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ESP角度浅谈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改革

时间:2022-05-28 01:25:34

从ESP角度浅谈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改革

摘 要 根据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能力为本位”的要求,高职院校纷纷开始了面向市场、紧贴行业的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然而,改革探索过程中出现了各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ESP理论的指导下,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浅薄的改革建议。

关键词 ESP 高职院校 行业英语 教学改革现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38

On Higher Vocational School Industr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SP

LIAO Guochen

(Applied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 Economics,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 According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must adhere to the employment-oriented, in order to improve competency-based" requirements,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started market-oriented, close to the industry sector of English teaching. However, the reform process of exploring the emergence of a variety of problems to be solved. In this paper, under the guidance of ESP theory, made some superficial reform proposal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

Key words ESP; vocational college; industry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status; countermeasures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行各业对复合型人才(即既精通专业业务又有较强英语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的引领和推动下,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在此双重背景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也迈开了步伐。很多高职院校摒弃了传统的、一以贯之的普通英语教学(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 EGP),开始了针对行业的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 ESP)教学改革。

1 专门用途英语概述

专门用途英语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其具有以下特征:第一,ESP是与特定职业领域相关,强调特定职业领域下的语言环境;第二,ESP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特定目标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强调满足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第三,ESP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强调“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第四,ESP不同于EGP,不同领域的英语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虽然ESP与EGP有较大差别,但两者也是紧密联系的。EGP教学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功,使其掌握英语语言的普遍性,为学生奠定良好的英语基础;ESP教学是EGP教学的延续或扩展,是在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针对社会和学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职业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

2 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现状

专门用途英语是在经济全球化、科技一体化、文化多元化背景下所产生的。国外对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发展经历了语域分析、语篇分析、目标情境分析、语言技能与学习策略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分析等五个阶段。国内对ESP的研究相对较晚,特别是在高职院校,ESP教学仍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起步较晚,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2.1 教师层面

行业英语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还应掌握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然而,这类“双师型”教师在高职院校极其缺乏。

目前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学多数是由英语教师承担,少数是由专业教师承担。绝大部分英语教师都是英语专业出身,知识结构单一,缺乏专业背景,往往无法准确有效地对行业英语中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而专业教师由于英语单词量有限、口语欠佳、句子分析能力较差等问题,无法准确地用英语对课程内容进行表述。这种尴尬的局面严重影响了行业英语的教学效率和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英语与专业协调发展的要求。

2.2 教材层面

教材是学生最直接的学习材料,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由于行业英语教学处于探索阶段,教育部还没有制定出符合高职学生水平与特点的行业英语课程标准,导致市场上的行业英语教材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行业英语教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内容偏重专业知识,且多以文章阅读的形式呈现,缺乏完整的技能训练体系,无法有效提高学生在职业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第二,内容散乱,缺乏重点,未能与职业主要岗位的工作流程及典型工作任务对接;第三,教材难度偏大,不符合高职学生的水平;第四,教材体例落后,仍然是传统的章节式编排,无法满足高职教育“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要求。

2.3 教法层面

高职行业英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院校结合自身条件和特点,形成了一些富有特色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例如,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创立了Taste (工作体验)、Task(实践任务)、Tackle(解决问题)和Test(综合考核)的汽车英语“4T”教学模式。然而,很多院校的行业英语教学模式却仍然很落后。

目前,在高职院校的ESP课堂上流行的教学模式主要有:“语言分析+翻译”、“词汇讲解+翻译”、“语法+翻译”。这些教学模式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缺少职业环境下的交际能力训练。此外,部分院校没有理解ESP与EGP的区别,以至于直接照搬EGP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ESP教学。

3 高职院校开展行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对策

3.1 英语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业务水平

为了摆脱“双师型”教师匮乏造成的行业英语教学困局,部分研究者借鉴国外经验,提倡实行合作教学,即英语教师与专业教师共同承担行业英语的教学,并将合作教学分成小组教学、平行教学、交替教学等模式。但笔者认为,这些模式在高职院校实施起来存在很大困难。合作教学一方面会极大增加高职教师原本就比较繁重的教学工作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会显著增加高职院校办学成本。因此,高职院校应出台政策激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特别是英语教师,向行业英语教师的方向成长。因为相比较而言,英语教师学好专门用途英语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比专业教师学好英语更为容易。

首先,英语教师应该加强对ESP理论的学习,明确ESP与EGP的区别,对ESP相关的课程设计、教材开发、教学模式等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

其次,英语教师应加强与专业教师的协同合作,并虚心向专业教师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学专业知识,但在ESP教学计划制定、教材建设等方面要加强与专业教师的合作,应经常与专业教师交流学习相关专业的知识、技能及发展动态,还可以对专业教师的授课进行观摩学习,甚至是跟班听课学习。例如,我院外语系为英语教师跟班学习专业课程创造了一些便利条件,并制定了鼓励措施。

再次,英语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兴趣及优势,结合学校“双师型”教师认定办法,考取诸如“国际商务师”、“涉外导游”等资格证书。

最后,学校应出台相应的制度和激励措施,提供时间和待遇上的保障,鼓励和督促英语教师参加一些行业知识培训,或走进企业参加顶岗锻炼和校企合作项目。

3.2 精选教材,加强教材建设与开发

教材是体现教育特色的知识载体和基本的教学工具,直接关系到教学模式的设计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在挑选教材时,应根据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和学习规律,慎重选择内容新颖、实用,以实际应用的经验和习得为主、以适度够用的概念和语言为辅的ESP教材。

同时,高职院校也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组织优秀的英语教师、专业教师和行业企业专家共同编写教材。在教材编写上,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规律和特色,坚持以职场活动为背景,以岗位技能为主线,以实用够用为目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内容体系,紧扣岗位需求,做到“学中做、做中学”,突出职业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例如,我院组织英语教师、会计教师与企业会计人员共同编写并出版了《实用会计英语》。该书以会计工作流程为依据,以项目为导向,按lead-in(项目导入)、project description(项目描述)、key terms and expressions(核心词句)、practical skills(实训技能)、further reading(拓展阅读)进行编排,突出能力训练,充分体现了英语与会计协调发展的学习要求。

3.3 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ESP以传授与某专业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在教学上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以英语为媒介的课堂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ESP交际能力。因此,ESP教学不能简单照搬EGP教学模式,也不能采取传统的行业英语课堂以翻译课文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情境的不同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工作小组,灵活采用情境模拟、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小组讨论、交际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也可以项目为载体,鼓励学生主动获取、运用相关知识与技能与其他学生共同去完成某项工作任务,并以演讲、报告等形式展示项目成果。

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学模式,各院校应根据学生及特定行业特点,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但不管采取何种教学模式,在ESP教学中应注重双向性,突出启发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各种教学活动的真正参与者。

4 结语

行业英语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高职英语教育中举足轻重。但其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并在教师、教材、教法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在各方面都要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业务能力。总之,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发展之路任重道远,需要高职院校和教师不断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

[1] 郭剑晶.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2] 龚春芬.行业英语的发展与高职大学英语合作教学[J].科教文汇,2012.

[3] 刘颖.高职公共英语精品课程“汽车英语”的创新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0.

[4] 王晓红.浅析高职行业英语教学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轻工教育,2011.

[5] 熊倪.跨越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困境的模式探索与实践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1.

[6] 叶发锦.论高职院校行业英语教师的发展目标及途径[J].教育与职业,2010.

上一篇:开创素质教育新途径──信息化教学的设计与实... 下一篇:快速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