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患者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5-28 11:43:55

脑外伤患者伤后血糖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对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方法 选取来我院就诊的脑外伤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其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依据将其分为轻度组(n = 42)、中度组(n = 40)、重度组(n = 30),患者均在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进行空腹血糖检测;按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空腹血糖

[关键词] 脑外伤;预后;空腹血糖;GCS

[中图分类号] R6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9-0025-02

脑外伤是一种常见病,在全身损伤患者中脑外伤所占比例为10%~15%,脑外伤具有较高致死率,最高可达15%。机体随着脑外伤发生后会有一系列的应激反应发生,这种反应会导致患者体内各种激素水平发生变化[1]。患者的血糖水平在脑外伤发生后出现升高,这是由患者存在的应激反应及炎症反应等造成的,血糖升高会导致患者发生继发性脑损伤或者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有报道表明,机体的高血糖在脑缺血缺氧的条件下会使患者的创伤严重程度加重,使中枢神经功能恢复受到很大影响,观察脑外伤患者血糖水平变化对于患者预后的判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我们收集2011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12例脑外伤患者,对其伤后血糖水平的改变及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112例脑外伤患者,其中男 70例,女 42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22岁,平均(47.8±7.4)岁,所有患者以其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依据分为三组,GCS评分13~15分为轻度组,42例;9~12分为中度组,40例;3~8分为重度组,30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就诊时间方面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采血时间为患者入院后的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清晨,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对患者的空腹血糖值进行检测,血糖值的正常水平为(3.6~6.1) mmol/L,高血糖的判定依据为血糖值> 6.1 mmol/L。

1.3 统计学处理

将数据录入计算机,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进行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 <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各时间点空腹血糖变化情况

三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与GCS评分呈明显负相关(r = -0.969,P < 0.05);重度组入院第1天的空腹血糖水平与中度组、轻度组比较明显增高(t =2.539、4.325,P < 0.05);三组患者入院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空腹血糖水平均出现降低。见表1。

2.2 两组患者预后比较

按患者入院后第1天空腹血糖水平进行分组,其中空腹血糖 0.05),具有可比性。对所有的患者进行GCS评分,评分为1~5分,评价时间为治疗3个月后,其中患者病情恢复良好,存在神经障碍但是较轻微并且能够正常生活为5分;患者中度病残,生活基本能够自理为4分;患者重度病残,生活不能自理为3分;患者处于植物生存状态为2分;患者死亡为1分[3]。

3 讨论

脑外伤是神经外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预后的影响因素中糖代谢紊乱是一个重要原因。有报道表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会受到高血糖的影响,使神经功能缺失及脑组织病理损害程度加重,患者的预后不良[4]。患者的血糖水平在脑外伤后出现升高的机制如下:①可能由于患者下丘脑-垂体系统和该系统传导通路的损伤,导致下丘脑-垂体门脉系统受损,影响了垂体对机体内分泌的调节功能[2];②细胞胞浆内Ca2+浓度在重度脑外伤发生后出现急剧升高,使酪氨酸羟化酶被激活,对5-羟色胺和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的合成与释放起到促进作用,胰岛素分泌会受到儿茶酚胺的抑制作用,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受到刺激,儿茶酚胺的上述生理学作用导致患者具有较高的血糖水平;③脑外伤后,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和皮质醇等在机体应激情况下出现分泌增加,而甲状腺素分泌出现降低[5]。由于以上激素水平的改变,血糖摄入与利用出现下降,使脂肪的分解增加,最终出现患者的血糖升高。

脑外伤患者血糖升高后,会导致机体细胞内中毒,其原因可能是机体内产生大量的乳酸,途径是无氧酵解;由于细胞离子通道发生改变导致大量细胞外Ca2+进入细胞内,导致脑组织损伤;细胞膜损伤后,炎症介质积聚于局部,其中包括组胺及缓激肽等,使机体的脑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脑组织水肿的发生[6-9];由于患者的血糖水平较高,机体内的血黏度增加,对脑组织的局部血液灌注造成严重的影响,导致脑组织损伤出现,且该损伤是不可逆性的;酮体生成也会受到高血糖的抑制,脑组织的继发性改变由于生成的产物而出现加重,使脑组织神经功能损害进一步加重。病情的进展由于体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而出现加重。

研究结果表明,脑外伤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随着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空腹血糖水平在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间具有显著的差异,与中度组及轻度组患者比较,重度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具有显著的差异(P < 0.05),各组脑外伤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降低,提示脑外伤患者病变的进展情况可以通过对空腹血糖水平进行观察得到及时的反映;

[参考文献]

[1] 程锦娥,林育青,朱彩云. 血糖水平监测在脑外伤急性期临床意义[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4):391,393.

[2] 方九强,沈斌,李杰. 脑外伤患者伤后血糖水平的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当代医学,2012,18(29):109-110.

[3] 戴幸平,刘昭前,湛韬,等. 重度颅脑损伤急性期高血糖反应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1,21(16):1907-1909.

[4] 经郊,孙敬照,黄崇熙. 神经外科高渗高血糖非酮症昏迷的临床研究[J].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5,11(6):338,340.

[5] 张刚中,史建军,邢慧歆,等. 脑外伤患者伤后血糖水平变化及意义[J]. 山东医药,2011,51(26):56-57.

[6] 王喆,董震. 脑外伤后高血糖现象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2):110.

[7] 柳浩然,徐利民,吴海权,等.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糖水平与预后关系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4):47-49.

[8] 袁鹏. 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血糖、血脂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J].山东医药,2010,50(40):94-95.

[9] 安刚,杨阳. 颅脑外伤患者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1):73.

(收稿日期:2013-02-25)

上一篇:McCoy杠杆型喉镜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实施紧急气管... 下一篇:不同分子亚型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