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5-27 08:21:46

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过去三年工作回顾

过去三年,县人民政府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五三”发展战略,求真务实,克难奋进,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县域经济持续增长。预计(下同)2006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1.6亿元,年均增长8.5%。全地域财政收入达到2.26亿元,年均增长14.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亿元,年均增长12.1%。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显著,烟叶、蔬菜、茶叶、药材、干鲜果、畜牧等支柱产业实现产值8.12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3%。工业经济发展迅速,总产值达到8.38亿元,年均增长24.1%,其中规模工业产值达到3亿元,年均增长18.6%。旅游业不断壮大,三年共接待游客125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1.3亿元。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7%;贷款余额为9.5亿元,年均增长5.5%;金融信用等级上升为A级。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1亿元,年均增长10.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7500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750元,年均增长6.8%。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三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亿元(不含水布垭工程和“两路”建设),年均增长7.6%。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两路”建设进展顺利。新修农村公路849公里,改造乡村道路650公里,建设通村油路(水泥路)369公里,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754公里。实施人畜饮水解困工程,解决了农村6.55万人的饮水困难。实施农网、城网改造和户户通电工程,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和户户通电。实施“村村通”工程,通讯混合覆盖率达到99%。推进生态家园建设,新建沼气池4.12万口。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管护天然林225万亩、退耕还林9.83万亩;县城垃圾、污水处理工程投入运行,沿渡河、溪丘湾、官渡口集镇的垃圾处理设施基本建成。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全县城镇化率达到23.2%。

移民迁建进展顺利。三年来,三峡库区完成移民投资5974万元,生产安置3391人、搬迁安置8677人,满足了三峡工程156米蓄水的要求。水布垭库区完成移民投资5101万元,生产安置1533人、搬迁安置1661人,确保了水布垭工程提前一年下闸蓄水。县城搬迁基本完成,沿渡河、官渡口、水布垭集镇建设初具规模,城镇功能不断完善。港口码头复建工程基本结束。沿渡河大桥、聂家沟大桥建成通车,金果坪大桥开工建设。二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和高边坡治理工程全部竣工,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和高切坡治理项目进展顺利。移土培肥完成阶段性任务。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正在落实,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国有企业改制基本结束,三峡酒厂、卷烟厂等8家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招商引资组建了三峡酒业、福润肉类食品公司等民营企业。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完成,农业税全面取消,免征农业税2428万元,累计发放五项惠民补贴1.2亿元。稳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本完成农村土地二轮延包工作。财政四项改革进一步完善,县直部门实行部门预算,财政性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管理更加规范,政府采购范围逐步扩大。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稳步推进,初步建立了“以钱养事”的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机制。招商引资、对口支援和外经贸工作卓有成效,三年累计引进资金11.2亿元,争取对口支援3682万元,出口创汇372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210万美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加大,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7%。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普九”工作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两免一补”全面落实,惠及学生94868人次;35所中小学实施了寄宿制改造、饮水改厕和卫生工程;高中阶段入学率由2003年的27%上升到72%,高考继续保持全州第一;职业教育独具特色,技能培训成效显著,三年累计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11400人。长江巴东网开通运行,电子政务网正式启动。文化馆、图书馆、档案馆、科技馆等文体设施相继建成,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更加丰富。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混合覆盖率达到95%,广播电视事业位居全省前列。医疗卫生网络进一步健全,县人民医院搬迁进展顺利。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指标执行良好,可望跻身全省优质服务先进县行列。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7314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706人,落实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2595人,支付各类社会保险9338万元,救助重大疾病患者303人。实施整村推进扶贫57个村,完成扶贫搬迁1382户,减少贫困人口4.3万人。新建、改造福利院13所,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81.2%。残疾人、妇女儿童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不断加强。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常抓不懈,全县社会秩序保持稳定。统计、物价、房管、史志、档案、气象、司法、、农机、粮食、质量监督、人事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民兵预备役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成绩。

