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难点题型精析

时间:2022-05-27 06:34:43

说明文阅读难点题型精析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广泛,主要介绍自然、社会、文化、思维等客观规律及其知识体系,故又称为科技文。说明文阅读是中考常见的考试题型。总揽2011年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不难发现,大多数省市所选取的阅读材料是课外的,而且内容多是人们普遍关心的科技性说明文,涉及环保、网络、病毒、生态环境、科技发明、前沿科学、传统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在设题上基本上也都是注意了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并出现了一些新的题型,诸如建议措施、标语拟写、补写句子等拓展延伸类考题,这些新题型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因此,把握好中考说明文阅读题中的一些重点、难点题型,对快速、准确解答中考说明文阅读题至关重要。现结合2011年各地中考试题,就说明文阅读题中的一些难点题型的命题形式、特点及答题技巧阐述如下,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举一反三之效。

一、辨析说明方法,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

为了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介绍得清楚明白,说明中当然要使用行之有效的说明方法。常见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摹状貌、画图表等。说明方法的常设考题有两种:①指出文段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②分析文段中运用某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解答这类题,不仅要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判定文章运用的说明方法,还要明确这些说明方法的不同功用与特点,区别它们与修辞手法、论证方法等概念的不同,如一些学生对“下定义”与“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区分不清,“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而“作诠释”则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较详细的解释说明。又如“作比较”这种说明方法在议论文中是“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而在记叙文中“对比”则是一种表现手法。另外,要熟悉、掌握几种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如列数字可使说明更准确,更具科学性;打比方可使说明形象、生动,更容易让读者理解;引用可使说明更具有权威性,能增强文章的趣味,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等。对说明方法作用的答题方式一般是: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如2011年河北承德市中考卷《哈勃,太空中的千里眼》的第17题:“第②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各有什么作用?”这道题就是考查考生辨识说明方法,并体会、理解其作用的能力。只要考生对几种说明方法善于辨识和区分,对其作用明确了解,解答就不难了。答案示例:①分类别,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地说明了用地面的望远镜观测太空存在两个缺陷。②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大气湍流对地面光学望远镜角分辨率的影响程度。

二、感悟语言特点,品析词语表达的效果

准确、简明是说明文语言的基本特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体现在文中的一些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等词上,如文中常出现“大约”、“左右”、“上下”、“几乎”、“可能”等一些修饰词语。一般考题常常考查这些修饰语的作用。解答这类考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这些修饰语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重点突出说明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该类考题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试分析其表达效果。这种题型的答题方式为:“××”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词能不能删除?为什么?其答题方式为: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了。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如2011年山东临沂市中考卷的第18题:“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这道题旨在考查对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的体会,只要能根据提示从说明语言角度进行分析阐释就行。答案示例:不可删去。“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说明不是全部,“目前”从时间上限制,说明只是现在的发现,去掉这两个词,说明就不够准确、严密了。

三、理清文章脉络,补写语意连贯的词句

近年来,在说明文的阅读考查中,常出现根据文意“补写语句”这一考点。这个考点的常设题型主要有:①补写恰当词语。②为选文拟写一个标题。③补写过渡语句。④补写总领句。⑤补写总结句等。无论何种角度的补写,都要紧扣所说明的事物,并且准确地理解事物的特征,使所写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如2011年湖北宜昌市中考卷的第14题:“请在第⑥段的横线上补写一句恰当的话。”根据选文中的提示语“这两则故事说明”和其后的标点符号“:”可知这是一道补写总结句的试题,要求学生补写上第⑥段中的两个故事所说明的现象或问题,细读文段,可知道使用麈尾的王衍和张讥都是当时社会上的名流人物,于是我们可补填上“那时的麈尾是极其华贵的”或“华贵的麈尾是极受名流重视的”的答案(意思相同即可)。

四、结合说明内容,展示个性拓展与延伸

说明文阅读的最后一题,通常是延伸拓展类的开放性考题,要求学生读完选文后,结合文段内容,联系现实生活,进行个性化的表达:或针对某种现象(问题)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或对文段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面对这类考题,很多同学都感觉难以应对,面太广,不够具体,无处落笔。其实,这类开放性试题也是最容易回答的题型。说它容易,是因为它具有开放性,没有统一答案,形式大多也是自由的,只要言之成理、答之有据均可。但关键是要具有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思维要灵活,大胆想象,不拘一格,敢于突破。具体讲,拓展类考题解题的技巧是:①联系中心作答。即抓住文段的中心,理解文段的含意,从原文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生发出感想。也就是从原文出发,对所给材料有充分的把握,既要思考主题,也要考虑到语言;既要考虑到和谐,也要考虑到矛盾。②联系自己或社会实际情况,引发感悟。谈感悟、启示时,要深入挖掘事物、事理背后隐含的意义,然后联系自身生活、时代特征作答。如果是想象类试题,想象要合乎科学原理,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③遣词造句,讲究语言美。答题时可运用成语、古诗文、名言警句等,恰当运用对比、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体现个性化的表述。如2011年四川成都市中考卷的第12题:“你认为这给我们城市绿化建设最有借鉴意义的一点是什么?请结合成都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实际,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结合选文,从中解读出“美化与环保”的主旨,然后联系我国现实谈自己的看法,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①城市绿化建设应该纳入政府行为的范畴;②只有让普通大众都具有了城市绿化的意识,才可能真正实现城市的绿化;③只有从环保的角度思考城市建设,才能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④建筑城市绿墙是世界城市建设的主流趋势。

上一篇:系统功能语法框架下的英语阅读教学研究 下一篇:浅谈教育改革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