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辅诗关注表达

时间:2022-05-28 04:27:32

“文包诗”是苏教版教材的一个独特的文体,即编者精心把一首古诗巧妙地包含在一篇浅显的现代白话短文中,根据古诗的内容,简明生动地介绍与这首古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作者情况,以及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配合插图,形象地再现古诗的内容、意境。

这种编者精心编写的教材体文本的价值究竟在哪里?我们可以从中挖掘到哪些有关语文的教学内容呢?

一、“文包诗”文体的困惑:文与诗的纠缠

“文包诗”里的“文”是带有散文性质的白话文,而“诗”是典型的古典诗歌。散文的阅读,需要整体把握主题,局部研读细节;而诗歌的阅读,需要读懂诗意,体悟诗的意境,理解诗歌的意象,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阅读思维,在进行“文包诗”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因两种不同的文体不停地转换着,学生的学习思维也要不停地转换着,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学习困惑。

“文包诗”的教学重点到底是放在“文”上,还是“诗”上,这成了许多一线教师的困惑。许多教师力求照顾到诗文两个方面,由诗到文再回到诗,力求诗文兼顾,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这样的纠缠,势必造成低效的语文课堂。尤其是中高年级的教学,学生读读诗歌就能够自悟诗意、诗情,那这编者精心编写的白话文又有什么价值?我们又该如何用好“文包诗”这个例子,挖掘出属于语文的内容呢?

二、“文包诗”的教学策略:以文辅诗,关注表达

叶圣陶1978年在一次语文教学研讨会上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面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我们完全可以以文辅诗,理解诗意,体悟诗境,更多地将重点放在把握编者如何运用白话文表达古典诗歌的诗情、诗境上。

1.参照阅读,理解诗意

“文包诗”应该以诗歌的教学为核心,以白话文为辅助。教学诗歌时,有些不易理解的字词,我们可以参照阅读白话文,找出诗句的意思,进而理解先前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对白话文中不能找到的字义,教师应该进行讲解。

在教学《黄鹤楼送别》时,教学伊始,我直接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歌,让学生试着说说诗歌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字词画下来。然后讲解“文包诗”这种文体的特点:这四句诗的意思就藏在“文包诗”的文章中,刚才不理解的字词的意思有的也藏在课文中,自己找找。学生很快就找到“广陵”即“扬州”,课题中的“之”即第三自然段地“前往”,“唯”即“只”的意思,而“尽”的意思,学生找到的解释是“尽头”,这时教师加以点拨,“尽”在这首诗中做动词,于是学生一下子就在第四自然段中找到了“消失”。对于白话文中没有提到的“西辞”的意思,学生不易理解,教师可以画简笔画作形象讲解。

二、比照阅读,品悟意境

在古诗教学中,品悟诗歌意境常常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而“文包诗”恰好为学生铺设了通往诗歌意境深处的台阶。学生借助现代文中的创作背景、场景渲染和人物心理描写,“渐行渐近”,最终就能走进意境深处。

教学《黄鹤楼送别》,体会“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教学的重难点。学生因为生活经验有限,很难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这种离愁别绪。在教学中,我就比照阅读白话文,从白话文描写的三个场面:藏情、话别、目送,层层递进,围绕古典文学中的送别意象:酒、柳,采用引读等多种形式营造出浓浓的氛围和悠远的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走入李白的内心世界,感受孟李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此时,再由文到诗,配乐朗读诗歌,学生们都自觉成了诗人李白。这样,古诗的难点就在比照阅读中轻易地解决了。

三、比较诗文,领悟各自妙处

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诗境的品悟已经没有任何的难度,如果一味地讲解白话文的内容,反复地体会诗情、诗境,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是原地踏步,没有任何的提升。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针对学段特点,让学生比较诗和文,引导其发现诗文各自的妙处:诗歌含蓄内敛,散文随意、洋洋洒洒。

教学《黄鹤楼送别》时,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从“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凝练的诗句中写出了李白和孟浩然的情谊就如这一江浩浩荡荡的江水,感受诗歌的含蓄内敛。然后,让学生再读白话文,看白话文又是如何写二人的深厚情谊的。学生很快就会发现,编者根据诗歌的意境,通过想象,为我们描写了诗歌里没有出现的两个场景:第二自然段的赏景藏情;第三自然段的把酒话别。编者笔下的两位大文豪都直接通过语言表达着心中的感情,学生从中也感受到了散文的率性随意。

四、以文为例,关注表达

“文包诗”是编者根据古诗的内容、创作的背景、儿童的年龄特点等编写的浅显的现代白话文,完全适合学生模仿学习写作。它不仅让学生学习了编者的表达方法,并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了诗歌的情感意境,同时也达到了训练作文的目的,顺利地实现了由读到写的迁移。

教学《黄鹤楼送别》时,在学生感受了诗文各自的妙处后,再通过对白话文进行分析、理解,让学生小组探究:编者怎么能将一首28个字的古诗写成这么长的白话文呢?学生通过合作,总结出“文包诗”的写法:根据古诗的诗意、古诗的情感、适当的背景、合理的想象进行整合创作。《黄鹤楼送别》的后面一课正好是《清平乐・村居》,在学好《黄鹤楼送别》后,正好让学生进行迁移写作,使学生掌握其中的写作方法,循序渐进地掌握写作技能,增强写作能力。

(责编 刘宇帆)

上一篇:如何在第一学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下一篇:叙事说理文,可以这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