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州的“大手笔”

时间:2022-05-27 06:37:07

2007年5月,沁县财政收入提前过半;沁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选举,党委提名的所有候选人全部高票当选;两会刚结束,全市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又在沁县召开……

钢铁浇铸聚宝盆

工业基础薄弱曾是沁县之短,更是沁县之忧。加快工业发展是沁县人心所向。2005年年初,刚上任的县委书记赵春英结合沁县实际,响亮地提出了“强工富县上项目”的战略口号,首先把着眼点放在了内部挖潜上,通过彻底改制让唯思可达、佳美等一批倒闭企业在涅中再生;其次是大抓引进,新上了新天型材、伟奇电器、棕刚玉等一批项目。四套班子领导包重点工程。短短几年在一片废墟上发展起一批工业苗群。

记者来到位于册村镇境内的尧山工业园区。顺着20米宽的水泥大道,走进了华安焦化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工地,眼前是一片堆积成山的钢材,热火朝天的场面与横幅上“做精品工程,建一流强企,为沁县经济腾飞推波助澜”格外吻合。在一号焦炉建设现场,两台巨型水泥混凝土搅拌机唱着欢歌,两条长长的输送管道把泥浆直接送到钢架结构内。焊接工人手中的焊枪,喷射出耀眼的火花。随行的王喜红副经理告诉记者,为了加快工程进度,5支工队500多名工人以工地为家,夜以继日地倒班奋战。供应科质检员魏志强说,钢材一天要购进四五百方,光入库清点,都要一根一根数到深夜,有时还得打着手电筒加班。在这里打工的尧山村民任森林充满感慨地说,我们浇铸的不只是一座焦化厂,而是沁县发财的聚宝盆。

这确实是聚宝盆和摇钱树。华安所有工程项目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30亿元,上缴税金3亿元,相当于沁县现有财政收入的5倍。华安焦化公司项目建设总指挥秦总经理介绍:华安5.5立方捣固焦炉型号,是目前全国最先进的炉型。为了帮助沁县打好财政翻身仗,他们聘请了北京炼焦专家群作技术指导,设备全部都是从全国一流企业选购。为确保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工,山西盛华煤气焦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程鹏飞调集精兵强将,参与会战,所有工作人员团结奋战,供应科、质检科严把质量和进度,毫不姑息。为服务进货车队还配备了加油站。

华安工地附近劳作的农民说,这里每天夜晚亮如白昼,机器轰轰,原来沉寂的荒野现在变成沸腾的工地。

而在今年全县人代会上,裴少飞县长庄重承诺:我们今年要重点建设好财政收入的10大项目,一是华安焦化公司完成一期工程,形成65万吨生产能力,投产达效后上交财政税收可达6000万元;二是泰昌玉米公司完善1.5万吨加工生产钱,创造条件上马二期工程,达到年产乙醇2万吨的规模:三是唯思可达新上一条5万吨纸盒生产线……

重整山河绘宏图

沁县县城之美在于208国道穿城而过,漳水环绕如白练,西湖清澈如明镜。然而随着岁月的更替,208国道远远撇开了县城,曾经让人引以自豪的“西湖”,逐渐萎缩成污水收容站和垃圾场。

面对失落,沁县人在反思。要想负重赶超,后来居上,县城这个窗口,必须打扮漂亮。2005年,县委政府作出了“强城带乡抓基础”的战略决策,一场建设山水园林特色县城的战役发动起来。首先是绿化二郎山。二郎山山下是西湖,山上有全国最大的民间石刻馆藏文物南涅水石刻馆。围绕一季造林、一次成型、一次成景、一次成林、一次成功的目标,采取县直机关干部义务劳动,整地打坑,林业专业队栽植管护相结合的办法,通过不懈艰苦奋战,一座3000亩树种以白松、油松为主体,银杏、火炬、槐树为特色搭配的森林公园雏形展示在人们面前。市委书记郭海亮视察观摩时说:“这确实是一个精品工程,百花迎春、绿荫护夏、红叶扶秋、松柏傲冬,不愧是上党人居环境最佳的地方。”2006年,还是冰天雪地的寒冬,西湖清淤工程、浊漳河县城段河道治理两项工程就同时上马。原政协主席张俊芳也赋诗称赞:政府思路宽,项目抓重点,北治漳河湾,南清西湖滩。

