才实学毕业拥有多种证书制度,为进入行业工作提供便利。”[2]培养学生以学校订单为导向,这样做会有的放矢,学用结合,发挥技能优势,让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相协调,技能训练与岗位要求相协调,培养目标与用人目标相协调,从而让家长承认,社会认可,个人收益,国家投资有效。

七、以前政府对职业教育关注与投入不够,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关注投入和政策倾斜。我国现在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职业教育是小作坊式的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投入少,发展缺乏层次,很少有自己特色专业,学生毕业后没有发展后劲。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加大投入,进行设备更新,完善仪器,建设先进图书馆,扩大图书藏量,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出台法律法规和政策,扶植发展职业教育事业。对优秀职业院校毕业生应提供向更高一级高校深造机会,甚至有出国留学发展机会,使学生们心里有奔头有理想。职业院校应开展学术研究与科技创新,政府在此方面应给与大力奖励与扶助,这样职业教育才有真正的发展前景。职业学校教师每四年带薪到高校学习进修一年。

八、借鉴德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因为德国职业教育是世界上被公认为最发达最成功的。领导带队到德国考察,借鉴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模式,即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这样的职业教育制度很明显会给学生带来学术和职业两方面的能力,为学生提供了很强的职业技能,同时也使企业积极的参与到职业培训的行列中来。”[3]德国教育专家胡勃认为,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与其称它为一种教育制度,不如称它为一种思想,是一种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德国双元制的职教体系从教育与实践训练,时间的分配,培训的运行机制到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方法的描述,教学方法的运用等都表现出强烈的实用性、综合性、岗位性、技能性等特征。[4]德国职业教育,“学习方法多样,时间灵活,没有年龄限制。社会为每个青年人提供了平等的竞争条件和多条深造之路,在青少年成才的道路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构成了一个上下左右互相沟通的网络体系,给青年自由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5]而在中国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能够交叉与互补,一旦分离之后越走越远,永远也没有了相互交汇与沟通的机会与可能,也就真的变成了隔膜的两个世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途径是很狭窄的,如果读职业学校就很难再进入普通高校接受更高层次的进修深造,让学生就根本看不到上进追求的希望之光,这样就永远失去了谋求更高更好就业岗位追求更加美好生存的机会与条件,使中国职业教育对青少年和家长真正失去了吸引力。

应该学习德国职业教育完整的管理体系。德国政府在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法律上、组织上、结构上形成的完整体系,值得中国学习借鉴。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劳动部门、教育部门、行业协会、各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在对职教发展的预测、职业培训条例的制定、劳动市场的预测与劳动力安排、理论教学大纲和教师资格的审定、理论教学与操作技能的培训等方面,对于如职教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规定了最合适的部门去负责。任何部门的重大决策,都必须得到其他有关部门的认可才能公布实施。”[6]而当今的中国职业教育,缺乏统一的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与统筹,凭感觉设置专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状况靠估计,结果只能是盲人摸象,瞎马夜半临池。地区分割,各自为政,无序竞争,行业垄断状况严重。职业教育应是市场中的计划,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避免整体无意识,避免专业设置的随意性与盲目性,对市场具有前瞻的预测性,避免无序竞争,避免资源人力浪费,使中国职业教育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管理模式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

总之,只要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观念与看法改变,克服招生困难,提高生源素质,开设课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引进人才,激励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热情,政府应积极从宏观上加以指导,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关注投入和政策倾斜;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成功经验,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前景是灿烂的,它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让人们生活更加和谐与美好。

参考文献:

[1] 杨红荃.从张謇实业教育思想探求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6).12.

[2] 牛世斌.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因素及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报.2009(6).2.

[3] 朱梁洪.从国外职业教育发展历程看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科学.2008.11.

[4] 王 轩.试论德国双元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甘肃农业.2005(7).

[5] 张 瑛.快速反应,灵活调适――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职教论坛.1999(8).

[6] 张 瑛.快速反应,灵活调适――德国职业教育的启示.职教论坛.1999(8)..

上一篇:新课改下利用几何画板进行数学教学 下一篇:如何转化初中数学暂差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