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厚重浑然天成

时间:2022-08-07 04:52:28

摘 要:李可染先生是20世纪山水画领域开宗立派式的人物,他长期的研习传统经典绘画笔墨基础上,足迹大江南北的写生实践和深入观察研究生活,形成了独具一格山水画笔墨风格,这种笔墨是打破传统绘画藩篱,独辟蹊径的笔墨形式,在于他变革不忘传统,继承而能创新绘画实践。

关键词:笔墨;创新;传统;精神

李可染虽一生致力于中国画革新,先生曾论述:“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由此可见他的创新并不割裂传统,并不想将传统完全抛弃,他尤喜欢龚贤、董源、董其昌、山人、石涛等人作品,在精心临摹前人作品时,认真揣摩传统文人画作品精神,格调与笔墨情趣之后,李可染又拜齐白石、黄宾虹为师从他的艺术实践中认真体悟中国画创作体系与方法,特别是笔墨的奥秘。

1 笔墨意趣

石涛云:“寄兴于笔墨,假道于山川。”李可染正是用强烈的个性化笔墨写祖国山水言所悟之道的,他40年代的笔墨中可以看到朱耷,石涛影子,[疏简淡,是一种浅性笔墨结构,50年代后的作品借助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向,由浅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容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真正做到重墨不浊,淡墨不薄,他认真思考了传统积墨法,汲取了范宽,李唐,龚贤,黄宾虹等古今大师笔墨的朴茂深雄,有赋予积墨法以丰富表现力,在他写生作品中,他将墨积到浑化如铸的地步,并在积墨中加进色彩,使墨中有色,色因墨而深厚,墨借色而华滋。他的《德累斯顿暮色》《桂林阴江》中墨厚重虽然画作看来色调较暗,但是却又不脏,不乱,不死,不板。笔笔活泼鲜润,充满墨韵之美。“满”表现在构图,将山势挑高,放低地平线,让远近层次增多,使画面饱满,气势磅礴,好比宋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那般。重则在善用墨色,积墨破墨相互参用,画浓墨用淡墨破,画淡墨用浓墨破,浓淡,明暗笔墨相互交错,层次加深,使画面浑厚华滋,而有深度和体积感。“亮”是昭显其个人地位的重要地位,画中瀑布,山中房屋,俱以留白处理,重重的山势依旧黑白分明,画到淡处不漂不浮,少用颜色或白粉,知白守黑,善用黑白对比,色阶分明,层次有序,深远厚重,苍劲腴润,元气淋漓,墨韵自然,李可染山水一扫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悲沉的笔墨,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

李可染笔墨的表现紧紧与画意吻合,其画意多立意肃穆深幽 ,苍茫浑厚,所以使形成“黑入太阴雨雷垂”式的特殊美感。例如,《家住重山茂林中》1981年作,立意于重山茂林,因而笔墨酣畅,烟水迷蒙只将松树下的房屋一角留白以黑衬亮,画眼突出,这样的笔墨确实前不见古人。虽然李可染山水画的笔墨是为立意服务的,确又如此贴切,他的笔墨没有孤立欣赏性,不是“为了笔墨而笔墨”走上文人画末路,但是他的笔墨绝不逊色。他的笔墨创造力与他的良好传统是分不开的。试看《漓江》(1963)、《柳溪渔艇》(1960)、《水墨小品》(1974)、《鲁迅故乡绍兴城》(1962)、《犟牛图》(1962)、《山顶梯田》(1974),以及先生许多牧牛人物画,其笔墨是多么具有吸附力,表现力!

站在创新的角度来看,李可染的笔墨作为一种新表现,尤具美术史意义。相比李苦禅先生,可染先生的笔墨是变化后的,而苦禅先生是继承中的笔墨,各具千秋,难以取代,孤立抽象的笔墨去论,李可染的笔墨力度极强,个性极强,独立而不必倚。从整合的笔与境去论其笔墨,更是融化无间,舍其笔墨,便无李可染,否定其笔墨即亦否定李可染矣,其可乎?

