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成为国际大师的吉他女孩徐莹

时间:2022-05-27 01:48:58

渴望成为国际大师的吉他女孩徐莹

徐莹,一个典型的北京女孩,率真洒脱、自然大方。平日里,她古灵精怪甚是可爱,很喜欢笑,黑框眼镜里的一双眼睛经常会笑成一条线;而一来到舞台上,她骨子里的那股男孩性格又显露出来,很有大将风度。她很自信,毫不讳言自己的聪明与勤奋,也敢于表达希望成为国际吉他大师的强烈愿望。在她的概念中,演奏的难点随时都有,只要乐观对待、开动脑筋困难就将迎刃而解。

现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吉他专业读高二的徐莹,已经拿到了美国一所大学的全额奖学金,高中毕业后将直接赴美国学习。回首过去十年的学琴之路,她说有付出但更多的是收获后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

因父亲而与吉他结缘

徐莹的家是几代生活在北京的老北京人,老北京人的随心随性也在她的身上打上烙印。她喜欢玩,游乐场的过山车可以连坐七次,她也很喜欢养小动物,水蛇、蜥蜴、乌龟、鸽子这些另类宠物她都养过。小时候,父母并没有让她去报很多兴趣班、学习班,而更注重教育她守时、谦让等礼仪和行为规范。童年生活的单纯和阳光,家庭教育的民主与宽松,使她活泼不失稳重,聪慧不乏大气。

6岁半时母亲原本想让徐莹学习钢琴,她的父亲却非常喜爱吉他。最终,在父亲的坚持下徐莹学起了吉他,从此也与这件乐器结下不解之缘。

徐莹的父亲是一位吉他爱好者,他因为一次意外工伤不能再弹琴了,决心好好培养自己的女儿。但当时的徐莹并不喜欢弹吉他,爱玩的她一个星期才练一两个小时,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学习竟坚持了六年。2010年的暑假,她在北京参加了名为“弦歌乐彩”的吉他夏令营。夏令营里有中央音乐学院的专业学生,也有来自日本的吉他专家,短短几天的夏令营中,她不仅开阔了眼界,也逐渐喜爱上了吉他。夏令营结束前她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要报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往专业上发展。她把这个意愿告诉了夏令营的陈老师,并希望今后能够跟她学习。陈老师早年曾经和我国著名吉他教育家陈志学琴,现于中央音乐学院任教。陈老师听了她的想法后很高兴,同时让她先回家征求家长的意见。夏令营结束时来接徐莹回家的爸爸很支持她,但是她在妈妈那里碰了壁。徐莹的功课非常好,在重点中学――北京第十一中学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妈妈不知道徐莹是否适合搞吉他专业,担心她如果考不上音乐学院附中反而耽误了功课。学琴和学文化课,就像鱼与熊掌一样很难兼得。

几天后,妈妈带着徐莹来到陈老师家,想听听老师的意见。陈老师看了她的演奏后认为之前的老师给徐莹打下了比较好的基础,但是,她技术上还有问题,而且弹的曲目太少了,练习的程度不够,并且练习的都是一些小曲子。另外,她在识谱上不够认真,有错音。过了暑假徐莹就要上初二了,如果想考中央音乐学院附中(高中),仅有两年的准备时间,何况她还要和中央音乐学院附中本校的学生相竞争。因此,陈老师建议她先学着看看,并且照常在普通中学上学。徐莹妈妈担心孩子因为学琴影响功课,提出的学琴条件是她的文化课成绩不能下滑。陈老师认为,要想学专业、考附中,必定要强化专业学习,甚至有一段时间还需要休学在家专门练琴。后来徐莹决定一边坚持文化课学习,一边刻苦练琴。

因喜欢新老师而走上专业之路

跟陈老师学琴,徐莹仿佛换了一个人,对吉他也有了全新的认识。虽然开始时她还是一边上学、一边练琴,但她非常刻苦投入,放学回家就立刻练琴,每天坚持练六七个小时,有时候一直要练到晚上两三点。之所以一下子喜欢上了吉他,而且这样近乎疯狂地练习,徐莹说这是因为她特别喜欢陈老师。刚跟陈老师学琴时,她主要在改技术上的问题,基本上又重新过了一遍。因为徐莹的右手不压弦,弹不出声音来,陈老师给了她很多练习曲,改了方法以后,弹出的音量大了很多。后来,陈老师又让她弹一些大曲子,这样徐莹练琴的专业性猛然间提升了。徐莹觉得陈老师和之前的老师不一样,在教学上很有外教的感觉,不死板,上课的气氛非常好。“她能立刻抓住我的问题,并且说得很到位、很清楚。有时候她还会把音乐唱出来,让我弹得特别有感觉。”陈老师经常组织学生举办各种音乐会,参加国内外的吉他比赛,这让她增加了信心,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琴的兴趣。

