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家长谈(三)

时间:2022-05-27 08:54:50

六、初学钢琴的孩子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初学钢琴的孩子面对抽象的音符,出现问题是难免的,在这里我们把一些常见的基本问题提供给家长,作为辅助孩子学习钢琴的参考。

(一)关于节奏和拍子的问题

初学钢琴的孩子在弹琴时,经常把握不准节奏,数错拍子。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孩子没有完全形成节奏、节拍的概念,对这两个音乐概念比较陌生;二是家长对节奏、节拍在音乐中的意义,还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对孩子的要求和提示;三是孩子缺乏分数知识,没有真正形成和理解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概念。

所以,在弹奏中出现问题是正常现象,不足为怪。但是,对于作为“助教”的家长来说,对此却不应该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1.关于“节奏”

一般的乐理教材对节奏和节拍概念的解释是这样的:节奏是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换句话说,是指在音乐作品里,“把长短相同或不同的音,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叫节奏”。

在乐曲中,节奏可以表明乐曲的特殊性质(或者说是不同类别),如:我们可以通过节奏辨别乐曲是进行曲还是圆舞曲,这样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又被称为节奏型。按照这种定义方法,通常可以这样理解:节奏是若干个音(包括休止符)时值长短的组合关系。弹奏一首乐曲时,可以因感情的变化而改变速度,但不能改变节奏;节奏的结构,也不能因为速度改变而改变。

2.关于“节拍”

节拍在一般乐理教材里是这样定义的:“有重音的及无重音的同样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叫做节拍。”也就是说,节拍是以强弱关系来组织音乐的。例如:四二拍(),就是每小节都有一强拍、一弱拍,而且是交替出现,有规律地进行反复。也有人认为这样的理解有些肤浅和狭隘,但笔者认为,这种理解对初学钢琴的孩子和家长就够用了。

从上面概念的解释,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节奏和节拍是在音乐运动有次序的轻重缓急中形成的。节奏和节拍是旋律中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是音乐的精髓,是表现音乐的手法,也是形成曲式结构的基本因素。所以家长了解节奏和节拍在音乐中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

3.节奏与节拍的关系

广义上讲,节奏包含速度、节奏型、节拍、拍子、重音等。节奏与节拍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它们的联系在于节奏与节拍同时存在于音乐中,不可分离,它们以音的长短、强弱以及相互关系的固定性和准确性来组织音乐,只有从概念的抽象定义中才能分开表述。节奏与节拍又是有区别的:节奏具有多样性,是在某种节拍基础上,不同时值(指时间的长短)的音灵活变化的组织形式,但节拍只是强弱规律性的反复交替,没有时值变化。所以说“节奏包含着节拍的特点,而节拍却不能概括节奏的全部意义”。

节拍与拍子也是有区别的,节拍不包括音符的固定时值。如:每小节有二拍的作品,它可能是四二拍()、二二拍()等,都是强弱反复交替的节拍。再比如四四拍()是强、弱、次强、 弱的节拍; 四三拍()与八三拍()都是一强两弱的节拍等等。

节拍与节拍之间只有强弱关系,没有固定时值的表示,而计算每个音符时值的单位叫“拍”,每个单位“拍”是用固定时值的音符来代表,就是拍子。换句话说拍子就是用固定时值的音符来表示音的长短,这理解起来还算比较具体,表示拍子的记号叫做拍号。如: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二拍;拍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拍是以八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三拍等等。

在钢琴弹奏中,所谓节奏感好,是指在弹奏中能够依据乐曲的乐思、风格、表情的要求,体现出明确而自然的节拍强弱感,保持速度和节拍的稳定、持续和统一,处理好非均分律动节奏(包括渐快、渐慢、突快、突慢、散板、延长音等),准确弹奏出非正常节拍特殊的强弱关系(包括渐强、渐弱、突强、突弱等)。总之,是能够感受到表现出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情趣、意境等。