2 全面修养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可染先生讲的一句话“我不依靠什么天才,我是困而知之,我是一个苦学派。”可染先生是享誉中国画坛的大师,70多岁时还刻有“七十始知己无知”,“白发学童”[2]等印。可染先生指出画家全面修养包括生活和思想学识的修养,注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创作态度。

2.1 生活的蒙养

清代石涛言:“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阐述了画家个人修养以及生活中活泼生动对象对于笔墨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可染先生1954 ~ 1957年间四次写生行程数十万里,遍游太湖,杭州,桂林,重庆,黄山,雁荡山,峨眉山,嘉陵江,岷江等地。跋山涉水,所到之处,他必观察并探索自然景物的风雨阴晴夕阳变化之奇完成了几百幅山水写生稿,这种生活积累,使他的山水画以浓郁生活气息和清新的笔墨风格独树一帜,在画坛上产生广泛影响。总之,可染先生以自己独特的艺术实践,坚定的变革决心,实现中国画的另一个新面貌,实现了中国画从古典向现代的转变,他的变革中国画的精神和他付诸的行动是值得后人学习的,他实现了中国画笔墨的表现能力与画意吻合,笔墨为立意服务,而且结合完美,他的十出十归写生,以惊人的毅力开辟了一条与传统观念和画法迥异的道路实现了山水画向现代的演进,由此开了一代山水画新画风,他的生活,思想和传统修养高深,其艺术内涵融入深厚的人文关怀,把自然转化为人格精神境界,实现了“天人合一”。

2.2 思想和学识的全面修养

传统画论首重人品的修养,所谓“人品不高,用墨无法”,李可染继承这一观点。先生认为,真正的艺术家都具有朴实的品格,由于艺术本身就是认识和表现生活,艺术家思想不正确,没有树立正确世界观,就不能正确认识生活和反映生活。

由于艺术本身就是一门专门的学问,艺术家就必须具有这方面理论知识,可染先生特别谈到画家要学文学,历史,哲学,尤其要重视学习绘画理论,因为这指导着绘画实践,也就是给画家以正确的道路和方向。

可染先生提到就是要学习和继承一切优秀的艺术传统,以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认真学习前人经验,遗产必须批判地继承。要学习古今中外一切好的有用的东西,要学习中国画形神兼备的传统,高度的意匠加工手段和笔墨的表现力,学习造型的能力和精确描绘对象的能力。

3 结语

对于几百年来山水画领域古意压倒生气,传统大于生活的态势,李可染把读好大自然包括社会这部书选作了革新山水画的突破口。李可染的出现,使20世纪山水画家的注意力从图式的翻新转向对山水画创作源泉――自然的体验,转向与真山真水的心灵融会。直写河山,真正直面大自然,是李可染最可贵、最有现实意义、最具革命性的创举。李可染的山水写生既引入西画传统,尤其是素描法, 但又摒弃其表面的明暗法,而紧紧抓住素描的本质―整体感,整体地把握画面效果,以及对物象质感、量感、空间感、色彩感的视觉感受同时又不断地研究、消化传统,非常巧妙地把中国山水画观物取象、经营位置、骨法用笔、以虚代实、以大观小的特点融入写生创作,把传统笔墨同现代造型的整体观念统一起来,把直取山河魂魄与个人的人格追求统一起来, 把写实性与写意性统一起来, 取得了山水画革新的大突破。

李可染是近代绘画史上继齐白石,黄宾虹后又一高峰,同时他对于后继者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相信中国画在不久的将来必会实现如先生所言“东方艺术的文艺复兴”――东方既白。

参考文献:

[1] 李可染论艺术[M].人民美术出版社,1900:44.

[2] 边恕民.中国书画名家话语图解――李可染[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42.

上一篇:浅析视觉艺术中版式设计的创新教学与研究 下一篇: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