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扎实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和机关效能建设,政府及部门工作人员的宗旨观念、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坚持求真务实,狠抓督办检查,强化目标考核,严格兑现承诺,完成了州、县两级政府承诺的各项实事。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意见452件、政协委员提案178件,满意率达到100%。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规范办事程序,改进服务方式,工作效率得到提高,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坚持廉洁从政,强化监察、审计职能,狠抓源头治理腐败,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政府廉政建设得到加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各位代表,过去三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这得益于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得益于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全县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指战员、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关心支持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工业化水平较低,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二是基础设施尤其是道路交通条件仍然十分落后,严重制约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三是由于发展不够,人民群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四是少数干部思想解放不够,责任意识、大局意识不强,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我县“打基础、调结构、提速度、壮实力”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具备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一是十六届六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家继续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战略,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扩大对库区的扶持援助,这将给我县的发展带来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机遇。二是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沪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209国道、宜巴线、巴巫线、巴鹤线的改造升级,将有效解决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问题。三是水布垭电站建设,沿渡河、泗渡河、桥河、后河等流域的开发,煤矿改造,铁矿开采等重大项目的实施,将为产业兴县提供重要的项目支撑。四是恩施州“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并要求我县围绕建市目标,优化城镇布局,发展港口经济,建设沿江城镇带,成为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赋予了我县区域经济新的功能定位。五是“十五”以来,我县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税费改革、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等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库区移民搬迁任务基本结束,我们能够集中更多的精力谋求发展。只要我们按照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的要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就一定能够让巴东发展得更快更好。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始终把发展作为富民兴县的第一要务,大力实施“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战略,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基础设施、和谐社会建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达到30.6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29:28:43;全地域财政收入年均增长7%,达到3.17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达到1.28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达到7亿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9%;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城镇化率达到30%;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三、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重点

(一)加快特色优势产业建设,壮大县域经济实力

坚持以民营化为基本取向,用产业化的理念谋划县域经济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培植龙头企业,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产业提档升级,推动产业兴县战略的实施,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提业支撑。

第一,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始终坚持把发展工业作为产业兴县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努力探索一条适合县情的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5家,全口径现价工业产值达到25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5%以上。

以资源为依托,培植壮大资源型骨干工业。突出电力、煤炭、铁矿、建材和药化等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白酒酿造业,着力培植2—3家产值过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骨干工业企业。电力工业以沿渡河、泗渡河、桥河、后河、支井河、庙坪河等流域综合开发为重点,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2万千瓦,年产值实现3.5亿元。煤炭工业以关闭整合为契机,不断提高生产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年生产规模达到100万吨以上。铁矿工业以黑石板、龙坪、仙人岩铁矿资源开发为重点,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开采。建材工业以水泥企业技术改造为重点,发展壮大硅酸盐水泥制造业,开发其他新型建材产品,年产值实现1亿元。药化工业以时珍堂为龙头,重点开发中药饮片、中间提取物和新药品,年产值实现8000万元。农产品加工业以畜牧业加工为龙头,重点开发生猪、蔬菜、魔芋、干鲜果、茶叶等系列产品,走精深加工路子,形成规模优势,年产值实现10亿元。白酒酿造业以三峡酒业和水布垭实业为龙头,加强技术改造,提高产品质量,扩大销售市场,年产值实现5000万元。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拓展招商引资平台。坚持“特色建园、环境引资、项目支撑、品牌为本”的开发理念,加快巴东工业园和湖北巴东移民工业园建设。突出产业特色,做好园区规划,盘活土地存量,争取用地计划,完善基础设施,加大项目扶持,创新工作机制,做好相关服务,努力解决土地、资金、人才等瓶颈制约问题,不断增强园区集聚功能,引进一批优势企业、优势项目进入园区。

以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加大项目工作力度。认真分析和把握国家产业政策,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做好项目的筛选、论证工作,编好项目报告,建好项目库。进一步加大项目争取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扶持和产业扶持,力争每年有2—3个项目进入州级以上项目笼子。以项目招商为手段,建立激励机制,力争每年引进1—2家企业入驻巴东。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工作,争取北京等省(市)的资金支持、项目扶持和产业合作。

