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英修学旅行十日感悟

时间:2022-05-26 09:49:58

赴英修学旅行十日感悟

2008年7月23日至8月1日,教育局组织处刘艳处长领队,和我们几个老师率学生假日夏令营的64位同学赴英修学旅行。在赴英修学旅行十天的时间里,使我感受深刻。

一、剑桥大学

先建大学逐渐形成城镇,是在我所参观英国两所著名大学后形成的强烈概念,无论是2008年7月24日参观的剑桥大学,还是7月29日参观的牛津大学,根据导游介绍,我强烈感到这一点,先建大学逐渐成为集镇甚至城市。在大学周围、大学各院校之间逐渐形成设施配套、极富特色满足人们需求服务、人口密集的城镇。下面是我参观剑桥大学时的感受。

2008年7月24日8点40分集中,英国司机早就候在门口,微笑严谨的服务给我留下难忘印象,我真切感到:一个认真严谨的民族是最有希望的民族;而我们的同学似乎还没进入状态,显得懒散,最明显的就是迟到,我突然想到了“敲筷子的个别中国人”案例所揭示的道理:“一个国家的体面,要靠每一位国人去珍惜啊”!我在内心呐喊:同学们,为了尊严和形象,请从日常的个人行为和街上行为开始做好吧!灿烂的阳光、湛蓝的天空和整齐的建筑、陈旧的设施及碧绿的草地和茂盛的树木随车而去,经过几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距住宿地较远的剑桥大学。导游要求同学按规定走石子路,尤其是到了国王学院不要践踏里面的草坪,因为学院有明确规定:学院的草坪只有教授和他们尊贵的客人才能走上去!

一路上,我边走边想,一提到剑桥大学,我们不能不想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走在前往康桥的沙石路上,观赏着周围的建筑与草地,情不自禁的为这古老的建筑和青青的绿色、碧绿的水溪和水中行走的船只所吸引。

一路上,我们边看边照相,看不够、照不全,那古老的建筑有的已有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然在为今天的人们服务着,我真惊诧于英国前人的智慧,感叹英国今人的享受,钦佩人类的伟大,而这一切正推动着人类的前进和发展。

一路上,我们边听边看,听着一个个传说中的故事,看着一个个古老的建筑。随着导游的介绍,我们参观国王学院,领略千年教堂的风采,品尝英国的麦当劳,欣赏牛顿曾经就读大学的风景,情不自禁想到了教育的神圣、宗教的神秘、特色的服务和发现的万有引力。

在思绪不断变化中,我们很快结束了半天的旅程,只能匆匆告别剑桥;我们不曾带走剑桥大学的一片云彩,但带走了对那古老建筑的记忆,带走了参观知名大学的经历,带走了在英国修学旅行的一切。

二、法律意识

据说,英国这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都很好,人们尤其是女性即使不工作也能通过社会保障机制领取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基金,确保无虞地生活,但要享受较好的生活待遇或保障必须通过自己艰辛的劳动;其实,这只是我们感到的法律意识较强的一个基本表现而已。真正法律意识较强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从小事做起。人们绝对不在室内或所有的公共场所抽烟,即使室内烟雾较大,根据英国法律要受罚或缴纳消防车来到的所有费用。于是我们经常见到在寒冬腊月或者雨雪酷暑,商店、酒店、机场、车站等室外,男的、女的在吞云吐雾的情景(据说,一个装修工人在自己的车里吸烟还没有来得及掐灭烟头就被罚款30英镑,被称为在公共场所抽烟,这个叫威廉的人感到很委屈,但警察认为车辆是自己的不错,但由于装了装修工具故被视作公共场所,因此也遭到了罚款);人们骑自行车必须行规定车道、带手套和头盔,否则就要被罚款;在我看来,这既是法律的规定,其实,又何尝不是人们的自觉行动呢?

2.谦逊礼让。驾驶员行车每到路口、每逢拐弯必然减速,见有其他车辆或行人一般让行通过或等对方、行人先走方快速行驶,绝不迟疑占道,也不抢道或拼命开过。

3.守时守规。驾驶员在高速公路上驾车绝不超过规定每小时40、60公里最多100公里速度,每当驾车两个小时以上必自觉休息调整一下,据说每天驾车必保持12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无论年轻还是年老莫不如此,更不要说车况不好上路、酒后驾车了,由于法律意识强、人们精力充沛,所以英国交通事故极少,在英国十天,我只见到一辆撞坏的车子被拖走的现象;据说,驾驶员到服务站的服务是非常优厚的,服务站要给驾驶员提供免费咖啡和较为舒适的休息环境。一旦驾驶员驾车疲劳就要有可能被举报,被举报的驾驶员就要受罚,连驾驶员所在公司也要受牵连,我一直不明白除了举报还能有其他什么监督措施,后来,在去伦敦的路上,我见到驾驶员正在整理类似光盘一样纸质的东西,这是一个装在车子里程盘里的,问了导游才知道,那是车辆每天行程的自动记录,犹如我们国内医院检查的心电扫描图,能清晰地记录多长时间行程多少路,这才让我一直萦绕心头的问题全部解开,可见,英国法律的严格不是说说而已的!

