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习惯培养如影随形

时间:2022-05-27 01:01:11

马克思曾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驾马车,坐上它,你就跑得更快。”这就形象地告诉人们,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有好的习惯,它能使人更快地达到目标,更好地实现理想。在小学阶段,学习习惯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个人的成长发展是有关键期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各种良好习惯非常重要的时期,而低年级语文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主阵地。根据一年级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我着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六个习惯,即朗读习惯、写字习惯、倾听习惯、说话习惯、阅读习惯、写话习惯。

1. 朗读习惯。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而对低年级语文教学来说,更要强化对学生朗读的训练,借以形成良好的语感。对于一年级的孩子,刚开始朗读要求不要过高,只要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即可。晨读,教师予以领读,做好示范,教师读得字正腔圆,学生自然读得字正腔圆。教师一步步引导,直至达到:读音准确――学会停顿――读出感情。

一年级学生,经常会出现背书歌子的现象,有些学生能顺着往下溜,但和具体的语言文字不能对应,往往学生会背但不认识这些字,为此,可让学生练习指读,要求:一是打开书本,二是指好页码,三是抹平书角,四是准备指读。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学生识字学词进行很快。

在习惯的培养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朗朗上口的儿歌,易于孩子记忆,可以写于黑板一角,让学生背下来。读书姿势,借用儿歌进行纠正。《读书歌》:眼离书本要一尺,脚放平来背挺直,胸离桌子约一拳,书本稳稳手中拿,还要稍稍向外斜,书本用具放有序,条条要求须牢记,还要天天来练习。

2. 写字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养成正确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一个学生的书写阶段一般要经过:正确、规范、美观、速度,四个阶段过程。写字要求学生做到,提笔即是练字时,练字首先练写字姿势,《写字歌》学写字,重姿势。眼离本,约一尺;胸与桌,约一拳;离笔端,约一寸;头要正,背要挺,脚放平,大小腿,90度,左手按,右手写,好习惯,益终生。

写字姿势包括执笔姿势,执笔也很重要。很多时候学生的写字姿势不对,大多是因为执笔不对造成,学生握笔太短,头不由自主就低下来了,贴在本子上,久而久之,会变成近视眼。《执笔歌》拇指食指捏住笔,中指下抵笔杆上,两指弯曲掌心空,指离笔尖一寸长。

第三,开始写字,也有要求:一是打开书本,二是垫好垫本,三是压好角落,四是开始写字。此外还有:《笔顺歌》笔顺规则有七条,我们大家要记牢:从上到下左到右,先横后竖外到里;先中间来后两边,先撇后捺看仔细;先外后里再封口,一笔一画写整齐;练好一手漂亮字,人人夸我好孩子。

通过这些朗朗上口的儿歌来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让儿歌印在孩子的脑海中。当他们写字姿势不对时,教师只需说“大小腿”,孩子们便心领神会地伸直了腿,弯成90度,背自然就挺了。这样,儿歌的作用也就显而易见了,等学生再长大一些,这些印记在孩子脑中的儿歌便会成为习惯,化为行为。

3. 倾听习惯的培养。课堂是语言交流、思想碰撞的地方,培养学会倾听的习惯是课堂上获取有效信息的必要条件。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注视对方,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讲话,能掌握别人发言的重点。在训练这一习惯时,可以让学生重复教师的话,或者指出其他同学发言的优点或不足,通过教师不断提醒,强化学会倾听的习惯。学生读课文后,通过生生评读,提高学生倾听能力。此外,课前3分钟说话也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学生说完后,通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评、议的合作互动方式来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

4. 说话能力的培养。一年级的语文课堂,要求学生打开嗓子说响亮的话,引导学生组织语言,说完整的话;创新思维,说不同的话。

首先,让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示范和提醒学生说完整的话。其次,在利用文本上,教师注意挖掘教材上有利因素,不放过任何一个培养学生说话的机会,利用好课本上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看图说话,口语交际训练,让全班孩子都有训练的机会,在拼音教学、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中,注重给孩子创设说话的情景,训练孩子大声说话。再次,按照学号,让学生轮流上台进行课前三分钟说话训练,形式可以是自我介绍、讲故事等,经过数次上讲台展示,有效提高孩子的说话能力。

5.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个人能养成阅读的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在校内,应利用好课堂。语文老师给学生讲故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建立班级图书角,让孩子好书共享,每天中午进行午间阅读,让学生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校外,通过家长会让家长朋友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教给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方法。每个学生建立一本阅读日志本,每天回家阅读30分钟,让家长帮助记录,发挥家校合力,让家长督促指导孩子阅读,进行亲子共读,既培养亲子感情,又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此外,采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励孩子主动参与,如,讲故事比赛,激励孩子多读书,多积累。对读整本书的孩子,评为读书小能手的称号,予以表彰等,从而调动孩子读书积极性。

6. 写话能力的培养。作文起步越早越好,从一年级起,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为以后作文夯实基础。学完拼音以后,可以让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说出来,写下来,刚开始可能是一句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逐渐由一句话到几句话、一段话、一篇小短文,由言之无物到细致描写,坚持引导训练,学生写得越来越生动。在训练时,老师要引导学生做真人,写真话,用我手写我心,引导学生丰富生活体验,在充分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写,在情感呼之欲出的状况下写。如,一年级有学生刚开始写眼睛,这样写道:“他的眼睛合在一起。”后来,孩子这样表达:“他的眼睛拥抱在了一起。”孩子的语言越来越形象、生动,这就是坚持训练的结果。

习惯培养关键在头三天,形成在21天,巩固需要三个月。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这些学习习惯,学生的书写水平进步很快,朗读能力也大有提高,阅读写作等能力逐渐形成。通过反思习惯培养的整个过程,我认为学习习惯培养就是在教授学生一种学习的意识和方法,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

上一篇:淮剧舞台上的春光 下一篇:进退之间点亮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