以上的乐理知识对初学钢琴的孩子来说是抽象和难懂的,如果家长首先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会更好地发挥“助教”的作用,使孩子在节奏节拍的问题上少走弯路。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首先,让孩子整体地认识音符。在教师指导的基础上,家长可以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向孩子描述音符的部分与整体,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例如:将一个完整的苹果比作全音符,将半个苹果比作二分音符,再将半个苹果对切成两份,每份比作四分音符;并告诉孩子,一个全音符等于两个二分音符、一个二分音符等于两个四分音符、一个四分音符等于两个八分音符等,通过这样形象具体的实物比喻,可以使孩子初步感知音符的特点,比较清楚地了解音符的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这种引导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实际上是为理解和掌握节奏、节拍和拍子等音乐基础知识做了必要的铺垫。另外,在认识音符的过程中,也不要忽略附点音符和休止符,它们也是音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教会孩子如何数拍子。告诉孩子,在正常情况下,如果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曲子中,一个全音符是四拍,一个二分音符是两拍,一个四分音符是一拍,一个八分音符是二分之一拍(半拍),十六分音符和三十二分音符也是照此类推的关系等。初学者有必要在弹奏的过程中,按照音符的提示,边弹边把拍子数出来,如果数不均匀,建议使用节拍器,以标准拍为参照,跟着节拍器数拍子。另外,由于年龄较小、乐理知识储备很少的儿童,遇到各种节奏混合、稍微复杂一点的乐曲,往往也会出现摸不到头绪的情况,这就需要家长根据孩子认知能力的差别和特点,数拍的时候可以再细一些,即:数分拍。就是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的乐曲中,我们把四分音符分为两份,即两个八分音符,随后以八分音符为一拍,直至孩子明白了拍子在曲子中的含义,就可以按正常方法训练了。也许这个方法很笨拙,但对帮助孩子逐渐熟知和掌握拍子还是很实用的。

还要提示一点的是,家长首先要养成规范读准拍号的习惯。四二拍()不能读作四分之二拍。这里的“”和数学上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其他拍号的读法也是如此。

只有这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孩子良好的节奏感。使孩子在以后的演奏中,善于感受和捕捉乐曲节奏的韵律、韵味、情境、风格等;表现出明确而又自然的节拍强弱及特殊强弱关系,达到合理的均分速度要求;恰当地弹好渐快、渐慢、突快、突慢、延长音等各种非均分律节奏等,把节奏对表现音乐的作用充分地发挥出来。

(二)关于折指的问题

“折指”是初学钢琴的琴童身上最常见、最典型的问题,绝大多数的初学儿童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折指”情况。

1.什么是“折指”

“折指”是指弹奏钢琴时,手指的第一关节(指甲所在的小关节)会出现向掌心方向塌陷瘪进去的现象,我们称其为“折指”,实际上就是手指的支撑力不够坚挺。

2. “折指”的危害

“折指”会对弹奏产生什么影响呢?钢琴弹奏中所需要具备许多种弹奏技巧,但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把手臂的力量送到指尖,通过指尖与琴键的接触把声音弹奏出来。因此,指尖的坚实程度与敏感性,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它的重要性越到高级程度就越显现出来。如果“折指”成为习惯动作,弱化了手指的支撑力和独立性,就会影响以后手指跑动的速度和灵敏度,弹奏出来的声音不均匀、不集中、暗淡且无颗粒性。“颗粒性”包括四个特点:第一,弹出之音如一颗颗、一粒粒的种子,每个都独立、饱满、鲜明、清晰;第二,所弹的每一个音都好像存在一个坚实的芯,声音集中、充实饱满;第三,触键短促,弹出的各个音间隙分明;第四,弹出的音均匀、规整、统一。这里强调的是对弹奏的每一个音都有这样的要求,做到这一点最大的障碍就是弹奏中“折指”的习惯。

