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一个“巴掌”了得

时间:2022-05-28 08:55:25

正午时分,窗外,知了正齐力演奏“中午不眠曲”。窗内,儿子在床上兴奋地跳“蹦蹦床”,嘴里还哼着《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在这“内外夹击”下,习惯了午睡的我难以入眠。

“儿子啊,现在快一点钟了,可以午睡了吗?”我坐起来,哄着儿子说道。“我不想睡觉,我要唱歌,爸爸和我一起唱歌吧?”儿子撒娇着。“要不你到客厅去跟妈妈一起看电视!”我声音提高了八度。儿子没有理我,继续唱着跳着。“再不听话,爸爸要打屁股了!”看着儿子越玩越兴奋,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我忽地朝儿子屁股重重打了一记巴掌。

“哇”的一声,儿子大哭起来。妻子闻声跑进房间,抱起儿子哄着,然后数落了我一顿,“有你这样做爸爸的吗?打就能教育好孩子了?”“我实在太困了,叫儿子睡觉他又不听。”我没好气地回道。“那也不能打啊,你就不能想想别的办法?”我一时语塞。不一会儿,儿子竟搭在妻子肩膀上睡着了,而眼角还挂着泪水。此时的我,睡意全无,一阵懊悔袭上心头:“怎么能打孩子呢?他又没犯错,仅仅是独自在唱歌玩耍而已呀!”

靠在床背上,我回想着刚才的一幕,除了内疚,更多的是反思。平时忙于工作,陪孩子的时间屈指可数。然而,在这屈指可数的时间里,还没有百分百地陪孩子。玩微信、逛淘宝、看新闻,不可否认,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的生活似乎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不知不觉中成为“低头一族”了。而这些新兴的玩意儿,不仅在无形中吞噬着我们难得的一点亲子时间,还使我们忽视了与孩子的交流,甚至孩子主动与大人们交流时,大人们要么“言不由衷”,要么不耐烦,最终形成了孩子“自娱自乐”的局面。此刻,为人父的我觉得自己是多么自私与不负责啊!

记得少儿频道有一个公益广告,其中就有一句广告词:爱孩子,就多陪陪孩子!是啊,作为父母的我们,常常将爱孩子挂在嘴上,行动上却严重不足。周末或者闲暇之余,陪孩子到大自然中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陪孩子到操场上去打打球,锻炼锻炼身体,哪怕是在公园里做做游戏也行啊!工作忙与累,没时间,那是自己没有处理好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关系罢了,怎么能成为不陪伴孩子的理由呢?

或许身为父母的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闹,孩子撒娇,孩子不听话,父母先是开始哄,如果没有效果,便会拿出“看家本领”――“打”。可能在短期内,能够达到“听父母话”的效果,可是长此以往,小孩肯定对父母产生恐惧甚至叛逆的心理,小孩一旦发展到这个心理,那还谈什么阳光、健康呢?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虎妈狼爸”教育,其实就折射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没有顺应孩子天性的教育绝对是失败的,它会产生远远比“放任自流”更严重的危害。我们不应该做“虎妈狼爸”,而应该努力成为一名遵循孩子发展规律的“睿智型”父母。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回到那个聒噪的中午,我会将举起的巴掌收回,抑或压根不会举起那巴掌。因为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陪伴和参与,更需要父母的理解与支持,还需要父母睿智的育儿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乐观向上的孩子,也唯有如此,才能说自己是真正地爱孩子,而这,岂能一个“巴掌”了得?

(作者单位:安徽省黄山市黄山文峰学校

上一篇: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顾秋根与黄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