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时间:2022-04-20 06:17:53

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的要求是:学说普通话,逐步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内容;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故事大意和自己感兴趣的情节;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探究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有效策略,扎扎实实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小学低年级 口语交际能力培养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2.023

Training Strategy of Lower Primary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FAN Yinmei

(Changshu Liant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Changshu, Jiangsu 215551)

Abstract "Language curriculum standa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low-grade oral communication requirements are: the doctrine of Mandarin, and gradually develop the habit of speaking Mandarin; can listen to others speak, trying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the speech; listen to stories, watching audiovisual works, to retell the story of the effect and plot their own interest; can tell a more complete story, to brief knowledge about their own interest; talk with others, attitudes naturally generous, polite; the expression of self-confidence, and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discussion, dare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eachers should fully tap the curriculum resources, students expl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or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solid training to improve students' o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Key words lower primary grade; o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effective strategy

0 研究背景

过去一直教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精彩不断。初次教低年级语文,感觉孩子们在语言交流上仿佛是一张白纸,很少有学生能主动运用普通话流畅地进行交流,多数孩子不能完整地回答问题,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语句不通顺,语意表达不正确,交流时夹杂方言,说话有头无尾是常有的事,这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大打折扣,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生活质量。我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影响小学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受方言影响,不会说流畅的普通话;孩子年幼,语言贫乏;缺乏兴趣,缺乏经验,不愿交流,不敢交际;没有养成认真倾听、大胆交流的习惯……

为了培养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大胆探索,下面就自己在这方面探索到的一些有效策略,与大家共享。

1 策略之一:有效示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间掌握口语交际方法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不必过多地传授口语交际的知识。”示范者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还可以利用flash。演示口语交际情景后,接着再让学生模仿练说,对低年级的孩子一则可以降低难度,增强自信;二则训练目标明确,操练效果明显。

2 策略之二:注重口语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

2.1 结合当前情境,畅所欲言

学生在校每天都会有不同的事情发生,教师可以结合当前情境,展开讨论。例如遇上下雨天,我就让一年级的学生围绕“今天下雨了,我听见――我看见―”开展交流活动。有的学生说:“今天下雨了,大家都穿着雨衣,撑着伞。雨伞五颜六色的,真好看。”此时,我又引导学生说说伞儿像什么?学生自然想到了学过的一首诗歌:一把把伞,一朵朵花。所以有的学生说:“雨伞像一朵朵花,把我们的校园变得更美丽。”有的学生则说:“雨伞像一个个大蘑菇。”也有的学生说:“雨伞像雪松,为我们挡雨。”在学生能大胆地、流利顺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的基础上,我要求学生睁大自己雪亮的眼睛,观察雨中的故事,并把雨中的故事简单地画下来,再用文字和拼音向同学们作介绍,有作品发表的同学都能得到一定的奖励。

2.2 模拟生活,再现情境,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学生看见的、听说的、做过的事情都能成为学生口中交流的话题,我们常常可以取一些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做过的事情作为话题,模拟当时的情境,展开交际。

例如,每个学生都有招待客人和去别人家做客的经历。课堂上,我让学生回忆在做客时,主人是怎么接待你的,他们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你接待客人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学生自由汇报:生A:我在方阿姨家做客时,方阿姨对我很热情,给我拿水果吃,给我拿故事书看,还一个劲儿地夸我懂事。生B:我在姨奶奶家做客时,姨奶奶对我特别好,拿了很多好吃的,还陪我看动画片,姨奶奶家小哥哥什么都让着我。生C:我在接待客人时,说话很有礼貌,客人问我什么,我都热情回答。大人谈话时,我从不插嘴。在此基础上我问同学们想不想给大家表演一下?继而让学生自选角色,结对表演。在讲述、表演和评价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待客之礼:主动,热情;不打断客人谈话,客人出门时要送到门外;使用礼貌用语“您好”“请讲”“请坐”“没关系”“再见”等。

2.3 倚靠各类活动创设情境,丰富口语交际话题

我们的活动是多姿多彩的:剪帖活动,传话活动,记者招待会,道德法庭,笑话一则,奇思妙想,购物狂欢节,小小配音员……

例如在黄叶纷飞的冬季,我让学生捡树叶,剪贴树叶成画,让学生上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每幅作品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