以品牌建设为核心,推进企业提档升级。建立工业发展基金,捆绑使用各类工业发展资金,重点扶持优势工业产业和龙头企业。支持鼓励企业强化质量管理,在产品认证、质量认证、环保认证、安全认证、注册商标、产权保护、企业文化等方面加大投入,力争培植2—3家工业企业和3—5项工业产品成为州级以上知名企业和知名品牌。支持鼓励企业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强龙头、创品牌、建基地、增效益”的思路,在稳定粮油生产的同时,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突出优势产业,实行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业现价总产值达到16亿元,农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5%以上。

大力培植农业支柱产业。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意识,加大扶持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兴县富民的龙头。以市场为导向,继续发展畜牧、蔬菜、魔芋、烟叶、干鲜果、茶叶、桑蚕、小杂粮等优势产业,积极发展其他新型产业。以福润公司为龙头,培植养殖企业和养殖大户,大力发展畜牧产业,生猪饲养量达到135万头,出栏达到65万头,年产值实现4亿元。以绿野、民富等公司为龙头,发展蔬菜产业,面积达到20万亩,年产值实现5.4亿元。以多仁、康杰公司为龙头,发展魔芋产业,面积达到7万亩,年产值实现2.1亿元。以烟草公司为龙头,稳定“两烟”种植面积,实现年收购量16万担,年产值7000万元。以培植销售、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建好10万亩柑桔基地,积极发展其他干鲜果,年产值实现2.5亿元。以金果、铧烨茶叶公司为龙头,探索集团化经营之路,不断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年产值实现3000万元。以鹏程茧丝绸公司为龙头,建设3万亩桑蚕基地,年产值实现3500万元。以土家人食品公司为龙头,发展红小豆、绿豆等小杂粮5万亩,年产值实现3000万元。通过五年的努力,使蔬菜、柑桔基地成为省级特色板块基地,3—5家企业成为州级以上龙头企业。

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龙头企业、经营大户为基础,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为契机,加强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管理、指导和服务,使之与农户、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努力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不断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大农业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推广运用力度,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栽培、加工的技术标准、质量安全监测、动植物检疫和病虫害防控体系,争取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认证,培育扶持一批有规模、有市场的精品名牌。五年申报获得无公害农产品标志10个,绿色食品标志10个,有机食品标志10个,力争2—3个产品成为省级以上精品名牌。

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技能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农民。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岗前培训2.5万人,采用送科技下乡的形式引导性培训农民8万人。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非农收入,拓宽农民进城务工经商渠道,采取多种方式向外输送农村劳动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

认真落实党的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完善二轮土地延包工作,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坚持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科技扶贫与扶贫搬迁、扶苏工作相结合,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广大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第三,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进程。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突出重点、扩大规模、创新机制、提高水平,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0%以上。

大力发展旅游业。以神农溪、水布垭景区为重点,以自然生态为支撑,以民族文化为灵魂,以“纤夫活化石,土家(苗)风情园”为形象定位,实施精品带动战略,打造旅游目的地。到2011年,年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突破3亿元,力争实现神农溪创国家AAAAA级景区、水布垭创国家AAAA级景区的目标,争创湖北首批“中国旅游强县”。依托大三峡,搞好神农溪延伸开发,积极申报建立小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加快建设罗坪古郡、神农温泉、高岩特色民居等景点,更好地融入全省“一江两山”黄金旅游圈。以水布垭高坝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旅游资源开发,使水布垭库区旅游更好地融入清江旅游圈。进一步开发巴山森林公园、巴人河、链子溪、银金山和铁厂荒森林公园,形成旅游圈的南北对接。围绕把县城、沿渡河、水布垭、野三关镇建设成为旅游集散地的目标,加快旅游公路、码头、宾馆、商贸、娱乐服务等配套设施建设,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一体化服务格局。加强景区管理,保护资源环境,提高景区知名度和吸引力。加强行业管理,整合旅游资源,理顺经营秩序,加强宣传推介,全面提升巴东旅游形象。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利用水陆交通优势,大力发展物流业,完善提升港口功能,把信陵镇建设成为恩施州的港口物流中心;建立完善市场体系和营销网络,把野三关镇建成为区域性的现代物流中心。积极发展商贸、中介、文化、金融、保险等现代服务业。引导第三产业向规模经营、集约经营转变,推动第三产业提档升级。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发展条件

