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分析

时间:2022-05-28 04:55:42

矿山安全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分析

摘要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非煤矿矿山的危险因素的主要成因,对其进行了安全管理方面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安全评价的方法以及管理模块的设计,通过对安全体系模块的设计,重点讲述了矿山检查表的制定和模块数据库的设计,从而确保了矿山的安全生产。

关键词 安全评价;非煤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54-0059-02

安全评价是以实现工程、系统工程、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和方法,对工程、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与分析,判断工程、系统发生事故和急性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提出安全对策建议,从而为工程、系统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目的是查找、分析和预测工程、系统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非煤矿矿山的安全评价体系是安全评价体系中的一个体系。

1 矿山安全评价体系现状

矿山安全现状评价就是对当前矿山的生产系统的所有危险状态的主观把握。评价的过程中,因为不科学的定性指标、层次不同的评价人员、各式各样的评价方法,再加上一些不合理的操作和原始数据误差都将会直接导致整个评价结果的真实性。目前我国非煤矿矿山安全的评价方法当中,在理论上进行研究的相对比较多,然而,事实告诉我们,很多的评价方法还是缺少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一些特定的危险因素中是很难进行安全评价的。当前,我国的非煤矿山企业都是每三年进行一次安全现状评价。如果出现了重大安全隐患或已经发生了伤亡事故,就必须要重新进行一次安全现状的评价。所以说矿山安全现状的评价和安全验收评价和安全预评价相比,是具有非常大的动态性。可是当前安全现状的评价分析和数据都已经在报告书中有所体现,想要长期对某一个区域的矿山进行安全现状的分析,就会显得有些困难了。

2 矿山安全管理体系

矿山安全管理的信息系统,主要就是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生产、安全信息经过了收集、传输、存储、维护和更新的集成化的人机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数据库、多层架构体系、WEB网络等技术,结合矿山实际特点,构建出一套矿山安全的数据体系,初步实现信息的综合查询、报表输出、录入、统计分析、修改、安全评价等。通常情况下,对非煤矿山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依据其功能的不同分为五个最见的模块,即矿山的安全信息管理、基本信息管理、系统恢复、安全评价和安全分析。其中安全信息管理模块其实就是对其信息的提前录入、修改和删除,通过这些具体的数据进行分析、查询和输出报表;基本信息管理模块指的是管理企业的用户以及基本信息的管理;系统恢复模块指的是如果系统一旦出现了问题时,对数据所进行的恢复工作;安全评价模块指的是对矿井通风、井巷掘进、井下爆破等所有的生产状况所进行的及时事故统计和安全评价;安全分析统计模块指的是对掘进支护、运输、填充和提升等生产过程所进行的分析。

3 安全评价方法及模块的设计

3.1 矿山安全评价方法

目前最为常见的矿山安全评价方法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安全检查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工程类比法、专家评议法、经验分析法、事故树分析法、工程岩体稳定性分析法、影响分析法以及故障类型法等。这里安全检查表是最能普及应用的一种方法。此评价法就是把所有的项目进行列表分析,以准确定位系统的实际状态,能够定性地对整个系统进行相对比较综合的评价。制定检查表的意义就是为了实际检查过程中每一个生产环节、系统和操作人员能不能准确执行安全技术的操作规程,设施、设备、装置等能不能符合其安全要求,查找系统中潜在的有害因素,然后对其进行适当的分析,从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3.2 模块体系的结构

非煤矿山的安全信息管理系统中最为关键和主要的模块就是安全评价模块,它的主要功能是利用矿山安全检查表对矿井通风、井巷掘进、井下爆破、井下供电以及矿井提升等系统进行的安全评价。

3.3 制定矿山检查表

制定非煤矿山的安全检查表通常都是依照四个标准,即合法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简捷适用是关键,可操作性是基础,无论是在矿山的全面安全大型检查过程中,还是生产系统的检查中都可以用。对于一些矿山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源及安全隐患,可以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进行整改和检查,确保矿山处于安全运行的状态之中。例如,针对某地下矿山安全预评价,应综合考虑总图布置及运输、厂址选择、爆破、凿岩等采矿工艺过程及生产工艺,矿山开采中的开拓与采矿、提升、运输、通风、排水、供水、供风、充填、供电、消防等,以及废石场、爆破器材库、电力、通讯及建筑等公用辅助设施以及安全管理和外部周边情况等进行单元划分,从而全面地、系统地作出评价。

在非煤矿山生产企业中,采矿工艺系统众多,工艺过程复杂,要想全面地找出其系统危险源并对其危险性作出分析评价,采矿及系统安全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评价人员的素质要求很高。但在目前的评价机构中,很多评价人员并不具备安全工程或采矿工程相关专业知识背景。因此,系统地学习采矿及安全知识是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的必要条件。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如可邀请当前国内权威的采矿及安全专家到机构内部进行培训,亦可将评价人员派送到政府、高校等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点或直接到高校进行采矿、安全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深造。

3.4 模块数据库的设计

以矿井的通风系统为例,在制定安全检查表、采集安全信息数据方面,对所有的原始数据都经过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和研究,对其进行了总结和归纳,把传统的数据库技术与业务数据报表、紧密地结合到一起,设计了一个可以存储所有原始安全数据的数据结构体系,为后面可视化的实现以及数据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数据基础。

4 结论

对所有的非煤矿山来说,所有的安全评价都是防止事故频发,提高矿山安全管理水平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目前,我国的矿山安全评价报告中还是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加强对安全评价过程的进一步地控制,做好档案的管理,重视整个安全评价队伍的人才建设,逐步完善和提高安全评价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为高质量安全评价报告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军,梁亚林.井巷水灾预控对策[J].矿业快报,2009(6):94-97.

[2]毛益平,郭金峰.非煤矿山安全评价技术与实践[J].金属矿山,2011(4):7-l0.

上一篇:EGD方式在水电厂公用设备通讯与控制中的应用 下一篇:石化企业设备管理维修的创新及其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