4.严格管理。只能从我所见所闻的骑兵营而言。骑兵营仅2000人,直属女皇成立专门的司令部,除经严格挑选外,更有等级和淘汰制度规范要求骑兵们,优秀骑兵将授勋,违规授勋骑兵受罚:先摘掉所授之勋,再执行驱逐或处死的规定,旨在让骑兵们严格执行皇家法律,牢牢记住自己的耻辱,深刻汲取受罚者的教训,在我们参观的温莎群堡的一个骑兵授勋陈列大厅,就看到挂满整个大厅被罚授勋骑兵的一个个勋章,这些被处罚的授勋骑兵有没有后代从所挂勋章就能明显看出来。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英国森严的等级制度。另外,英国的皇家警察也是经过严格挑选和训练的,在一些重要部门,诸如市政大厅和伦敦堡就能见到他们的风采,多年来英国有关皇家警察长期延续不断的制度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5.分工明确

社会成员分工细致、职责明确,诸如家长要监护孩子、严禁孩子抽烟、喝酒,即使购买烟酒也在禁止之列,各相关商店也不允许将烟酒出售给非成年人。学校老师可以严格管理学生,甚至可以在学生犯错误时关禁闭,但绝不允许伤害其自尊,也不允许在室内抽烟或学生面前抽烟,不允许学生在校抽烟,教师要管教在校内抽烟的学生,但学生在校外抽烟就要由警察和家长管教,虽然力量有限,但分工如此,各自自觉执行。

文章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在英国伦敦,地导与驾驶员商量的情形:我们就要离开伦敦了,8月2日早晨想早一点乘车去机场,希望驾驶员第二天能提前15分钟出发(比规定休息时间少15分钟),无论地导与之怎么商量,驾驶员就是不同意,说不能违反英国法律规定,最后只能按原规定时间出发!这种强烈的法律意识恐怕是建立在法治比较健全、人们比较自觉遵守的基础上的,也是长期严格实施的结果吧。

苏曼中心的中国工作人员或华人、留学生、导游等也都严格遵守英国法律,诸如不在室内抽烟、开车不喝酒、不乱停放车辆等等,俨然英国绅士风范。

三、人文关怀

雾锁伦敦、雾都伦敦是我们大家早就听说过的。然而,这次去英国十天,几乎有四天多我是在伦敦度过的,连续所见不是阳光普照、蓝天白云,就是高耸的古代建筑、林立的现代建筑和悠闲快乐的人们,感到的是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环境和有序的秩序(也许我们去的季节和时间较合适)。听导游说,过去的伦敦确实大气污染严重,这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结果(连曼城也是如此),经过50多年的治理才有现在这个效果,他们不惜关闭迁移一些工厂、改造工厂设备、减少大气污染(连曼城老工业区也变成了完全适合人居的地方),让蓝天、白云、阳光重现天际,让雾锁现象不再出现。这个效果也是女皇特别得到老百姓信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英国政府人本关怀的一个重要表现,环境和秩序的良好是对老百姓的最大关怀!其实,很多时候让我感到其人文关怀的方方面面,这里罗列我所见到的几个小方面,也可能窥见一斑:

1.交通信号灯在人口集中地方主要,采取自控和手控相结合的方式,尊重并方便行人;公路设施多年不变、各种防护用料厚实,常有人维护、标志显著且不少地方都有提醒行人注意来往车辆的标语。在温莎群堡参观后回停车场的路上,我就见到一个工作人员正在认真擦拭那厚实的椅子以致我忘记了回停车场!其实,那椅子并没有什么灰尘,他只是在做工作,养护是一个主要任务,只见他一手拿着抹布一手拿着一个瓶装的液体,从椅座擦到椅背……

2.图书馆内图书摆放按柜存放,只要是市民均可通过有效证件办理阅览借阅证,在规定时间内借阅任何图书。座位椅子仍为老式厚重的木制连椅,呈扇形发散摆放,据说:馆内严禁随意走动或者发出响声,严禁将柜子里的书拿到另一阅览桌前阅览;只见打印复印设备齐全,读书、看报和查阅资料的人还真不少。参观过程中,我就见到一个亚裔学生正坐在图书室内认真修改自己完全用英文所写的一沓稿件呢,如此投入还真不忍心打扰!

