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糖”“低脂”可以“作弊”?纯属误会

时间:2022-05-27 10:47:52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老百姓关注的焦点,即使是对食品包装上诸如“无糖”“低脂”等“营养声称”,不少人也存有疑问:这些说法是不是厂商想怎么标就怎么标的,是不是可以作弊?这是一场误会,因为国家有严格标准。

“无糖”“低脂”可以“作弊”?纯属误会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韩军花

日常我们在食品包装上看到的“无糖”“低脂”等字眼都属于“营养声称”,即对食品的营养特性的描述和声明。“营养声称”的好处是可以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到产品的营养特性,并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营养素含量“高”或“低”,等级森严

按照我国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规定,对营养素含量高的“声称”一般分成两个等级。“含有”是一个等级,说明该产品中某营养素含量较高,如“含有维生素C”“含有蛋白质”等,也可以使用“提供”“来源”等词汇。“富含”是另一个等级,说明该产品中某营养素含量很高,如“富含膳食纤维”“富含锌”,同样也可以使用“高”“良好来源”等同义语来表达,如我们熟悉的“高钙”就是一个典型的“营养声称”,说明该产品中的钙含量很高。

对于营养素含量低的“声称”,我国一般分成三个等级,分别是“不含”“极低”“低”。上述举例的“无糖”“低脂”等都属于这类情况。当然,国家对其有严格标准:“无”说明营养素含量很低很低,甚至低于样品检出限(一般指某物质能被检测的最小含量);“极低”表明营养素含量较低;“低”表示营养素含量比前两者高些,但含量也相对较低。

一探究竟:“营养声称”标准究竟有多严

食品厂商在产品上标示的“高”或“低”,都是按照国家标准中的明确要求制定的。以下表格罗列我国标准中关于脂肪、胆固醇、糖等“声称”的限量要求。仔细看表格,其实标准颇为严格。

项目 含量声称方式 含量要求 限制性条件

脂肪

无或不含脂肪 ≤0.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低脂肪 ≤3克/100克固体;≤1.5克/100毫升液体

瘦 脂肪含量 ≤10% 仅指畜肉类和禽肉类

脱脂 液态奶和酸奶:脂肪含量≤0.5%;

乳粉:脂肪含量≤1.5% 仅指乳品类

无或不含饱和脂肪 ≤0.1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指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总和

低饱和脂肪 ≤1.5克/100克固体

≤0.75克/100毫升液体 1. 指饱和脂肪及反式脂肪的总和

2. 其提供的能量占食品总能量的10%以下

无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0.3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胆固醇 无或不含胆固醇 ≤5毫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应同时符合低饱和脂肪的声称含量要求和限制性条件

低胆固醇 ≤20毫克/100克固体

≤10毫克/100毫升液体

碳水化合物(糖) 无或不含糖 ≤0.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低糖 ≤5克/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

低乳糖 乳糖含量≤2克/100克(毫升) 仅指乳品类

无乳糖 乳糖含量≤0.5克/100克(毫升)

我国通过企业自控结合市场监管的方式来保障食品安全,也包括食品标签上各项内容的真实性、合理性。企业会通过检测或计算的方式确定标签上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然后根据含量制作营养成分表,并确定做什么样的“营养声称”。

由于《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是国家强制执行的食品安全标准,食品厂商必须遵循,故正规企业都会严格按照标准的要求来做,并不是厂商想怎么标就可以怎么标的。

“无糖”“低脂”非“字面意思”

有人看到食品标签上印有“无糖”“低脂”等字样,就会认为是字面上的意思,“无糖”代表完全不含糖,“低脂”代表脂肪含量极低。

实际上,某种营养素完全“无”很难做到。从科学角度而言,含量低于某个数值,基本上就没有任何营养意义了,同时也受到营养成分检出限的限制而无法被准确测定。因此,按照国际的做法,我国将食品中营养素含量低于某一数据时,声称为“无”;低于一定含量时,声称为“低”。

因此,标签上的“无糖”并不是完全不含糖,而是糖含量很低;“低脂”也不是脂肪含量低到几乎没有,而是低于某一个限量。

“无糖”食品怎有甜味,“低脂”食品能量却高?

对于“无糖”“低脂”食品,大家还有其他质疑。例如,食用“无糖”食品后发现有甜味,是不是食品生产厂商做了“手脚”?其实喜欢甜食是人的天性,但由于健康原因,很多人无法尽情享受,所以目前食品企业研发出很多替代性原料来满足消费者的口味需求,例如加入一些国家允许使用的甜味剂,这样既可以让消费者接受食品的口味,又不会因为摄入过多的糖而影响健康。

另有人看到“低脂”食品所标注的能量却不低,很是纳闷。其实,食物的能量值是由多种供能营养素一起提供的,最主要的供能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因此,“低脂”只是脂肪含量低于某一个数值,不代表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也很低。如一些谷类制品,虽然脂肪含量很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却较高,故能量也高。

如果消费者既追求低脂肪,又追求低能量,可以选择同时有这两种“声称”的产品,或者选择“低能量”产品。因为能量低的产品,脂肪含量肯定比较低;但脂肪含量低的产品,能量值并不一定低。

当“营养声称”不出现时,营养成分表同样“不骗人”

一些食品比较“低调”,并没有做“无糖”“低脂”等“声称”,这时我们可以找找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

“营养成分表”是我国强制要求企业标示的,一般会列出该食品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的含量。我们不仅可以据此看到营养素含量高低,还可以与同类产品做比较。例如,同样是酸奶,我们可以比较两个品牌酸奶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需要控制血糖的人可以选择碳水化合物低的那种,需要控制体重的人可以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那种。

上一篇:“深港通”会更好吧 下一篇:降血压:牛黄清心丸仅有辅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