“小小配音员”的活动则是富有难度,极具挑战性和情趣性的。同学们非常喜欢看美国动画片《里约大冒险》《驯龙记》等,几遍看下来,看了还想看。我让学生挑选其中的精彩片段,把其中的原声通过电脑软件处理掉,然后让学生当小小配音员。对于小朋友们来说,配音绝不仅仅是兴趣,是它让孩子们爱上了观察和思考,爱上了智慧的语言。

就这样,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口语交际实践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在双向互动中实现信息的沟通和交流,激发听说的兴趣,积累交际技巧,享受成功的快乐。

3 策略之三:让活力的课堂,成为学生交际的舞台

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

3.1 课前5分钟演练

教学中高年级时,我经常利用课前5分钟,让学生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进行即兴的片段创作,有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小学低年级,我将这一环节变成5分钟的说话训练,题材都源自生活。或讲讲最喜欢吃的一道菜,或说说身边的同学,或谈谈家庭中最喜欢的一个人……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被热烈的氛围感染,也开始大胆地参与交流了。

3.2 游戏激趣,活跃气氛

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好动,喜欢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课堂上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戏,如猜谜、念儿歌等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一年级上册《打电话》这一口语交际活动中,我先让学生猜一家用电器,谜面是:一个东西生得巧,十个数字身上装,有耳朵,没尾巴,没鼻子,没眼睛。这一活动,一下子活跃了气氛,提高了学生交流的热情。

3.3 质疑释疑,大家参与

别小瞧了一年级的孩子,只要我们放手让他们大胆质疑,他们提出的问题,很多还是教学重点。记得在教学《看》这篇课文时,孩子们提出,为什么说公园里的好看极了?为什么人们边看边走,边走边看,舍不得离去?为什么听了爸爸的话,我觉得更好看了?学生提出问题后,我就让提问题的学生请举手的学生来释疑,并对对方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对方给出的答案不能解决心中的疑团,此刻,这位学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也可以再请其他同学来回答。这本是我教学中高年级时常用的方法,实践下来,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也很适用,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4 表演诵读,内化文章语言

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值得大家好好诵读,此刻让学生配上动作表演,既可以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又能帮助学生快速背诵课文。在教学《蘑菇该奖给谁》时,我挑本班表演相当出色的刘业强等同学上来诵读表演,他们模仿黑兔、白兔和兔妈妈的对话,惟妙惟肖。因为演得好,学生个个瞪大了眼睛,小手也跟随着做起了动作,语言文字悄然走进了学生的心里。不少同学也纷纷举手,上台表演,对话也不再局限于文本上的内容,学生在复述模仿的基础上,再创了对话内容。

3.5 利用插图,看图说话

课本上的插图,多媒体呈现的画面,无不可以将我们的孩子带入生动的交际场景,为他们的口语交际创设条件。在教学《大海睡了》时,多媒体向孩子们呈现了平静的大海画面,我让学生说说你喜欢此刻的大海吗?有的学生说:“大海真像妈妈,她知道星星和月亮都要睡觉了,所以她轻轻哼起了摇篮曲。”有的学生说:“要我是一条小海鱼,躺进大海妈妈的怀抱里,一定会很舒服。”

4 策略之四:关注日常交流,使用礼貌用语

学生在校时间比较长,与老师接触的机会很多,除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系统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与交际能力外,在课后,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用语,从说一句话开始,让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礼貌用语。如:早上遇到老师可以说:“X老师,早上好。”晚上回家时主动和老师同学说再见。这类的日常用语虽然简单,但是能鼓励一些胆小的学生开际,从而培养他们交际的兴趣和能力。

5 策略之五:重视评价

5.1 教师评

对小学低年级孩子的口语交际的评价,除了对孩子表达有错误的地方及时纠错外,孩子们只要乐于参与,认真倾听,勇于表达,都应受到老师肯定。

5.2 学生自评、互评

学生间的自评、互评,真如训练高年级学生互相批改作文一样,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的目标,同时,因为感觉自己俨然是个小老师,自信心会更强,更能提高学生参与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同时,评价要关注主体的发展。是“看谁说得最好”还是“看谁比以前说得好”?我们当然选择后者。在学生自评、互评的过程中,对一些有失偏颇的评价,教师要能和学生商量纠正,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把握标准,又能保护学生评价的积极性,最终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总之,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们一线教师是任重而道远。

上一篇:高职阿拉伯语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促进探析 下一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数学教师信息技术信念评估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