3. “折指”的原因

“折指”的原因有这样三点:第一,因为幼儿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全,手指较软,还未形成足够的支撑力;第二,手指的第一关节过于灵活,平日又忽略指尖的坚实与挺立的训练,支撑力练习的意识比较淡漠;第三,儿童自制力较弱,练琴中随意性太强,不能随时随地按照正确要求有意识地控制手指,家长的监督与提醒也不够。

4.如何看待和解决“折指”问题

(1)怎样对待“折指”的问题。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充分的重视,又不要过于恐慌。这里说要充分的重视,是因为具有结实牢固支撑力的手指,是学琴者以后掌握手指各类演奏技巧,包括高难度技术的重要前提,这对于钢琴学习者的发展前景来说(特别是欲走专业道路的学子),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说没有必要恐慌,是因为只要家长在陪练中不断提醒和纠正,要求孩子在练琴时充分重视,将注意力集中在指尖上,抬指时做好准备再下键,还要在触键后检查手指的状态,把这种方法贯穿在每一次的练习中,形成以正确方法弹琴的习惯,最终一定会获得“坚挺”的手指。

(2)如何解决“折指”问题。解决“折指”的具体办法,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习惯做法,大部分主张用《哈农练指法》的基本练习来解决,这是必要的。但笔者还认为,也应该根据具体对象(不同的孩子)、具体问题(“折指”不同的原因)来具体的对待。

在这里也介绍一种方法供大家借鉴:右手在中央C右边,五个手指同时勾住Mi(E,大拇指)、升Fa(升F,2指)、升Sol(升G,3指)、升La(升A,4指)、Do(C,5指)五个音;左手是在中央C的左边,五个手指同时勾住Mi(E,小指)、升Fa(升F,4指)、升Sol(升G,3指)、升La(升A,2指)、Do(C,大拇指)五个音,之后同时下键,再将每个手指逐个抬起重复弹奏(一般一个音重复弹两到三下),其他四个手指依然按住不放,这是锻炼手指支撑力、解决“折指”问题的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开始先分手练,逐渐熟悉以后可以两手一起练,这种方法对训练手指的支撑力是很有效的。进行这种练习可以一举两得,还可以在这五个音上进行掌关节技能的开发与训练,打开掌关节,克服手指粘连不灵活、不及时离键等毛病。

(三)关于手掌晃动的问题

在弹奏快速的技术性段落时手掌晃动,也是学钢琴的孩子身上较普遍和常见的问题之一。

1.手掌晃动的原因

初学钢琴的孩子,在弹琴中手掌晃动,往往是因为手指不能独立抬起,或手指下键声音不响,想借助手掌的晃动来送力,帮助手指抬高,使声音更响,这是一个危害非常严重的错误,但是,家长也不必太担心,克服这种毛病不是很难的,关键是练琴中给予足够的重视。

2.解决晃动的方法

(1)要训练每个手指的独立性,也就是说让每个手指在钢琴上都能够独立抬起。初学儿童必须在学习入门时,就要开始锻炼手指的独立性,并且需要不间断的练习,即使平日不弹琴时,也可以在腿上练习抬高手指。

(2)要训练手指触键的速度。是否能弹动琴键,弹响声音,不但要放松,还要注意手指触键的速度,这也是至关重要的。手指抬起后要迅速落下,并且使指尖部分在琴键上立住,这样声音才会响、透、结实和集中。所以,手指独立抬起和把声音弹响,并不是靠手掌晃动便能做到的。

(3)对于“弱指”要单独训练。这里所说的“弱指”是指在手的五个手指中,灵敏性、独立性、力度、速度等方面相对比较差一些的手指。学过钢琴的人都知道,以上功能较弱的要属4指和5指了。

由于生理构成的原因,4指的独立性、灵活性和支撑力都是最差的,5指的承受力和爆发力是最弱的,因此对这两个手指,要针对其弱点单独多练,才能达到十个手指技术的均衡,避免在“力所不能及”时晃动手掌。另外,也有些孩子手掌晃动的问题,在长时间没有被发现和重视,没有及时纠正,很可能养成了错误的习惯,即使解决了上述问题,有时也会下意识地重复错误,因此家长要不断地提醒和监督,直至彻底改正为止。