3.屋内或走廊灯具几乎是安置在不太高的墙壁上而非天花板上;一切用水和饮水采用净水装置,水质优良、无水碱或腐蚀现象;在大、中、小学,很多人员集中地方安放饮水龙头,所见全部厕所都有良好的环境、设备,连卫生纸和冷、热水都有,且冷、热水管均采用较细的铜管和不锈钢管或经严格防锈处理的铁管,下水管均采用较粗的塑料PV管、且下水口基本安放在距地不高的墙壁上,基本不要维护,脸盆架等也都牢固地安放在墙上、没有复杂的装置,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非常方便的,充分体现了人本思想。

4.公交车辆和各种公司、个人使用的车辆性能良好、整洁卫生,减压效果特别好,驾驶员统一穿着公司服装(据说一般自备或者自购),各站点、各车辆到达时间一目了然,汽车承包公司比的不是时间和简单的速度,而是守时守规和优质服务,我所见驾驶员均统一着装且都彬彬有礼,很友好微笑地面对任何顾客,驾驶技术精良,绝不感到紧急刹车或车辆推搡,几乎见不到公交车破损或车辆抛锚现象,有时开车速度很快、路段不宽、弯度也很大,但紧急刹车时我们乘坐的顾客绝无担忧或剧烈震动之感!我所乘公交车都基本上准时到达,几乎没有晚点或早到的。

四、文明素养

在我所接触和听到的英国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中,我总觉得这里的人们大都显得讲文明、重言行,无论是叫醒的还是服务的,无论是经营的还是开车的,都严守时间和工作规矩,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完全按规范要求或工作程序进行,绝不超越或马虎,更不要说随意吐痰、漫不经心工作,喝酒也绝不喝高度酒或多喝一点酒,更不要说酗酒了!

1.驾驶员驾车不长期占用超车道或使用非自己车辆所使用车道,连车速也严格控制在规定速度范围内,绝不随意超车、随意停车,即使停车也总是按规定地方或在划好的线内停放,不符合要求的就自觉将车重停,无论路宽路窄,无论在道路还是在停车场、旅馆,更不要说逃票、与人吵架或随意摆放堵住不让别人走等现象。

2.工作人员往往服务态度优良,笑容自然,微笑面对所有来访者,绝不敷衍了事,甚至皮笑肉不笑或者奸笑,无论是商店还是酒店,无论是正式员工还是钟点工。住在伦敦的一个酒店,我就见到几个钟点工正在打扫卫生,他们有的在擦楼梯,有的在擦门,有的在清扫墙壁,遇到我们总是笑容满面,然后快速地做自己的工作,他们工作是那样投入、一丝不苟;到商店购物,服务员总是极其认真地介绍你所要看的每一件商品,总是不厌其烦地给你解说商品的每一个细节,甚至不惜跪地为你拿所需要的商品。

3.人们在公园、锻炼,各自进行适合自己的运动,虽然很多人大汗淋漓,但绝对不影响对方;在超市购物,人们可以方便免费地使用大小手推车辆,只要将一磅硬币投放在锁头上顶开锁扣,使用完后再送到超市停车处将锁扣扣上顶开硬币即可,这就极大地减少了劳动力,节约了经营成本,还极其方便了顾客,可谓一举多得。

4.大家到公园、农场游玩,经常可见人们手推或手提一个不大的筐子,这个筐子收放自如、运行方便,可以存放包裹和游玩产生的垃圾,我听说:人们游玩后准备离开时,先做的一件事就是清理自己所在环境,无论是自己产生的还是原先的,全部捡拾干净或放在自己的筐中或放到垃圾箱中,所以我们所到公园、农场,几乎不见乱扔的垃圾或随意践踏的草坪。在曼城中心居民休闲广场,我就见到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捡拾她周围的垃圾,旁边还有一个很小的孩子,这给孩子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5.人们在各种场合,诸如车上、飞机上或酒店、娱乐场所,都是静静看书阅报或小声交谈,从没有见到过如我们般的大声交谈或高谈阔论。我清楚地记得这样的情景:在大不列颠博物馆的出口,对集合慢、迟到的一些同学,我的口气稍粗一些、喊音稍高了一些,马上就有英国一个女士捂住自己的嘴、轻声地说着表示对我发自不满的话,明显表现出对我大声喊叫的不屑和不满或者善意提醒,那时的我真是又气又恼、内心感到极为羞耻!

