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油画民族特色化的思考

时间:2022-05-27 04:23:46

关于中国油画民族特色化的思考

摘 要:油画艺术早在几百年前就已传入中国,这门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民族化与国际化相结合的过程。基于此,笔者以油画“民族化”的内涵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油画民族特色化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相关讨论。

关键词:中国油画;民族化;内涵;必要性;发展方向

0 引言

油画作为世界性绘画种类,最早诞生于15世纪的欧洲,后随着文化艺术的不断传播,逐渐传入各个国家并各具特色,极大地丰富了油画艺术的文化内涵。自油画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但从油画进入中国的第一天,就必然要走上民族化的发展道路。油画民族化,就是在油画创作的过程中充分融合中国传统优秀民族文化的精粹,使油画作为精神文化传播载体,表达艺术的同时积极表现中国民族思想、民族精神以及民族审美,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扎根于油画艺术中。

1 油画“民族化”的内涵

1.1 何为油画“民族化”

“油画民族化”最早在20世纪中期国内油画创作者群体以口号的形式被提出的,并在艺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油画民族化以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杰出的民族精神及独特的民族特性为根本基础,吸收并借鉴西方油画体系,形成独具中国特色,充分体现民族精神和文化内涵,又被国际同行广泛认可的中国油画体系。油画“民族化”作为油画艺术发展的正确方向,不仅使艺术家们的油画创作富有深度,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艺术文化的内涵。

油画并非我国本土创造的艺术形式,早期引入中国时,油画的创作几乎完全借鉴和模仿西方油画的创作模式和思想,但随着我国一代代艺术家的共同努力,油画在我国的发展逐渐开始具备中国特色,不仅能在油画创作中使民族文化、精神、意识、情感等得到充分反映,而且充分展现了本民族的社会现象和本土生活,彰显了民族精神风貌,深受广大人民认可。

1.2 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

随着油画民族化探索和研究的不断深入,中国油画得以快速发展但并不完全具有民族风格特色。而所谓的民族风格必然是在民族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是长期的民族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民族艺术特征,由民族文化、社会结构、风俗人情等因素所构成。想要使中国油画具有固定的“民族风格”,发展中国油画的民族特色是必经之路,将中国民族化特征通过笔墨、色彩、线条融入油画艺术中,使民族化与艺术创作实现精神层次的深度融合,民族精神和气质自然表露,艺术语言更为丰富。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必要性,除了体现在中国油画民族风格的形成上,还体现在中国油画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方面。油画作为外来绘画种类,想要脱离西方文化在中国扎根生长,必然要融入中国社会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这就要求中国油画蕴含民族精神,赋予新的灵魂成为中国文化的精神艺术,进而实现中国油画的不断发展。

2 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历程

建国以前,中国政府曾遣派一些青年画家到西方国家学习油画的绘画技巧和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他们回国后开始创办学校,并传授油画技法。此后又通过聘请日本人教授油画技法,对中国油画开展系统教学,直至上海图画学院的建立才真正实现西方绘画教育的正规化,提倡风景写生的同时开始启用人体模特写生,完全打破了我国的封建传统思想,开创了绘画艺术新风尚。徐悲鸿,刘海栗等人作为此时期的优秀代表,通过自身的努力将油画特色进行中西结合后纳入到中国艺术体系中,使油画逐渐具有民族特色。

建国至改革开放前,中国经历了巨大的社会变革,受此影响油画在创作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实主义成为当时创作的主要手法,油画家们纷纷通过油画这种艺术创作方式来表达自己深深的爱国情怀以及对美好未来和崇高理想的向往。此时期,中国油画主题较为鲜明,油画作品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和故事性,在这一阶段中,油画民族化发展的代表化人物有董希文、罗工柳等。油画作品《开国大典》将西方绘画技巧与民族绘画的优点相结合,使作品独具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

改革开放后,绘画形式和主题风格更为多样,油画民族化在画作的表现手法、情感表达、形式题材上都明显不同于以往其他时期。伤痕美术就出现在这个时期,油画的描写对象开始由原来的英雄人物转变为平民百姓,表达的情感也由原来的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转变为现实悲情主义和平民主义,油画创作开始摆脱政治约束变得更为自由,绘画作品改变了单一的表达模式,融入丰富的现代艺术语言,选取的题材亲切,情感表达更为真实。总之,受伤痕美术的影响油画“民族化”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富。

3 中国油画民族特色化的发展方向

3.1 民族化要以全球化为背景

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各国文化交流更为密切,相互间的碰撞十分激烈。文化发展充满机遇的同时也同样充满挑战,中国油画想要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必须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础,民族精神为导向,借鉴世界先进文化并发扬我国的民族精神,提升中国油画的内在品质,使油画的“民族化”和“国际化”相辅相成。中国油画的发展一方面要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外油画优点,并摒弃不利于我国文化发展和油画发展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中国特色民族风格,形成具有中国意识的油画。

3.2 民族化需要尊重中国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国际经济贸易往来频繁,各种文化思潮蜂拥而至,要始终保持我国油画的民族特色,必须要尊重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重视中国文化将其作为油画创作的主要营养,努力发掘民族文化内核,积极追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而对于西方的艺术思潮不能一概吸收,应批判性的吸收对我国文化发展有利的成分,进而实现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可持续发展。

3.3 民族化需要弘扬中国民族精神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长期的民族融合形成的共同秉性――中国民族精神,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民族精神作为民族向心力的主要支撑,其内含会发生些许变化,但基本保持相对稳定。任何艺术包括油画都应以民族精神为发展基础,在中国油画中融入民族精神时要不断增加民族精神的新内涵,弘扬中国民族精神。

3.4 民族化需要突破旧题材的束缚

目前,我国油画在选材上受西方油画的影响,还未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中国油画想要在创作题材上体现民族化,需要突破旧题材的束缚,从中国的自然、社会、风情题材上进行选择,实现中国油画题材的民族化。另外,油画创作除了可以选取中国特有的民族符号外还应重视色彩搭配,体现我国的民族特色,逐渐缩短与西方油画艺术的距离。

4 结语

中国油画想要在竞争激烈的文化发展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油画“民族化”是必经之路。通过深刻理解油画“民族化”的内涵,并了解我国油画“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认识到民族化在中国油画发展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明确中国油画民族特色化的发展方向,在实践中促进我国油画的民族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元甫.论中国油画民族化之精神内核[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03).

[2] 李菲. 20世纪初期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1).

[3] 乔国锋.中国当代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与实践[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01).

[4] 张翠翠.论中国油画对西方油画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0(5).

上一篇:如何欣赏当代艺术 下一篇:浅谈室内专业专题设计课程的专业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