(四)关于手腕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手指在钢琴弹奏中是最重要的活动部位,但手腕起什么作用?它的作用是否无关紧要?手腕和手指在钢琴弹奏时是怎样的关系呢?恐怕有许多琴童的家长没有认真地研究过。

弹奏钢琴时,手腕直接控制着手指的状况,这是因为要把自前臂以上身体的重量顺利地传到手指上,都要经过手腕的调节和控制。赵晓生先生在《钢琴演奏之道》中,把手腕比作送力的“中转站”和“调节器”。作为“中转站”,是指凭借手腕的支撑,让“力”通顺地抵达指尖,使弹奏出来的声音,在色彩和力度层次方面都符合要求。手腕作为“调节器”可以帮助手指到达最合适的位置弹奏,表达乐句特定的音乐语气和呼吸,改变触键和用力方式,丰富音色变化,协调弹奏动作,完成有难度的技术等。

所以说,手腕在钢琴弹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性。特别是初学的儿童,恰恰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之一就是手腕问题。

1.手腕会出现哪些问题

关于手腕的问题,常见的一般有这样四种:

(1)手腕过高。是指在钢琴弹奏中手腕的位置高于掌关节。手腕高会使掌关节和手指都处于下斜的状态,妨碍手指的上下运动,这种情况造成的结果是声音无法弹透,声音虚浅且不均匀。

(2)手腕过低。是指在钢琴弹奏中,手腕的位置低于琴键, 手腕过低会导致手指松懈,削弱手指的支撑力,影响整个手的控制力,会造成声音有压力感、沉闷、暗淡和不均匀。

(3)手腕抖动。手腕抖动的原因与手掌晃动基本相同,是儿童在初学钢琴时,因为手指软弱无力,尚不具备独立性,想借助手腕的力量把声音弹响而养成的毛病。这个问题不仅会造成声音不稳定,还会影响手腕发挥它的正常功能。

(4)手腕僵硬。手腕僵硬不仅限制了手腕本身的灵活,影响发挥“中转站”和“调节器”作用,而且还会使手指、前臂、肘关节都跟着紧张起来,手指就失去了自如、灵活和独立的活动能力,声音会生硬、干涩、尖锐、刺耳。

2.解决手腕问题的方法

(1)解决手腕过高、手腕过低问题。产生手腕过高或手腕过低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弹奏时对手形、手腕的正确状态重视不够,没养成良好的习惯,家长在一段时间内对孩子练琴予以关注,给予适当的提醒和纠正,是可以得到矫正的。

钢琴弹奏,因为是在动态状况下进行的,一般情况下手腕都是放平的,尤其是在弹奏原位的五指练习时,手腕更应该是放平的状态。但也有例外,在一些练习曲和乐曲中,根据曲子的技术要求,手腕有时会略低,有时会微凸,只要柔顺自然,灵活放松即可。可是对于初学者来说,一定要有这样的意识和动作感受:弹奏时放平手腕,才是正确的状态,这也是需要家长关注的。

(2)解决手腕抖动、手腕僵硬的问题。产生这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手指的独立性、主动性较差并且无力,还要尽量弹出力度较强的声音而造成的,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前提,是通过弹奏《哈农练指法》等钢琴练习指法的教材,加强手指的独立性、主动性。起初在高抬指和断奏的练习时,当每个手指触键后,先在琴键上支撑住,然后转动一下手腕,感觉一下手腕是否柔顺灵活,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是能够克服这个毛病的。另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在手指的力度没达到要求时,不要过于强调音量(力度),用孩子手指能够达到的略小而均匀的力度做基本练习。

总之,只要在练习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力度也一定会随着孩子不断的成长发育,逐渐达到演奏要求的。

