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时间:2022-05-28 05:41:11

利用各种资源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种儿童文化,力求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让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教材所倡导的是快乐的、积极的、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得幸福而有意义。学生品德的学习和养成过程是多种因素起作用的结果。因而,品德教育的范围不仅存在于课内而且存在于课外,触角还要延伸到家庭、社会;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掌握书本上关于道德和社会知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从而积累生活技能,养成良好品行。那么应如何利用各种资源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的效率呢?

一、立足课堂学习,挖掘教材资源

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一直是我国课堂教育的主要课程资源。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主阵地,也是师生开发利用教材资源的过程。因此,只有充分开发教材资源,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课堂才能焕发生命的活力。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做教材的对话者

以往的德育教材基本上是单向传递知识和信息的工具,是写满道德条文的“美德袋”,是编者的独白文本。新教材编写中,始终把儿童当作主角,其意图是要使“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中的儿童”形成一种“我―你”之间的对话关系。“教材中的儿童”和“教室中的儿童”相依相伴,一起面对并解决成长中的问题和烦恼,共同享受成长的幸福。在对话的过程中,“教材中的儿童”不断向“教室中的儿童”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为了要理解、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理解教科书给出的准备性知识,同时,也必须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和整理。通过这种对话,学生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与教科书的思想观点和认识不断融合。

2.启发思维,引导学生做教材的创编者

从教材资源开发来看,课堂上除了知识资源、情感资源的开发,更要重视以教材为凭借的创新经验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开发多样化的教材资源载体形式。可以让学生尝试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延伸教材内容,使学生创造性地开发教材资源,唤醒课堂学习中学生的生命意义,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效率。新教材有一个创新之处是安排了留白。留白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进行创造活动提供了方便。留白使教材的功能得到了拓展,有利于对话,有利于开放,有利于实践,有利于探索,有利于使用地方教材和实施校本课程。所以,要充分使用留白,发挥好教材的资源。

二、拓宽教育时空,开发校本资源

从《品德与社会》课程实施的活动空间来看,课堂成为重要的条件性课程资源。课程的实施还应该拓宽课堂和学校的空间和途径,要引导学生向课外延伸,优化组织课程资源。在校园中,学生的视角所触皆为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之处。学校的人文环境本身就是品德课程资源,学生应当在大校园中感受品德教育。

1.硬环境布置

品德教育、人文教育要靠环境熏陶。环境布置应显人文化、人情味。墙壁上传统的伟人像如能换上身边各方面榜样的同学的照片,学生是否会觉得更亲切,而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呢?学生在校园的环境布置中耳濡目染,有较大的机动时间和自主空间,开发、利用更新环境资源,及时吸纳各种信息。

2.软资源利用

每个学校,都有各种专用教室资源,如图书室、校史室等,让学生到学校的各个地方去走走、访访,活动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接触人类文化和现实生活以及本校的办学历史、各种荣誉等,从而切实提高校本资源价值。

三、组织综合活动,利用社区资源

社区资源是无声的课程资源。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越来越关注我们周围的生活。生活是五彩的,社区是多样的,所以我们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也应是缤纷的。

1.角色体验,感悟生活

角色体验,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生活交往,在生活交往中,动往要文明,要让学生敢与别人交往,善于与别人交往,培养学生对生活世界变化的感悟力,以及由表入里的观察力。

2.观察调查,发现生活

品德学习需要心灵的感悟和理性的思考。学校应有机开发社区资源,恰当地引导学生去关心、去观察、去调查身边的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设计新颖课型,整合网络资源

21世纪是信息技术时代,网络正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随着Internet功能的日新月异,网络成为了不可缺失的课程资源。网络正架设起学生学习的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品德与社会》课程同样要充分利用这种现代化资源。而网络资源的开发,可以凭借设计新课型来实施操作。

1.网上探秘,变有限为无限

学生学会使用网络浏览器,网上资源搜索,文件传输和下载的技能后,教师可以根据学习需要给定一个主题或设定一个话题及范围,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览、搜索,探寻未知领域,使学生有限的知识经验得到不断拓展,并产生浓厚的兴趣,寻找无限乐趣、无限资源,遨游在网络资源的海洋之中。

2.网页交流,变有形为无形

开设“网页交流”课就是让学生利用网页制作及网上聊天、幻灯制作、收发邮件等技能,每人制作自己的个人网页,并进行相互欣赏交流,进行网上评论,变有形的个人空间成为无形的交互式立体空间,从而达到资源交换、资源共享的境界,使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彰显在广阔的知识背景之中。

由于《新课程标准》实施不久,我们的教学实践还相当有限,因此,对利用各种资源来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效率的探索还不够深入,相信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小学《品德与社会》定会发挥其应有的课程价值,使儿童既学会做人,又学会做事,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启迪下学做事。

【作者单位:始兴县实验小学 广东】

上一篇:白海豹(一) 下一篇:如何组织小学生进行数学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