积极争取项目,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建设主体,健全建养机制,以交通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创造有利条件。

第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支持和服务沪蓉高速、沪渝高速、宜万铁路建设。力争建成沪蓉高速公路溪丘湾互通至巴东长江大桥一级公路、沪渝高速公路野三关互通至县城高等级公路、野三关集镇至火车站一级公路。完成沿渡河至楚阳、神农溪至神农架、长岭至金果坪、东流水至大支坪、宜巴线巴东段公路改造。全面完成国省道改造升级,提升区域经济干线等级。完成通乡油路建设201公里。实施“通达工程”和“通畅工程”,所有具备通达条件的行政村修通公路,重点完成72条939公里的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农村公路好路率达到75%以上。进一步加大交通项目的争取力度,力争重点项目纳入省州计划。积极争取县城绕城线项目,打通过境快速通道。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实施。建立健全管理养护机制,确保基础设施更好地发挥效益。

第二,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围绕撤县建市目标,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将太矶头、雷家坪纳入县城统一规划,切实加强建设与管理,逐步扩大城区容量,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水、电、路、气等配套功能,着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充分发挥政府、社区和其他服务组织的作用,不断提高城市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加强房地产市场管理,规范市场交易行为,稳步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逐步推行社区物业管理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围绕全省“百镇千村”和州“13311”工程,按照“四极四带”的区域布局,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小城镇建设,把野三关镇建成县域经济发展的副中心,把沿渡河、水布垭镇建成南北旅游大镇,积极支持其他乡镇集镇的发展。逐步完善乡镇集镇规划,做好100个中心村的规划,加快建设步伐,全面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城镇在经济发展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三,继续实施生态家园建设。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全面实施以农村道路、安全饮水、农田水利、“五改三建”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家园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农村适宜地区基本普及沼气,建沼气池8万口。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不断提高农业抗灾能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治”工程和长江绿化带建设,构筑绿色生态屏障。加强水源区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确保饮水安全。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杜绝不合理资源开发。切实保护土地资源,集约节约用地,加强资源的有序开发和综合利用,强化节能降耗,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第四,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整合信息网络资源,加强宽带通讯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建设,推进“三网合一”,加快政务信息网络建设,形成信息高速公路。到2011年,通讯综合覆盖率达到100%,乡镇普及宽带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到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到40%以上。

第五,切实做好移民迁建工作。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全面完成三峡库区四期移民迁建任务和水布垭401米水位移民工作任务,稳步提高移民安置质量。加快专业项目复建步伐,完善库区各项功能,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完成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和高切坡治理工程,强化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加强对蓄水后的水库环境、人畜健康和消落区管理,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积极争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全面落实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不断提高库区移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三)加快社会事业和民主法制建设,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坚持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积极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按照和谐惠民的要求,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增添和谐因素。

第一,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推广运用力度,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努力造就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加大教育经费投入,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继续实施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积极化解“普九”债务,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基本完成县一中避让随迁,全面提升高中办学水平。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完善职业教育体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巩固提高“两基”教育成果,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进一步完善医疗救治、疾病控制、卫生执法监督和城乡居民健康保障体系,认真做好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完成县人民医院搬迁,改善医疗卫生条件。加强行业监督和行风建设,改进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救护水平。加强宣传教育,落实奖扶政策,开展优质服务,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整体素质。

第三,推进文化产业建设,努力构建文化大县。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扩建完善巴东体育场,完成乡镇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改扩建工程,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切实抓好巴文化、楚文化、三峡文化、老区文化、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创新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及保护工作。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更多具有地方特色、适应人民群众需要的优秀文艺作品。推进文化产业建设,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打造教育、广电、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品牌,培植一批文化产业企业,鼓励民间组织、企业和个人从事文化对外交流,提升巴东的知名度。加强文化市场监管,抵制腐朽文化侵蚀。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荣辱观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老区精神、泉口精神、移民精神和巴东精神,积极倡导和谐文化、包容文化、厚德文化、崇商文化,努力形成诚实守信、艰苦创业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四,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劳动者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促进多种形式的就业和再就业。扩大跨省市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促进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城镇下岗失业人员补贴和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加强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工作,强化弱势群体利益保障。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切实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利益。

