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时间:2022-05-27 05:52:43

浅议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的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21世纪60、70年代的欧美等发达国家,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培训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做出合理安排。它是求职就业乃至将来职业升级的关键一环。大学生正处于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更需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是在明确自己兴趣和爱好的前提下,在认真分析个人性格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对将来从事工作所做的方向性的方案。大学生从跨入校园起,就需要结合实际,制定一份阶段性或长远性的规划,给自己的职业生涯一个清晰的定位,并以此不断地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是成功步入社会,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关键一步。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意义

1.以职业生涯目标增强生命前进的动力。学习自主性是指在没有外部力量约束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主动而积极学习,表现为个体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的精神以及积极思考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学习的动力来源于内在的需求,这种需求是自我价值实现和社会责任意识。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有了一个长远的目标,如果职业生涯规划做得比较好,往往会把长远目标分解成依次递进的子目标,生活中按照子目标脚踏实地地向着长远目标行进。即便是在行进的过程中遭遇到很多障碍,但有明确目标的人,也会比起没有目标的人更充满希望和信心,并以更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2.有助于把握自己的成才方向。目前我国高校采取的是学分制的教学方式,学生选课的自主性增强。职业生涯规划能有效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学习动力增强,形成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

3.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应对竞争的能力。大学生就业已经进入“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市场配置模式。自主择业为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天地和择业自主性,但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连续猛增(2002年145万人,2003年212万人,2004年280万人,2005年338万人,2006年413万人,预计2007年将达到495万人),大学生就业难度日益增大,给广大毕业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自主择业,选择面是大了,同时竞争性也大了,优胜劣汰的形势也凸显出来。自主择业,是要求大学生有目的的选择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每个大学生都应该清楚,自己要选择这个职业的目的。在毕业找工作时,很重要的出发点应该是:先找到一个工作,作为以后寻找更好工作的缓冲期。而这种想法,就要求大学生首先要有一个规划,未雨绸缪,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比如要在这岗位做多久,怎样做好工作,要不要换第二份工作等。有了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知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

4.高校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良好课堂。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对个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估计自己的能力,评价自己的智慧;确认自己的性格,判断自己的情绪;找出自己的特点,发现自己的兴趣;明确自己的优势,衡量自己的差距。以此来开发自己,改变自己,塑造自己,跨越自己的障碍,成功地把握自己,真正地体现自己,使自己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使自己得到个性发展。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设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行动,化解人生发展中的危机,使人生事业发展获得成功,担当起一定的社会角色,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理性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对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影响,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正确客观地面对自我,实现自己的事业抱负,同时,也为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21世纪的到来,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学校,不但要承担起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更要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引导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开发,从而使大学生就业工作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施方法

1.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适应社会发展。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准,理想与现实脱节。所以毕业生就业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求毕业生适应社会的发展,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提倡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并树立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观念,为将来职业转换做好充分的准备。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许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也许一生中从事多种职业。但每个人都希望找到一种相对稳固、适合自己的职业。如何选择和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这往往受学识、爱好、机遇、工作环境等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根据现行的工作需要改变原来的职业目标和兴趣,调整心态,培养对所从事职业的敬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对事业的热爱,才能集中精力全身心投入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做出成就。

2.开展各类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方式,成为新形势下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最有力的手段。在就业形势日益紧张的今天,让学生在毕业前就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参加锻练是十分必要的。因此,高校要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依靠社会力量来完成高校培养目标。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形式有:“三下乡”活动、红色之旅、夏令营、参观、实习、考察以及不同主题的社会活动等,有条件的话可以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经过具体的实践,大学生既积累了经验,缩短了走向社会的适应期,又客观准确地认识了自己,认识了社会,了解自己的知识能力与社会的差距,及时调整和补充,合理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为将来就业及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要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课程建设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科学的体系,它有一个学习、理解、运用的过程。高校开设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将科学的理念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道德观,提高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能力,学会根据社会的变化合理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同时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及法规,培养创业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方法与技巧,正确选择职业,顺利就业,从而为今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加强大学生职业指导课程建设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是,高校职业指导课程要贯穿大学教育的全过程,要列入教学计划,并安排一定的学分量。课程要针对不同年级,目标明确,突出重点,既分出层次又相互贯通、有机连接,逐渐形成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二是,师资队伍建设是加强职业指导课程建设的重要保障。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和学习,建设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队伍。三是,建立和完善职业指导教育队伍的机构建设。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是一项即理论性、应用性、实践性、指导性为一体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多个部门、多种专业、多类工作人员共同参与、相互配合才能完成。通过建立一个专门负责大学生职业指导教育的管理机构,整合、协调、共享现有的教育资源,改变就业指导中心孤军作战的局面,充分发挥各部门在大学生职业指导教学、咨询、测评、辅导、实践等工作中的作用,从而保障教育效果的优质、高效。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

上一篇:高校教师面临改革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 下一篇: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