这是重新安排河山的大手笔。尽管县财政拿不出钱来,他们还是通过引进给河道治理和清淤注入了活力。为赶在汛期前完工,县水利环保部门派人员蹲点工地,协助施工单位解决困难,排除障碍。每天深夜才回家,早上天刚蒙蒙亮又出现在工地上。城内爱好晨练的人们不经意就会发现,治理工地上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一天一天在增多,有人清点说,到目前各类车辆机具达60多台(辆),一幅车水马龙,人山人海,战天斗地的动人景象映入眼帘。西湖是时代的产物,历经60年的淤积,水面从1069亩锐减为180亩,库容量从520万立方米退缩为60万立方米。建设美好家园,打造最佳人居环境,发展休闲旅游经济,西湖清淤是首要。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县政府研究决定公开招标,分段治理,施工队垫资,举债开发,把西湖清淤提上议事日程。经过5大施工队明争暗赛、辛勤劳动,到目前,清淤土方量达153万方,已完成工程总量的三分之一。大坝加宽加固,工程量完成80%。排污暗道已经完成40%。围绕“西扩北进”山水园林特色县城建设,把西湖清淤、河道治理、打通良基山工程连为一体,让西湖与北海沟通,明天的西湖将足与杭州西子湖媲美。

万众拓展惠民路

农业是沁县优势所在,也是难点所在。近年来,沁县抓住中央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的机遇,强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战略结构性调整,促进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富民之路越走越宽。立足当地资源优势,在农业发展上提出了“两种三养三开发”的发展方向。两种就是大种核桃树、沁州黄,提升传统产业。三养就是养牛、养鸭、养兔,把优势产业做强做大,肉鸭养殖通过北河、景村、徐阳、后沟等百万只以上基地带动,已呈现出规模、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县养兔业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蔬菜、芦笋和食用菌三项产业开发迅速崛起,初具规模。

利民之事越办越实。连续实施“三年双百推进”计划,县直机关单位包村整体推进,已经让全县200多个村在通路、引水、上富民产业等方面得到了实惠。全县建设乡村道路745公里,开通了5条农村公交线路,建成安全饮水工程82处,开通了宽带4条,农村电网改造全部完成,改造村级卫生所150多个,建成休闲广场36处。同时,农民告别了交粮纳税的历史,全县农村3万名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基本上实现了免费上学。

惠民之举越兴越多。2007年是项目建设攻坚年,全年安排的40个重点项目中,涉及农业、农村、农民的就有20项之多,其中富民、惠民各10项。扩大农业产业十大项目承担单位之一沁州黄公司在去年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基础上,今年一开春就开始为新上一条小米深加工生产线奔走忙碌。推进万亩芦笋发展计划承担单位县农业开发中心6名干部职工,每天分赴到13个收笋点上收购,晚上八九点钟才能把鲜笋装运上车,运往各地市场。为了营造有利于芦笋开发的环境,他们实行统一收购价,避免笋贱伤农,对新开发户采取种一亩补40元的扶持办法,为秋季大面积发展创造了条件。让先进文化占领农村市场也是惠民之举。面对今年广播电视网络覆盖4个乡镇100个村7000多农户的艰巨任务,县广播电视中心正视县财政财力不足的现实,引进投入主体,组建网络开发中心,在去年投资450万元基础上,今年再投500万,把全县13个乡镇所在地及周边村庄的有线光缆全部开通,力争农村新增有线电视用户累计1.2万户。

走遍沁县大地,处处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发展气息。

上一篇:网络售假成监管真空 下一篇:从七千万到四亿元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