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价”风是否“顺应民意”

时间:2022-05-29 07:48:36

成都市物价部门表示,“必要时将对成都的猪肉进行限价!”此前不久,兰州市物价局等部门已经出台了“牛肉面限价令”。再往前,南京市对商品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实际上也是一种限价措施。

限价对百姓来说真的是一件大好事儿吗?限价之初,可能会有一些好处,但最后的结果肯定是大大的不妙。就拿成都的猪肉涨价来说,大涨的主要原因是猪源紧张。供不应求导致涨价是符合市场规律的,而且价格调节供求也是市场的基本功能。本来,猪肉价格的大涨可以刺激生猪的饲养从而扩大供给并达到新的供求平衡,如果强行限制猪肉的价格,就会破坏市场的调节功能,要么生猪饲养业进一步收缩,要么猪源流向没有限价的地区,其结果必然是猪源的持续紧张甚至更加紧张。东西便宜,但就是买不着――这种状况,人们在计划经济时代已经体验得够多了。

兰州市物价局口口声声说,根据调查,近期兰州市牛肉面的涨价幅度达到20%,而原料的涨价幅度没有这么高,所以牛肉面涨价“过高”,应该限价。在兰州市物价部门看来,某种产品上下游各个环节的价格调整应该是同步而且同幅的,而且它们清楚地知道商品的成本、利润乃至供需状况……既然如此,一切都可以计划好嘛,还搞什么市场经济呢?政府总觉得自己比市场聪明,这是几十年计划经济留给中国人最大的教训,也是中国决心实行市场经济的直接原因,可是现在屡屡出现的限价行为却又踏上了过去的老路。

商品房限价了、牛肉面限价了、猪肉可能也要限价了……“与民生密切相关,政府应该管”――按照这样的逻辑,大米也可以限价、面粉也可以限价、蔬菜、食用油、服装等都可以限价……这样下去,还有什么不能限价呢?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及至推行市场经济已经二三十年,至今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主要的原因就是行政权力迟迟没有退出市场。政府职能转变的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也在这里。权力退出市场为什么如此迟缓?权力对市场的“留恋”当然是主要原因。在市场环境中,权力寻租的机会比比皆是,谁会心甘情愿地退出呢?不过,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民众的“挽留”。每当市场中出现一些波动而让民众觉得难以接受时,呼吁政府出手的呼声就会响起:房价涨了,有人呼吁政府干预房地产市场;医药价格涨了,有人呼吁政府干预医疗行业;副食品价格涨了,有人呼吁政府干预副食品市场……行政权力对市场本来就恋恋不舍哩,这样一来,留恋市场反而成“顺应民意”了――顺水推舟,何乐不为?

“限价”成风,是一股市场的“逆流”。吁请行政权力进入或留在市场,无异于“与狼共舞”或“引狼入室”。其实,近年来政府的屡次出手,不仅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是越干预越糟糕。但既然人们还对行政干预心存幻想,那就让市场继续“教训”这些人吧。

上一篇:牛肉面之于兰州的意义 下一篇:美女与腌笃鲜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