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美术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05-28 03:45:43

更新美术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 要】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中学生,本文以如何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寓美、德、智于学生的想象与创新之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促使学生成为具有个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

【关键词】更新 理念 培养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6-0118-02

《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精神是社会成员最主要的心理品质之一。美术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提供了创造活动的最适宜的环境。通过美术课程培养的创新精神,将会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遵循这一原则的同时,本人认为,当前在培养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中,美术教学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作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创新能力,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推进美术教学发展的重要环节。那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如何更新美术教学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现结合本人十几年的教学的实践,谈几点肤浅认识和做法。

一、鼓励参与,激发创新意识。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高中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应注意这一心理特点,创设艺术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创新过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多给于鼓励,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并通过创新体验到成功与快乐。这样,他们才会对创新有举动、有激情。有时,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成熟,甚至出现偏颇,教师也不应立即做出否定评价,对学生要宽容与了解,并及时予以指导和充分激励,相信学生可以实现真正有价值的创新。坚持下去,那些对创新无举动或有畏惧的学生,都会在激励下,积极参与,产生创新的兴趣,形成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毓秀墨韵”、“美术鉴赏能手”、“制作高手”等活动。学生有强烈的表现欲,个个跃跃欲试,人人争先参与,不亦乐乎。在去年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中,我组织学生参加了校举办的“毓秀墨韵”书画比赛,在获奖的作品展出中,有构思巧妙的《母子情深》;有见解独特的《老师的手》;有别出心裁的《校运会,有我一份》……虽然创作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但毕竟是学生们自己设计创作的作品,我还是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就这样,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参与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

二、巧用相通,引出创新方法。

教师应抓住学生乐于探索的心理特点,运用美术知识之间的相通关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美术的奥秘,让学生学会创新,掌握创新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可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相互联系的特点,运用类推、归纳、转化等方式引导学生推出新的方法。

1.巧用类推,推出创新方法。

类推法是一种重要的思考方法,许多相近和相关的知识可引导学生用类推法探求。如:在教学《美术鉴赏》第三单元灿烂的美术世界?美术与自我、社会第九课各异的风土人情——中国民间美术时,让学生找出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的异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南方剪纸与北方剪纸的相同点:在题材的表现和图形中蕴含的寓意等方面具有许多共通性。不同点是:南方剪纸以构图繁茂、精巧秀美为风格;北方剪纸则以粗犷豪放、造型简练为特点。这样,使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推出创新的方法。

2.巧用归纳,导出创新方法。

归纳法是指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方法,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在手脑并用中开发创造力,寻求创意,完成抽象概括的任务。如在教学《绘画》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的中国画这一课时,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基本技法的练习,启发学生梳理归纳中国写意画的基本技能技法,引导学生通过对牡丹花画法的掌握,概况总结出用这种方法画类似的花卉,如、茶花、玫瑰花等。进而指导学生学会在运用作画基本技巧的基础上,多尝试、多创新,掌握新的方法。

3.巧用转化,诱出创新方法。

转化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新旧知识的关键环节,通过有序观察、思考、领会等使之顺利地转化。如:在教学《绘画》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中的水彩画时,铅笔淡彩与中国画写意花卉、中国画工笔重彩在表现技巧上存在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何做好这三部分知识间的转化呢?这就需要教师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掌握色彩知识及调色、上色技能技巧的基础上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铅笔淡彩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把中国画花卉的造型方法、中国画工笔重彩的上色技巧转化到铅笔淡彩中去,培养学生利用旧知识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学生顺利地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这样,在教学中不仅达到探索的目的,而且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了创新的方法。

三、设疑激趣,培养创新精神。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状态下学习,观察力敏锐,记忆力增强,想象力丰富,会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功的“导”,其实就是如何设置疑难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活动,勇于探究新方法。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经常与学生一起观察,一起画画,一起鉴赏,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从而积累一定的素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如教学《绘画》第一单元绘画中的形的第二课形的视觉印象时,我了解到大多数学生喜欢想象,课前,我利用业余时间带学生到超市去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超市,要求学生参观后用线、面组合创作一幅关于超市印象与合理的想象相结合的绘画作品。上课时先请一名学生讲述他观察到的印象中超市是怎么样的,讲完后,以小组为单位,就“印象中的超市究竟是怎样的”展开讨论。我因势利导:“人类未来在高科技信息时代的超市又是什么样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讨论得热火朝天,就如何设计、美化超市说出了许多有创造性的见解和主张。创作出来的画面充分展示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这就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尊重个性,发展创新思维。

以往的美术教学,整个过程不但没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艺术的美,而且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欲和表现欲。因此,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大胆提出不同的见解和主张,创造条件让他们表现自我、体现自我,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陶行知先生曾说:“教的法子来自学的法子,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作为教师应针对学生的特点和个性,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学生学中有乐,不知不觉地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绘画》第三单元不同绘画种类的学习与实践的中国画的诗与画的结合时,我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首古诗,请学生说一说这首诗的诗意,并指导学生如何表现诗与画相互结合。进而,让他们自主创作,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表现画面、展现自我。在作画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凸显、个性飞扬,创作出一幅幅诗与画相互依托,表达深远的意境、真切的思想感情,立意新颖、构思独特的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五、凭借评鉴,拓宽创新能力。

教师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应引导学生在自主评鉴作品中,进一步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课堂上教师可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评析、鉴赏,培养学生创造性的审美能力。如:在对《美术鉴赏》第一单元美术与眼睛第三课我们怎样运用自己的眼睛中的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作品《蒙娜丽莎》进行赏析时,指导学生从作品的构图、色彩、内容、意境等方面谈自己的看法,其中有一位学生的评析与众不同。他说:“我从这幅画中看出蒙娜丽莎忧郁的眼神。”我问:“为什么?”他回答道:“也许是因为蒙娜丽莎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而悲戚忧郁吧!也许是因为蒙娜丽莎还受基督教禁欲主义的影响吧!”我表扬了他,肯定了他富有个性的评价,具有创造性的想象能力,并通过此例引导学生在评价一幅作品时,不仅要从作品的内容、形式、技能、技巧等方面进行评鉴,还得从更深层次去分析作品,通过作品的表象去发现本质,领悟寓意。教师应根据学生鉴赏能力的差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及运用不同的方式去指导,以进一步唤起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挖掘他们巨大的创新潜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美术教学要以发展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根本出发点,鼓励他们敞开理想的心扉,展开想象的翅膀;要以学生的创作来带动美术的教学,以内容决定形式,以思想决定内容,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开拓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寓美、德、智于学生的想象与创新之中,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促使学生成为有个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是美术教师神圣的职责。

上一篇:实施自主探究学习 提升自主发展潜能 下一篇:变更学习方式,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