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时间:2022-05-28 11:08:27

山东省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摘要:文章根据相关研究结果,从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发展结构、发展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构建了第三产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对山东省17地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分析了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状况。

关键词:第三产业;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

第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国民经济起到重要的拉动作用,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步实现了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发展的转变,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山东省第三产业也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并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但由于山东省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城市化水平及进程不同等各方面的因素,山东省17地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存在着区域差异,呈现出东部高于西部地区的发展态势。因此,为使山东省各地区第三产业均衡、快速、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客观准确地评价各区域第三产业的综合发展状况,分析造成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的原因,根据客观现实,准确制定适合山东省的第三产业发展政策。本文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对2008年山东省17地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一)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很多,在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下测度结果各异,本文主要根据以下原则来确定指标体系:

1、全面性原则。第三产业发展是经济、人口、生活方式、地域景观等多要素进步的体现,指标的选取要能涵盖第三产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2、主导性原则。指标选取并非越多越好,避免进入“泛而全”的误区,尽量选择能突出反映第三产业发展特征的指标。

3、层次性原则。众多第三产业发展指标能反映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应合理确定其在指标体系中的层次和位置。

4、可操作性原则。评价指标必须从实际出发,既要有较好的可量性和可比性,又要有可获取性,尽量避免选取易变因素,以便实际运用。

5、可比性原则。评价指标应该具有纵向(时间)和横向(区域)上的可比性,这样才能反映出区域第三产业发展的真实水平。

(二)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根据以上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规模、速度、发展结构、发展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五个方面构建第三产业发展测度指标体系,其中规模指标包括第三产业增加值(万亿元),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即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百分比;第三产业发展速度,表明整个第三产业货物和服务的增长及其生产能力的增强,它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表现,用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来衡量;结构指标包括人均GDP(十万元/人),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和第三产业就业人员比重,本文引入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以避免对那些工业发展落后、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快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评估有失偏颇;效益指标包括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份额即(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当年GDP-上年GDP)和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等于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决定第三产业持续发展能力的是市场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城市化水平衡量。

二、主成分分析

(一)主成分的选取

根据SPSS17.0软件的主成分分析方法,运用方差最大化(Varimax)的旋转方法,计算出相关矩阵特征值,以及各主成分的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按照特征值大于1的原则,共选取3个主因子,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3.895%,基本上能够反映出原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具有显著代表性,能够反映出山东省17个地市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二)主成分载荷

根据SPSS17.0的主成分分析,得出三个主成分的特征值、贡献率和主成分载荷矩阵。第一主成分的贡献率为43.811%,它在第三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第三产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份额等指标的载荷较高,这些指标多从内涵发展的角度反映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是对城市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结构的综合评价;第二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9.357%,它在人均GDP(十万元/人)、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城市化水平等指标上载荷较高,反映了城市化过程中各地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命名为经济发展因子;第三主成分的贡献率为10.728%,它在第三产业增长速度等指标上载荷较高,主要反映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可以定义为发展速度指标。

(三)各地市主成分得分

在计算出各城市每个主成分得分的基础上,以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出山东省区域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及其排名状况。其计算公式为:Zi=0.43811F1+0.29357F2+0.10728F3。式中,Zi为各城市综合得分(i=1,2,3,…,17);F1、F2、F3为各城市在各个主成分上的得分。据此,可以计算出山东省各城市的综合得分及排名状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济南市因其省会优势,产业结构优化和非农业人口比例较高,以5.971461的得分成为全省第三产业水平最高的城市,青岛市位于第二,菏泽市由于区位、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城市化水平低等众多原因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为全省最低。山东省东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明显高于西部落后地区。

三、系统聚类分析

为了使其结果更加清晰明了,我们采用系统聚类的方法对山东省各地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利用软件dps7.05,选取标准化转换,欧氏距离测度和最长距离计算方法,结果如图1所示。

四、山东省第三产业发展区域差异

根据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可将山东省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划分为4种类型,分别是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中等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很低地区,如图2所示。

由此可见,山东省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淄博等明显高于聊城、枣庄、菏泽等鲁西南地区,就空间分布来看,第一、二类城市集中分布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发达的东中部地区,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鲁西南、鲁西北地区的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总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五、结论

山东省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产业发展状况不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也不同,17个地市应根据山东省政策、自身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状况等特点,制定不同的第三产业发展措施,以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对于济南、青岛等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应提高第三产业发展的技术层次,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技术等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产业;对于鲁西南第三产业发展落后的地区,农业比重达,第二、三产业相对落后,应该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巩固发展传统的第三产业,扶持基础行业快速发展,从而提高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童蕾.江苏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集体经济集体观察,2009(6).

2、李苗苗,姜照华.中国各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主成分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1).

3、胡霞.中国第三产业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当代经济管理,2005(3).

4、山东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研究 下一篇:国有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竞争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