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假如”出发解读《回旋舞》

时间:2022-05-27 06:24:20

【前言】从“假如”出发解读《回旋舞》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他几乎是终其一生地爱着“巴拉德”这一法国民间短歌。这种诗歌形式在结构上讲究重章叠句,韵律上追求回环往复的节奏。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结句“假如全世界的男女...

《回旋舞》是法国诗人保尔・福尔的作品,它给读者的最初印象就是在描绘一个“世界大同”的理想化社会。但作为象征派诗王,创作这首诗的目的绝不仅仅如此。本文,笔者拟以“假如”为切入点,分析探究童话世界背后的深深隐忧。

以“假如”的句式描绘虚幻的世界

这首诗共6行三个小节,每节均有一个“假如”的句式。诗人以这种“假如”的场景给读者描绘了一个引人遐思的童话般的虚幻世界。

诗歌首句“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以颇具幸福感的“携手”勾勒出了一幅美好的画面。“她们可以在大海的周围跳一个回旋舞”在紧承首句的同时,又引出了一个开阔宏大的意象“大海”,并且全世界的少女们都在跳着同一支“回旋舞”。开篇就借用了“回旋舞”这种法国民间舞蹈的形式和纯洁的少女形象,以假定性的句式,表达了诗歌和平友爱的主题。

诗歌第二节也是以“假如”句式开始的。“假如全世界的男孩都肯做水手”这句诗和第一节的首句相比,只是更换主角为“水手”形象。而第二句“他们可以用他们的船在水上造成一座美丽的桥”,则紧承上一节的“大海”和本节的“水手”等意象,引入了象征着交流与沟通的“船”和“桥”的物象,让诗作的主题更加明朗化了。

保尔・福尔被戴望舒称为“法国后期象征派中最淳朴、最光耀、最富于诗情的诗人”,他几乎是终其一生地爱着“巴拉德”这一法国民间短歌。这种诗歌形式在结构上讲究重章叠句,韵律上追求回环往复的节奏。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就集中体现了这一特点,结句“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与首句“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遥相呼应,使得诗歌浑然天成,三个假设性的排更是在反复吟唱中彰显了淳朴健康和睦团结的主题。

以虚幻的世界表达谎言的真实

戴望舒说,“诗是一种吞吞吐吐的东西”,“它的动机是在于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细读《回旋舞》,你不难发现诗人是在用三个“假如”的虚幻传达着一个真实的谎言,在“吞吞吐吐”的谎言之间,表达着丰富微妙的真实感。“全世界的少女”“携起手”“在大海的周围”跳舞,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诗人却用“假如”将图景定位在了“谎言”之上,但紧接着的“大海”却又在极力地表现着画面的真实性。“全世界的男孩”用他们的“船”在海上造“一座美丽的桥”,让人们通过“船”交流沟通,同跳一支活跃于法国民间的回旋舞。“大海”“水手”“船”“桥”等意象间的紧密相连,让我们完全相信谎言背后的确有着一种真实。

诗歌的最后一节,诗人调整了诗行的结构,让前两节首句的“假如”句放在了末句;让前两节的人物相加,在末句组成了一个合体――“全世界的男女孩”。诗歌至此,跳回旋舞的人越来越多了,他们冲破了大海的阻隔,绕着全世界自由欢快地舞蹈着。三个诗节每段两行,行行字数相近,长短相似,不变的是“假如”的谎言,变化的是“假如”的位置和让谎言真实起来的前提条件。

以谎言的真实演绎美丽的梦想

一个“假如”的场景,一个美丽的画面,诗人用最纯粹的文字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真实的谎言。那么,谎言的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这首诗写于20世纪前期,当时的法国正处在一个艰难困苦阶段。国内,多达1300多次的罢工直接影响了人与人之间的友谊;国际局势也令人担忧――1914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得不让我们考虑这首诗可能存在的战争背景。有着“纯洁单纯的天才”的“诗王”的保尔・福尔,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用诗歌的结构形式,回环复沓的外在节奏韵律,跳出了一曲让人遐思无限的《回旋舞》,唱出了对和平大同的热切向往。

我们在前面对于《回旋舞》的分析,都是笼罩在“假如”的谎言之下的,如果这个谎言有一定的真实性,那么,诗歌中的词语运用就更值得读者去揣摩品味了。以首句为例,“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中,“都”和“肯”的理解就蕴含了这种复杂性。“都”表示每一个个体皆如此,具体到这首诗,个体就扩大延伸到了每一个人身上;“肯”表示同意或主观上乐意,结合这首诗前两节的内容,“肯”应该更侧重于主观上的乐意。在满足了“都”和“肯”的“假如”性前提下,诗人正是用这个真实的谎言在描绘着一个人类渴盼的大联欢场面。所以,诗人的文字间充满了灵动的旋律,“她们”“可以”在大海周围跳舞,“他们”“可以”在水上造桥。整首诗歌虽然只有6句,但“可以”一词在诗中出现了3次,言外之意就是当“假如”的情况成立了,全球的人类是能被许可进行盛况空前的大联欢的。这是多么美丽祥和的画面呀!这首诗之所以感人,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的真挚性,诗人用饱含深情的诗句写下了向往和平的愿望。

但是,诗人却在这首诗的结句加上了一个让人怀疑的尾巴――“假如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看似不经意的转换,却让整首诗明快的诗风轻轻地颓落了下来,也让诗歌的主题变得复杂化了,再来联想这首诗的写作背景,对于“世界大同”的呼唤此时显得弥足珍贵,可又是不堪一击的!

法国著名画家亨利・马蒂斯曾经创作过一幅古典油画《舞蹈者》,描绘了五个携手舞蹈的人体形象,来表达追求自由的主旨。他本人也说:“艺术的最高目的是给人提供愉快,给人安宁。”我想,两者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他们都把“理想化的美好愿景”用自己最擅长的形式展示了出来。高尔基曾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文教学确实要落实到语言本身,也只有把握了语言的形式与实质,方能解读出情感与思想的独特魅力。

(作者单位:浙江义乌市义亭中学 322000)

上一篇:小学生教学自主探索学习的研究 下一篇:浅析生成性历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