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高中语文德育渗透

时间:2022-05-29 04:27:23

探析高中语文德育渗透

摘要:教师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教学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如何能把思想品德教育艺术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使德智相长,是新世纪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课题。高中语文的教材思想内容健康,课文的主题深刻而明确。有的渗透着爱国主义精神,有的包含着人文关怀,有的揭示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具体、灵活、有效地穿插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的融为一体,使学生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又受到情与理的潜移默化,陶冶情操、净化感情,培养健康人格,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该深思的课题。

关键词:高中;语文;德育

一、教材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中的作用

古语说,“文以载道”。文学作品中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蕴藏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

1、高中语文教材里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经过周全筛选出来的经典作品。它浓缩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蕴含着仁人志士的高尚情操,积淀着人间真挚的情感,都是高中学生很好的德育材料,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从而接受教育。比如通过学习《游褒禅山记》,学生学习作者“尽吾志”和做学问“不可不深思而慎取”的治学态度。这样,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2、在教学中语文老师不仅能依照教材进行上课,还可以把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和课本上的知识结合起来。比如在教授《陈情表》一文时,可以融入一些现实生活中关于“孝”的故事,让学生能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孝”,进而理解古人之“孝道”。通过对教材透彻的理解和整体上的把握,能够把握语文这门课的系统知识结构,并让学生能够建立起一套自己的观察事物、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真、善、美,识别假、丑、恶,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做一个有高尚情操的人。

二、背景渗透

通过课文讲授中对历史背景的简介,对作者生平事迹的了解、课文内容的小结等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如在学习《梦游天姥吟留别》时,介绍作者李白的生平事迹可以用李白自己的诗来连缀:“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一“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以此来讲述他不平凡的一生,讲“铁杵磨成针”的故事,从而领会他浪漫、豪放、潇洒的情怀,学习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傲岸人格。在进行《沁园春•长沙》一课的小结时,可以这样说:“本诗上阕描绘了美丽壮阔的湘江深秋景色,体现了巍峨、博大、壮阔的崇高美表现出了诗人宽广的胸襟。下阕通过回忆,形象概括了二十一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特征:以天下为己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艺术的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为此,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特别是高一的同学,应该树立远大的目标,为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尽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让我们满怀信心,用勤劳的双手,凭无穷的智慧去建设、拥抱光辉灿烂的社会主义明天吧!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豪情,坚定学生热爱国家,热爱社会主义的信念。”

三、品析语言文字,渗透德育

关于德育,古语说,“文以载道”。文学作品中承载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蕴藏着大量的德育因素。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文体,作者通过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借以宣传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思想倾向,表现自己的审美理想和道德情操。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受到情感、情操、意志、志向等各方面的熏陶,从而接受教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入手,尤其是汉字。“一个汉字,就是一颗闪亮的中国智慧之星。要使学生由爱中国汉字,上到爱中华智慧。”学生通过大量阅读祖国的语言文字,不仅可以领略中华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丰富多彩,而且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哲理、逻辑等深刻内涵,从中汲取民族精神的底蕴。例如,在学习《离骚》一文时,我和学生一起品读“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等诗句,通过反复诵读,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的形象出现在学生脑中,使学生体会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进而产生敬佩之情。敬佩他的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敬佩他的坚持真理,献身理想;敬佩他的忧国忧民,热爱祖国。这种直觉的情绪体验,为品格的内化和健康道德认识的形成作了准备。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者同喜同悲,同爱同憎,往往能收到震憾心灵的效果。反复吟诵《将进酒》,“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洒脱、“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的愤激狂放等诗句,让学生体会到了一个真实的李白。那种乐观自信,那种愤世嫉俗,那种酒仙豪气,那种消极表象下深藏的怀才不遇、渴望用世的火热内心,都能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以及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四、巧妙创设情境,激发真挚感情

语文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在德育渗透上有着特殊的优势,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是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动力。因此,在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中,应当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巧妙地创设情境,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例如,在《陈情表》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人间真情,激发爱亲人、爱生活的情感。李密能以“乌鸦反哺”的精神引导自己做一个尽孝道的人,对祖母刘氏躬亲扶养予以报恩。然而,在物质生活富裕的今天,我们许多同学却不懂得珍惜幸福生活,更不知感恩为何物。只知道一味地索取,从没想到过要回报。这一情境设置,既使德育自然渗透,也让学生反思自己与亲人的关系,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再如教授美文时,通过听录音、配乐朗诵,口头描述,欣赏优美的图片等方法,引导学生眼看文字,耳听音响,口述佳景,心游四方。如此,学生就会进入文中的意境,受到文学的感染,得到德育的渗透教育,洗礼自己。

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对正处于成长和心理发育期的高中阶段学生来说,是塑造他们健康的人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只有做到这点,才真正完成了语文教学教书育人的使命。

参考文献:

[1]郭同福.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田.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21(2); 81-82

[2]唐渊.谈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田.读与写杂志,2007,4(11):43

[3]宋志娟.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田.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8,(18)02:35-7

上一篇:关于高中化学探究性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下一篇: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