第五,推进平安巴东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对水陆交通、煤矿、旅游、食品药品、餐饮卫生、企业生产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接访和包案处理责任制,及时依法合理地处理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管理,形成完善高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巴东创建活动,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探索有效机制,积极化解机关单位和村级债务,努力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六,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提高依法治县水平。认真落实“五五”普法规划,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切实加强依法治理,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为重点,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培训,提高广大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加强执法监督,提高执法水平,维护司法公正。开展法律援助,保障弱势群体和特殊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基层政权建设,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利,逐步增加基层组织阵地建设的投入,制定和落实定期轮训、考评激励、待遇保障等制度措施,逐步解决村(居委会)干部待遇和后续保障问题。全面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深入开展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系,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军民共建和双拥活动,促进军政军民团结,争创全省双拥模范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

四、2007年政府工作安排

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也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做好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55亿元,增长9%。全地域财政收入达到2.42亿元,增长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5亿元,增长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5亿元,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8亿元,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875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5元,增长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实现上述目标,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推进工业发展进程。一是加快园区建设。完成巴东工业园和湖北巴东移民工业园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和落实土地、信贷、产业扶持、税收、人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引入2—3家工业企业入园。二是强化协调服务,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继续实行领导、部门联系企业制度,全力支持20家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壮大。完善信用担保机制,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三是加快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完成麻线坪一级电站建设,开工建设三、四级电站,加快后河电站、桥河二级电站、泗渡河电站建设。完成全县煤矿关闭整合,做好铁矿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实现全口径工业产值10.74亿元,同比增长28.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4.5亿元,同比增长50%。四是抓好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和对口支援,引进资金2.5亿元,出口创汇和直接利用外资取得新的成效。

(二)切实做好农业农村工作。一是继续推进板块经济建设。新发展蔬菜2万亩、柑桔2万亩、药材2万亩、魔芋1万亩、桑蚕1万亩,小杂粮1万亩,稳定烟叶、茶叶种植面积。加强生猪品改和动物防疫工作,生猪饲养量达到100万头。二是实施“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积极推广农作物优良品种和农业新技术,不断提高产量和质量。坚持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加大培训力度。整合培训资源,实施“阳光工程”,完成农业生产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2.3万人。四是严格按政策发放各项惠农补贴,加强农民负担监管,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做好二轮土地延包的后续工作,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新启动20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完成扶贫搬迁400户,解决2600名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和8000名低收入人口的脱贫问题。五是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建设。以雷家坪村、石桥坪村为基础,逐步扩大试点范围,确保我县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

(三)不断发展壮大旅游业。一是加快神农溪延伸开发,打通改造双神线,实施神农溪沿线绿化工程,启动罗坪古郡建设项目,完善旅游设施,扩大接待容量。二是促进水布垭旅游区的开发和保护,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资源折股等形式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确保2007年“十一”黄金周以前旅游接待试运行。三是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提高接待水平和服务质量。2007年,全县接待游客达到75万人次,实现直接收入6800万元、税费收入1200万元。

(四)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力争完成209国道太溪段、巴鹤线长金段、巴巫线沿楚段、宜巴线巴东段、东大线、双神线的路面改造。加快金果坪大桥、平阳坝大桥建设。完成巴鹤线北界路基垮塌及太溪线十字垭隧道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州下达的通达、通畅工程建设任务。积极争取县城绕城线和高速公路连接线建设项目。全力支持宜万铁路、沪渝高速公路和沪蓉高速公路建设。二是完成沿渡河、溪丘湾的污水处理厂和东壤口的垃圾处理场建设。做好三峡库区第三批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垃圾无害化处理和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5个百分点。继续抓好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绿化带和“长治”工程建设,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护良好生态,改善人居环境。三是继续推进生态家园建设,建沼气池1.2万口,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3万人的饮水困难,完成火峰坪土地整治项目,加强烟叶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五)稳步开展移民迁建工作。一是完成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任务,加快信陵镇和沿渡河镇集镇居民搬迁步伐。二是启动农村库周交通项目建设,完成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和高切坡防护工程,进一步完善信陵镇、官渡口、东壤口、沿渡河、水布垭集镇功能。三是落实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积极申报并组织实施好库区产业基金项目建设和移民安置规划调整工作。四是完成水布垭库区移民安置和401米水位线下清库任务,启动坝区移民安置土地复垦工作,提高移民安置质量。

