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

时间:2022-05-28 04:50:52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

摘要:中等职业院校机械类专业的学生熟悉掌握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知识,是学好专业技术的必备基础。教师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现场教学法 分组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是机械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其内容与专业实际密切相连。中等职业院校学生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如何实现这门课程的有效教学,值得任课教师探讨。

一、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面对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首先需要正确认识,认清这门课的特点是在向学生传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培养学生的手脑并用能力,让学生在机械加工实际中满足国标要求。其次是教师要学会平时生产实际加工中不常用的检测知识。教师可以到有检测条件的工厂检测部门去学习,以增强教学自信。第三要加强与实训基地的检测部门和机械加工车间的配合,一方面为开拓教学场地做准备,另一方面可借用实际量具补充教具,利用可能利用的资源。

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备课,开阔思路,针对每个教学模块的内容和难度不同,选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用心设计每一次课。

1.现场教学法

组织学生到生产车间,观摩机械零件加工、零部件组装等实际场面,或者传看加工零件图纸,请专人简要介绍加工好的成品与半成品及检测方法等。意在弥补学生对机械加工与安装及相应检测感性认识的不足,为学生能顺畅接受系统知识做铺垫。

讲模块二《几何公差与检测》时,第二次课组织学生进行现场教学,请专业技术人员概括讲解量块、塞尺、千分表、杠杆千分表、正弦规及其配用检具的使用测量方法,重点演示直线度、圆度、垂直度、圆跳动的检测过程。这对开阔学生视野,初步认识相关检测方式方法非常必要。适时安排现场教学,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

2.分组教学法

讲模块一《极限配合与尺寸检测》中关于一尺寸公差与检测的子课题2――“用游标卡尺检测工件”时,课前首先做好教具准备,一是教师备好从生产车间借来的4~6个轴套类零件和游标卡尺教具模型;二是要求学生带好游标卡尺(入学时就配发给每人)。

上课安排前半时结合游标卡尺教具模型及学生手中的实际游标卡尺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后半时将学生分成4~6个小组,每组配发一个轴套零件,选出组长写出小组成员名单上交教师。

各M完成的任务一,是由组长组织全组学生练习测量轴套的外径和内径尺寸,至少每人动手测算一遍,共同对读数。之后收回各组轴套交教师,打乱后重新配发到各组并每人发一纸条,要求写好个人姓名。任务二,是每位学生独自测量新发轴套的内外径尺寸,并记录在纸条上交教师,其规则是小组成员间相互不得商量。测量结果可作为本次课的成绩考核。此类教学方法在讲千分尺、内外径百分表以及合像水平仪检测中均适用。任务明确的分组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全员参与,形成教学良性互动,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3.多媒体教学法

讲公差与配合的选择用到钻模部件的携手拆装来完成教学任务要求,在没有相应挂图和因图形较复杂又不便用课上板画形式展示的情况下,我们用Macromediaflash、Adobephotoshop和Fireworks等软件制作出不同零件选用不同颜色的动画效果课件,课上播放钻模的装拆过程以辅助教学。这样会胜过任何语言描述,学生看得一目了然,教师教得轻松怡然。

讲模块二几何公差与检测,涉及各种形位公差带图形,内容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容易产生厌倦感。如果用板画一一画出再讲解,一则浪费时间,二则不够形象。为此我们制作了具有立体效果的课件,将被测要素与其公差带区域做成不同颜色用来辅助教学,有效地解决了这一教学难题。采用多媒体方法辅助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可抓住学生注意力,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此外,教学中还可以延用一些过去相关教材配备的挂图,如极限与配合示意图、公差带图解、各类配合孔轴公差带图、孔和轴的基本偏差系列图、基孔制基轴制配合公差带图解及表面粗糙度的相关挂图等。它有助于课堂精讲多练,兼顾学生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上一篇:职业教育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经验借鉴与思考 下一篇:加强技工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