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

时间:2022-04-15 11:13:25

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

摘 要:竹笛是中国传统民乐表演中广泛使用的乐器,它在中国音乐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崇高的地位,是民族乐器的一大典范。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在民乐表演中演奏竹笛的经验创作出本变文章,在此与各位同仁共享。

关键词:竹笛;中国民乐;主要地位;突出特点

竹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民族气质的体现,其自身在中国音乐的发展史上已经到达不可比拟的高度。本文从简单介绍竹笛出发,进一步介绍中国民乐表演中的竹笛,最后创造性的总结出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

1 竹笛的简介

竹笛即笛子,在中国传统音乐表演中被广泛使用的乐器,因其主要由竹子制成所以又被称为“竹笛”。笛子用于音乐表演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其使用的范围、地域极广,笛子自身品种繁多,目前广泛流传使用的笛子主要有曲笛、梆笛、定调笛、玉屏笛、七孔笛、短笛和顺笛等。笛子具有明显的中华民族乐器的特点,它发出的声音动情、婉转。古人将笛子称为“龙吟”,笛子发出的声音在古代被人们称之为“荡涤之声”,故笛子在古时又被叫做“原名涤”,日本使者在唐朝是将笛子引入日本,日本人至今还称竹笛为“涤笛”。中国的传统竹笛在经历5000多年的历史后演变为如今我们经常看到的笛子。现在的中国笛子是民族乐队表演中重要的旋律乐器,在表演中多用于独奏,也是合奏的重要乐器。[1]

竹笛起源于中国的皇帝时期,随后经历了5000年的漫长发展时期,现在广泛使用的竹笛的原型是宋朝时期的笛子,其基本构造是基于一段空竹管,这段竹管在被砍伐后,去除竹管里的竹节,使其成为空堂竹管,竹管的外型呈圆柱形,接下来在竹管的管身上并排开凿一个吹孔、一个膜孔、六个音孔、两个基音孔和两个助音孔。

中国竹笛的种类多样,名称及多并且各个地域叫法不一样,竹笛的命名依据也颇多,如依据竹笛的形状命名,竹笛的外形像“龙”,就会被叫做“龙头笛”;如依据表演时的形状,音乐师将双手交叉作拱手状来演奏的竹笛,被称为“叉手笛”;如以竹笛的外形尺寸为依据进行命名的,竹笛有一尺八寸长,被称为“尺八笛”。唐朝时,日本访华使将八尺笛传入日本,现在的日本人仍然把身长八尺的笛子称为尺八,尺八笛在中国福建南中的流传最为广泛,他们当地人使用的洞箫就是“尺八笛”;如依据已有的典故命名,汉朝著名的大音乐家蔡邕,个人极为喜爱笛子这一乐器,不惜拆除柯亭,并且以柯亭的第十六根竹子制笛子,这种笛子发出的音色优美,颇得后人赞赏,后人为了纪念他的这一创举,将这种笛子叫做“柯亭笛”。又如后人于《史记》中记载的伍子胥曾吹箫乞食于吴市中的故事中获得灵感,称一种笛子为“子胥箫”;如依据笛子制作的材料命名,这些笛子有“铜笛”“铁笛”“玉笛”“鹰笛”“猿臂笛”等。[2]

笛子实际上是中国人对笛子形状的这一类乐器的通称,如果依据高低音分类,笛子一般被分为曲笛、梆笛、中笛等,其中的第一大类曲笛,这类笛子笛身较为粗长,发出的音高部分较低,发出的音色醇厚,现在多分布于中国的南方各省。第二大类是梆笛,这类笛子的笛身较细、较短,发出的音色清亮,现在多用于中国北方各省的各种戏曲的表演中。第三大类是中笛,这类笛子的形状、发音等特点介于曲笛和梆笛之间,现在多流传于中国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