(六)认真抓好财税金融工作。一是逐步推行“乡财县管乡用”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稳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乡镇财政保障能力,确保基层政权正常运转。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监管。实行财政编制政务公开。二是强化税收征管,坚持依法治税,优化税源结构,提高收入质量。三是严格预算收支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四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并实现保值增值。锁定县直部门、乡镇和村级债务,明确债务主体,健全化解机制,杜绝新增债务。五是加强审计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运行,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商业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努力争创全省最佳金融县。

(七)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一是加强科学技术推广运用,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7.6%。二是强化教育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县一中避让随迁一期工程和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改造工程。狠抓“普九”提高工作,确保通过国家验收。组建职业教育中心,扩大职业教育招生容量。三是加强三级卫生网络建设,健全和完善医疗卫生体系,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完成县人民医院搬迁医疗业务大楼主体工程建设。四是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申报工作,启动体育场扩建工程。继续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广播电视覆盖率,开展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争创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五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管理。认真实施“五五”普法,提高全民法制意识。继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全力维护社会稳定。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重点领域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排查整改各种安全隐患,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六是进一步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质量,稳定低生育水平。七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继续加强统计、物价、、史志、档案、房管、气象、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促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2007年,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承诺办好以下十件实事:1、建设沼气池12000口;2、实施3万人安全饮水工程;3、全面完成州下达的通达、通畅工程任务;4、全面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争取参合率达到70%以上;5、实施20个村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完成扶贫搬迁400户;6、实施烟叶基础设施建设,建水池10万立方米,铺设管网430千米,建标准晾房1000间;7、完成县一中搬迁一期工程,实施寄宿制学校改造10所;8、完成县人民医院医疗业务大楼主体工程建设;9、完成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0人,社会保险扩面5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8000人;10、完成城区西陵(黄家大沟)广场基础工程和长渡河旅游码头建设。

五、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加快巴东发展,任务光荣而艰巨,能否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关键在切实转变各级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关键在脚踏实地,狠抓落实。我们要切实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廉洁政府、效能政府,不断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保障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坚持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加快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行政管理体制,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坚持在县委的领导下,在人大、政协和社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建立健全政府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专家论证、技术咨询、绩效评估和公示听证制度,努力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不断提高决策的透明度和决策水平。

(二)坚持履职尽责,建设服务政府。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心实意地为群众、为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尽好责,服好务。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千方百计解决人民群众所急、所盼、所需的热点、难点问题。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加强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和经济发展环境投诉中心建设,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简化办事程序,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的作用,努力构建政府、银行、企业诚信体系,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继续推行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环境,引导全社会支持企业的发展。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坚决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行为,依法保护投资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廉洁从政,建设清廉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和预防与惩处相结合的反腐倡廉体系,构建完善、管用、有效的廉政监督机制,坚持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坚持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对破坏发展环境,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坚决严肃查处,绝不姑息迁就。

(四)坚持务实高效,建设效能政府。继续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倡导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不急功近利,不盲目攀比,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强化目标管理,健全奖惩制度,言必行,行必办,办必果。进一步强化部门职责,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期办结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加强督办检查,实行跟踪问效,坚决查处行政不作为和乱作为的问题,确保政令畅通,促进工作落实。

各位代表,建设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也是我们肩负的光荣使命。让我们在州委、州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大力实施“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发展战略,团结拼搏,锐意进取,为加快我县新农村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的巴东而努力奋斗!

上一篇: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 下一篇: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