(五)关于不能“适度放松”的问题

1.适度放松的含义

这里所说的是“适度的放松”,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放松,不是绵软和懈怠。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发生的动作是靠肌肉的收缩来完成的,这种收缩从生理解剖学来看,是肌肉必要的紧张,是动作的原动力,所以,适度的紧张是必要的。而我们在这里说的弹琴时不能紧张,要放松,是针对弹奏中多余和过度的肌肉、关节紧张而言的。“多余的紧张”是指与动作无关的肌肉、关节紧张;“过度的紧张”是指与动作相关的肌肉、关节不适度的紧张,造成了手腕、手臂、肩膀的僵硬。这种紧张不能与动作正常所需要的肌肉收缩的紧张混淆起来。

2.不能适度放松的危害

不能适度放松导致的紧张,表现在弹琴的过程中手腕、手臂、肩膀产生了僵硬的状态,这样的弹奏不仅在速度、力度、声音表现等方面都达不到乐曲的要求,还会造成手指、手腕、手臂、肩膀的不适,容易产生疲劳和酸痛,久而久之还会致病。

这个问题如不解决危害很大,许多演奏的基本要求都会很难达到,这是初学琴童又一普遍存在的问题。

3.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心理的紧张,这是帮助孩子摆脱肌体上过度紧张的前提。因为初学钢琴的孩子,过去没有接触过这样复杂技术,难免会产生紧张的心理,容易造成弹琴动作的僵硬。具体地说产生紧张心理的原因有两点:第一,因为钢琴本身的外在特点,犹如一位戴着盔甲的威严武士(笔者幼年时就这样看待钢琴),让年幼的孩子产生某种畏惧和拘谨的感觉,初学钢琴的儿童,面对钢琴这个庞然大物,不免会产生本能的陌生和敬畏感,如果家长没有及时地疏导,给予孩子应有的自信,一定会导致他们的紧张心理。第二,因为钢琴演奏技术太复杂,比较难以掌握,老师和家长要求得又很严格,没有掌握要领的孩子怕出错,就会出现紧张的心理。有的孩子在出现问题时,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责怪,甚至是叱责和打骂,也令孩子望而生畏。这会让孩子产生很强的挫折感,令孩子为此而恐惧,使孩子一想起上钢琴课就会产生焦虑情绪,一坐在钢琴的面前,就会情不自禁地紧张起来。

可见紧张的心理很大程度是大人给孩子造成的,所以,避免孩子心理紧张,关键在于家长的态度。消除心理紧张是在孩子入门学习阶段,使其身体能够在自如、从容、适度放松的状态下弹琴的基本保障。关于解决这方面问题的建议,笔者将在下一章将做详细说明。

美国朱利亚音乐学院预科学院院长安德鲁•托马斯博士在与记者谈起对中国钢琴学生的印象时认为,中国学生一般在演奏技术方面表现得非常完备,而且还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也充满了对音乐的热爱和激情,但是“他们缺少自己的声音个性,在音乐表达中很难放松”。其实,这种情况的出现,是源于不正常的严格训练。

钢琴音乐一定是真情流露的自然表达,否则就违背了音乐的本质,在极其严格的学习环境中,在让孩子勤奋、优异的同时,也会使其处于过于紧张和压抑之中,又怎能表达出音乐美的气质呢?可见“严格”得不得法,就会成为一把双刃剑。

假如孩子对钢琴很反感,家长一定不要勉强其学习。这种反感一般都是暂时的,家长应该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如果找出孩子对钢琴反感的原因,采取了恰当的对策,反感就会逐渐消除。如果家长采用强硬态度、强制手段,反感就会发展为厌恶和抵触,对谁都是痛苦的。

所以,儿童在学习钢琴的过程中,能够学有所得、走向成功,情感的培养是前提,兴趣的激发是关键,演奏的技术、技能的训练、综合音乐素质的开发是保障。家长应该以平和的心态、真挚的关爱、轻松的环境、严格的要求,来安排孩子去“触摸”钢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一定会使您的孩子在钢琴艺术中,学习着、成长着、快乐着!(待续)

上一篇:与家长谈(七) 下一篇: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