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有意义的教学

时间:2022-05-28 08:49:17

追求有意义的教学

华爱华老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校教育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从事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副教授,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生导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托幼机构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

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工作中华爱华老师坚持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方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的工作作风,并著有《幼儿游戏理论》、《教化与造化的智慧》、《幼儿园环境与幼儿行为发展研究》、《幼儿教育学基础》著作等在各类期刊上三十多篇,主持和参与的研究课题主要集中在“游戏研究”和“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研究”方面。

是“教书”还是“教学”?也就是说是教学生知识,还是教学生学知识?――我认为,后者远比前者的意义更为重要。

按照我国幼儿园现有师生比的实际情况,上课这种集体教学形式在幼儿园仍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首先,它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在现有师生比的情况下,教师难以通过对每个幼儿的个别指导来完成预设课程中的许多学习内容,将幼儿整体作为指导对象,可以最大程度地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它有助于幼儿的社会建构,因为当许多幼儿同时学习相同的学习内容和同样的问题时,他们可以在相互启发下产生各自的认识;第三,它有助于教师对幼儿发展做出评价,正是在这种同时解决相同问题的前提下,教师能够通过幼儿之间的横向比较,迅速了解幼儿在某些方面的发展状态;第四,它有助于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可以说,上课能集中体现教师多种专业技能尤其是师幼互动技能,教师在上课时习得的教学技能完全可能转化为平时各种活动中的专业行为,这种在特定时间里专业技能的集中表现,能为教师职前和职后培训提供练习、示范和研讨的机会。

而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课的比例不高,所以我们更要追求它的价值实现,减少那些不值得上的无意义的课,减少那些上得无意义的课。

一、备课的核心是什么?

许多教师习惯于将备课的重点放在“备教材”上,因为追求“有效性”必须“吃透教材”,以实现预期的目标,这显然是在“教书”。如果备的是公开课,还得像演出一样进行“彩排”(试教),其目的是检验备课的有效性。而追求对幼儿有意义的教学,教师就必须“吃透幼儿”,备课重点就得放在“备幼儿”上――具体地说就是把准备教幼儿学的有关内容与幼儿的经验联系起来,通过非正式的谈话或者投放相关材料让幼儿摆弄等活动,预先了解幼儿已经知道了一些什么,还不知道什么,有哪些错误经验,判断其中哪些是可以通过教学让幼儿理解的,哪些是用任何方法都无法让幼儿理解的,从中寻找教学的切入点。一旦对幼儿的已有经验心中有数,那准备的教案也就更具有针对性了,何须试教呢?总之,教学的意义就体现在为幼儿建立经验的连续体。

二、说课的要点是什么?

教学观摩之后常有“说课”的环节。遗憾的是,有的说课就好像是为别人的评课作开场白,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有的说课从目标到选材再到环节设计泛泛而谈,只是做了一个自我评课。其实,说课放在平时就是课后反思,它与评课不同,说课要把握的重点是活动过程与预期的关系,主要分析活动的非预期效应(包括正反两方面),分析非预期事件的发生频率和性质(是预设不周还是期待生成),分析预设活动中生成的教育行为。说课具有他人评课无法取代的特殊意义,因为执教者最清楚自己的预期以及预期外的效应,而评课者依据的只是写在教案上的目标。当教师能尝试对自己预期内和预期外的效应作出原因的假设和分析时,教学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就得到了体现。

三、观课的重点什么?

教学观摩是一种常见的专业研讨方式,其中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最受一线教师欢迎,然而课看多了效果未必好,因为教师模仿到的只是形式。但这不能归因为教师不知如何观课,问题的关键在于为观摩活动提供哪一类课更有意义。如果说提供的都是预设课程之外的教学活动,都是执教者自己生成的教学内容,而且非得选别人没有上过或者自认为“非同寻常”的课,那么,课上的再好,也会因为观摩者无法领略其精髓,生搬硬套而失去意义。

我想,既然预设课程规定了幼儿基本的教学内容,既然教学观摩是一种专业培训,那么就教师现有的专业水平来看,他们非常需要一些稳定的教学材料。可见,教学观摩课应该是大家上过的或要上的课,只有多看相同内容的课,只有经过多多轮反复实践,才能培养其教学的智慧。因此,为教师选择和准备一批经典而优秀的教学材料作为共同研讨的内容,尤为重要。这样一来,至少避免了教材选择中如何把握其科学性、教育性的问题,“吃透教材”的问题不大,自然就会将备课的重点转向“吃透幼儿”。而那些我们倡导的生成于教材之外的教学活动,则可以作为学习交流的案例来呈现。

所以,不再以幼儿是否学会或掌握了什么知识作为教学的指标,而要以幼儿是否获得了学习能力为教学价值准绳,这才是幼儿教师应该追求的有意义的教学!

上一篇:注重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下一篇:公开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