总之,笛子被广泛使用于中国传统民乐的表演中,在中国研究、表演笛子的艺术家正在逐渐增多,需要向这一研究方向发展的人才也越来越多。

2 中国民乐表演中的竹笛

笛子被广泛使用于中国传统民乐的表演中,是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传统民间表演乐器,在民乐变表演中的艺术家演奏笛子的姿势有两种,立式和坐式,表演立式就是艺术家在表演时是以站着的姿势吹奏笛子的,一般适用于独奏的艺术家、重奏表演的艺术家、齐奏时的艺术家,当艺术家表演吹奏笛子时他的身体呈站定状态,两腿保持直立,两只脚分开呈八字形的状态,具体的八字形态是艺术家的一只脚稍向前、另外一只脚稍向后。根据笛尾的方向,如果笛尾的方向向右,那么艺术家就要左脚稍前;如果笛尾方向左,那么艺术家的右脚就要稍前。艺术家表演的一般身体状态要求是,艺术家要将身体重心落于两条腿之间,必要时需向左右方向移位,腰部要挺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摆正,肩放平,眼睛要直视前方,要用两只手举起笛子的管身,两只手肘要成自然下垂状态,将笛子的吹孔向上,并且放置于嘴唇中央位置,笛子的管身要与两片唇瓣保持平行、与鼻梁保持垂直位置。坐式,表演坐式是在艺术家合奏或伴奏时,坐式上身与立式相同即艺术家要将身体重心落于两条腿之间,必要时需向左右方向移位,腰部要挺直,胸部自然张开,头摆正,肩放平,眼睛要直视前方,要用两只手举起笛子的管身,两只手肘要成自然下垂状态,将笛子的吹孔向上,并且放置于嘴唇中央位置,笛子的管身要与两片唇瓣保持平行、与鼻梁保持垂直位置。并且艺术家所坐的座位高低要适当,凳子太高、太低都会妨碍艺术家的正常呼吸节奏,影响艺术家的演奏效果。[3]

3 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

在中国悠久的五千年历史文化长河中,传统音乐文化特别是传统民间音乐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民族音乐发展起源与古老的远古时期,其发展至今已经拥有相当久远的历史,其中的笛子制作和演奏的文化也经历了一个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其中因为民众对民间音乐的喜爱,而使得民间音乐蓬勃发展,它又带动了相关中国民族乐器的迅速发展。笛子是中国传统民族器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受各族人民的广泛喜爱,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是:笛子是传统民族乐器最具代表性的乐器,笛子在中国传统乐器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特有的动听音色、极强的音乐表现力和较强的情感抒发力,使的演义笛子艺术家在中国传统乐器的表演中拥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其常常处在乐队的首要位置,是乐队中最好辨认的艺术家。

笛子在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历史演变之后,拥有了其独特的风韵及魅力,并且具有了颇为突出的特点:第一,出现时间早,我们的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了最早的乐器“骨笛”。第二,笛子分类精细,种类齐全。中国笛子的分类可以根据笛子的形状、笛子的典故、笛子的分布区域等,笛子的品种齐全,目前主要广泛流传和使用的笛子有曲笛、中笛等。第三,笛子表演的受众面广。笛子在民乐表演中可以嵌入戏曲和各种歌曲中去,可以进行独奏和重奏等表演。第四,笛子易于学习,传播范围广。笛子是最易学习的传统乐器,其体积相对较小,便于携带,已经在我国广大地区和国外众多国家用于音乐表演中。

4 结语

竹笛是中国传统民乐表演中的常用乐器,竹笛产生和使用于音乐表演中已经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其在中国民乐表演中占据着首要位置,是需要大力发展的表演乐器,笔者希望更多的有志之士能投入到中国竹笛演奏艺术的表演中去,从而促进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晓琦.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分析[D].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2015.

[2] 赵涛.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D].安徽大学,2016.

[3] 毛晶晶.竹笛在中国民乐中的主要地位与突出特点[D].南京农业大学,2013.

上一篇:乡土音乐文化进高校音乐专业的宏观思考 下一篇:论程向君漆画中的油画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