陈老师逐渐看到了徐莹的成长。两三个月以后,陈老师就发现这个学生悟性非常好,改毛病很快,曲子完成的质量也越来越好,觉得她考附中很有希望。因此初三第一学期徐莹没有再去上学,而是在家里专心练琴准备考试。这段时间徐莹的进步就更快了。2012年2月,陈老师带她到美国参加CSU国际吉他比赛,这是吉他界中仅次于GFA的一项国际重要赛事,徐莹获得青年组第一名。当时美国的评委就提出让她到美国学习,因为徐莹的年龄太小,没有说定,但是她心中已有了愿望。比赛回国后不久,徐莹顺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当时考官们都很诧异,不知这个考生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后来调查才知道她已在国际比赛上获过大奖。

进入附中以后,徐莹一方面和附中的专业老师学习,另一方面继续跟随陈老师上课。2013年寒假,陈老师再次带她到美国参加CSU比赛,这一次徐莹拿到了专业组的第二名。那位获得第一名的美国学生后来被著名的柯蒂斯音乐学院录取。徐莹这一年的变化让美国的评委和大师班的老师都感到非常惊讶,专家们认为她从难度上到音乐表现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已经能够胜任像多明尼康尼的《科庸巴巴》、雷冈蒂的《夜曲》、巴里奥斯的《森林之梦》以及罗德里戈的《西班牙三部曲》这样的大曲子,而且还有很大的潜力和提升空间。吉他专业教学水平很高的美国哥仑巴斯大学当时就给了她一个OFFER(全额奖学金)。一心想早点到美国学习的徐莹,需要两年后在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才能实现这个愿望。

因渴望成为国际大师而更加努力

很多学生考入附中后,觉得已经进了保险箱,会松懈下来,徐莹却越学越带劲。她说:“要是弹得一般就不学吉他了,要弹就要弹得特别好,要向着第一去努力。我一直很崇拜演奏家山下和仁和约翰・威廉斯,也想成为一名演奏家。”

吉他分民谣吉他、电吉他和古典吉他,其中古典吉他需要演奏者更有音乐天赋。徐莹的耳朵很好,对音乐的感觉也很敏锐,她学东西很快,也很擅于动脑。因为经常参加各种音乐会和比赛,她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和客观认识。“我在右手的控制和音色的变化上还需要加强,音乐弹奏不仅有强弱的问题,还要弹得有意思。有时候自己会有很多想法,但手跟不上,控制不好。”几次出国比赛的经历,也让徐莹看到了国内吉他教育和国外的差距。“吉他是西洋乐器,如果不了解外国的文化,很难掌握好它的风格,就像外国人拉中国的二胡一样,这也是我想出国学习的主要原因。国外的学生不像中国学生死练技术,他们的音乐感觉特别好,对作品的控制能力也很强。比赛中的曲目不一定很难,但都弹得自如流畅,而且台上、台下没有太大区别,这说明他们的心理素质相当好,而且他们弹的作品风格具有多样性。另外,国外老师的教学也非常生动形象,肢体语言很丰富。”

说到徐莹这几年的飞速进步,陈老师认为主要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她之前的六年学习基础打得很好,另外,她也非常聪明,并且很用功、不怕困难。“为了准备附中的专业课考试,徐莹初三的第一个学期没有上学,但是因为她是普通中学的生源还要参加中考,在家练琴自学的她,考了全校的第44名。”还有一点让陈老师很看重的是她的独立能力。“她开始和我学琴时只有12岁,小姑娘一个人拎着琴,从她家所在的双井坐地铁到位于小西天的我家上课,看得出她家里并没有从小娇惯她,因此她要去美国学习也应该没有问题。”

徐莹在性格上有点像男孩子,因此速度和力量是她的优势,而且她轮指的技术相当棒,但在音乐表现的细腻上还不够。陈老师认为主要是因为她的年龄小,有许多东西还理解不了,很难做得很到位。因此陈老师会根据她的实际能力给她不同的练习曲目。“我的想法是,我可以给她做出来,但那是我的东西,不是她的。我不希望学生去描我给她画的画,而要让她自己去画,画成什么样就是什么样。因此选曲目一定要是她能画的,而不是让她描我给她画的,因为描出来的东西不是自然的、发自内心的,是做出来的,会很难听。因此我要选从技术、音乐和难度上她都能够驾驭、能够自己表现出来的曲子。”陈老师非常看好徐莹,“她现在和大学的同学一起弹二重奏,已经完成得相当好。我相信她在吉他专业上好好发展,将来会是非常优秀的。”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学音乐的学生如果没有想当大师的志愿,也很难有大的成就。徐莹希望自己能成为国际吉他大师,因此她才刻苦练琴,专注于手中的吉他,迫切地希望去美国上大学。但她毕竟是个孩子,当笔者问她如果不弹琴想做什么时,她又会眯起眼笑着说:“我想当个美食家,或去做那种能够到处玩的工作。”

这就是16岁的徐莹,一个喜欢弹吉他的花季女孩。

上一篇:决定孩子命运的七个习惯 下一篇:真正属于观众的流行音乐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