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赏读

时间:2022-05-29 01:12:55

【前言】《送东阳马生序》赏读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在对比中,又可看出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毫无单调、呆板之感。加之措辞委婉,如话家常,表达出一种恳挚的感情,自然会亲切感人,催人奋进。 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又与描写、...

本文通过作者自叙青少年时代求学的困难和刻苦学习的经历,并与当今学生求学之易进行对比,得出业有不精,德有不成,主要是因为用心不专,不知勤苦求学之理的结论,并劝勉马生及学于太学的诸生在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更加勤奋地专心致志地学习。

一、运用对比论证

本文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对比论证,作者通过对比突出了自己的见解。例如吃的方面,“廪稍之供”与“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对比;穿的方面,“裘葛之遗”与“袍敝衣”对比;读书方面,“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与“行深山巨谷中”对比;老师方面,“有司业、博士为之师”而且“未有问而不告”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而且“未尝稍降辞色”对比;书本方面,“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与“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对比。这些对比之后,自然得出了结论: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如不能学有所成,那就不是“天质之卑”的问题,而是心之不专的问题了。

就文章的内容而言,作者主要以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经历,与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进行对比。作者简洁生动地叙述了自己早年的经历:幼时酷爱学习,但因家境贫寒,无书可读,只得向人借阅。借到书,即使在严冬季节,也要自己动手抄录;为了取信于藏书之家,到期一定归还,可见得书之难。年长以后,仰慕圣贤的道统,渴望名师指点,但又并非容易的事。为了求师,不顾寒冬烈风,负箧曳屣,奔走于深山巨谷之中,以致足肤皲裂。生活上,自己则甘于贫苦,自得其乐。这些典型事例全面地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地克服困难,最后才功成名就的。笔墨酣畅,说理透彻,为下文的对比蓄满了气势。接着,有针对性地指出了太学生的优越条件:“无冻馁之患”“无奔走之劳”,有教授相伴,有丰富藏书。这样,“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结论只有一个:学业道德上能否长进,取决于自己主观上是否努力。确凿的事实,强烈的对比,得出了无可置疑的结论,完成了所要揭示的主旨。此后,又交代了写作的缘由和宗旨。

就文章的写法而言,除全篇主体结构进行对比之外,在具体叙说的过程中,又处处予以对比。在叙说自己勤苦求学的生活时,作者又以主观上的勤奋与客观上的艰苦作对比。譬如,写读书需“手自笔录”时:“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写求师时,师严而礼恭:“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写求学时,不辞劳苦,困难愈大愈见其志坚;写生活方面,以同舍生若神人的打扮与自己的袍敝衣作对比;在写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时,又以客观条件与主观上的努力程度作对比……

作者以鲜明的对比分辨事理,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而在对比中,又可看出文章错综变化,富有波澜,毫无单调、呆板之感。加之措辞委婉,如话家常,表达出一种恳挚的感情,自然会亲切感人,催人奋进。

二、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本文表达方式上以记叙为主,又与描写、议论自然结合,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给文章增添了文采,使文章更加具体生动。例如,在叙写趋百里之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时,写了周围的环境:“门人弟子填其室”;写了“先达”的表现:“未尝稍降辞色”“遇其叱咄”“俟其欣悦”,把对“先达”庄重、严肃的态度写得很有声色;写自己求教时的谦虚、恭谨:“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这些形象具体的描写,把人物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叙述和描绘的同时,还适当穿插议论,突出了文章的思想。在对比自己同那些被绵绣、饫甘肥的同舍生之后,点出了甘于穿敝衣、食粗粝的原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苦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的道理来。

宋濂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学养深厚,无论庙堂典册还是日常应用之文,皆透出儒者气象。他的这篇赠序之作,是传诵久远的名篇,其文笔力雄健,气势浑厚,文风雍容典雅,清正圆润,语言自然洗练,平易畅达。

上一篇:《水调歌头》矛盾思想浅析 下一篇:赛车 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