6.人们每遇到给对方带来不便或不经意碰到对方时,总是不忘说一声“对不起”,每遇到受惠于对方无论大小,总是不忘说一声“谢谢”,每遇到对方,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的,总是不忘问一声“好”。

在苏曼中心工作的中国人员也似乎领略英国这一风格,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对待工作,彬彬有礼微笑地面对我们,友好地提醒我们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五、继承创新

随着一次次参观考察,我对“继承”与“创新”这两个词所受震撼就越来越强烈。虽然我只能凭借自己所耳闻目睹的一些表象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1.就继承来说,无论是建筑还是制度,都表现得非常明显,我们所参观的曼城图书馆、市政中心、科技馆、庄园主所在地和城市许多建筑,我们所经过的城市高速公路、庄园、民用住房、商店和建筑、教堂等,我们所参观的伦敦温莎城堡、伦敦塔、伦敦眼、蜡像馆等,无论是古老建筑还是现代化设施,都无不打上继承的烙印,很多是多年不变的老路、老楼、老风格、老传统、老样子,或石墙或水泥预制或红砖,也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使新修建筑也绝不以破坏老建筑为代价,而是在老建筑基础上继续发展,或者修旧如旧或者以实用为主,如一块石头坏了用水泥或者柏油补上,坚持坏哪儿补哪儿,绝不是简单地拆掉重来!在市政中心,一直保持基本完好的广场地面,看上去仍是不知有多少年历史的小石块铺设而成的。

房屋装修以实用为主,绝不多用材料或涂上一些涂料,几乎完全是石头、水泥、木块原色,顶多为加强维修涂一些防护材料或者油漆,一些基础设施从开始就是制造得很光滑漂亮的原水泥样;所见街道多年不变,依然是几十年前甚至几百年前的水泥、石头或木制、金属制的东西,那个至今还住着女皇的古城堡据说建于1070年,多少代皇帝不断扩展才形成现在如此规模,体现着多种功能。

我们所参观的科技馆就是在原纱厂和车站基础上改造的,原厂房、车站均没有拆除,原设备多年积累、坚持维护(或加油或油漆或坚持运转),充分发挥其效益,节约成本,减少资源的占用。

2.就创新来说,整个传达室只有一个人看管,热情的服务、认真的精神、严谨的作风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惜采用最先进的门禁系统,从开大门到进宿舍,似乎只需要一个卡或钥匙就能全部解决问题,其设计先进、使用方便、管理简捷,由此可见一斑。

各种广告张贴规范、印制精良,统一整齐挂放在一定位置,方便人们取用,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很方便地撕下一张,按照广告提示要求打个电话就行了。

将原本几乎报废的厂房改造成可以免费供人们参观的科技展览馆,是不是一种创造?将各种科技现象陈列出来,让人们去动手做、动脑想、用心猜是不是一种创造?将各类人物通过蜡像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再供人们欣赏、赚取资金,是不是一种创造?将几乎要废弃的物品收集起来,根据时代不同陈列出来,让人理解体会、牢记其发生发展的过程,是不是一种创造?坚持使用厚实的物品去装饰、防盗或多年来一直不更换已经陈旧了的水泥预制品等,是不是一种创造?

六、出国心语

在英国的十天时间,我深深为华人和留学生的言行所感动。我所接触的华人和留学生虽然有限,但与他们的交流和他们发自肺腑话语总能说明一些问题。

华人和留学生们的生活是清苦的,他们不大可能融入英国主流社会,他们要承担多重压力,诸如,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家长的嘱托、朋友的情面、英语口语交流、人际关系处理、学习课程过关、名目繁多的考试等;为了生计,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从很苦、很累的活儿干起的,诸如洗碗、淘菜、刷厕所、倒垃圾、通下水道等;然后才逐渐拿到一个文凭、找到一份如导游、员工等工作,或者在英国开一个中国餐馆,真正在英国找到合适工作或者发财、长期定居生活的并不多!即使在英国定居、工作或者生活也要经过严格考试和缴纳很多税额,或者很少有在繁华地区、要害部门的。

英国政府采取的恐怕就是两重标准对待我们有色人种,包括黑人和华人、印巴人,虽然他们号称很宽容平等地对待每个民族,他们甚至专门为印巴人提供免税住房,但条件、设施和卫生等远不如其真正英国人居住地。

我忽然想到在参观曼城图书馆时,地导饶有兴致地带我们参观其“中文图书馆”(全部为繁体字,这就不去说什么了),那是设在四楼的一个边角上的,我们所见收集的几乎是港台书籍,诸如言情、武打、医学、风水、易经等书籍报刊,还有就是外界对我们领导人等的曲意歪曲、演义之类的,报纸也几乎是台湾、香港流行的一些报纸,根本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或者主流报刊;我突然想到在与英国友人交谈时,我们询问英国电台报道和对中国的一些看法时,友人意味深长的话语:英国的报刊对自己国家的不足也是尽力夸大从不实事求是,为的就是卖点或者所谓的效应,这也是一贯的做法;对华宣传一直采取不那么友好的态度,让人们了解不到真实的英国或中国,只有亲身体验、亲自看过才知事实真相;这位友人说他到过中国的海南、江苏等地,真切了解到一些情况,与英国的报道是完全相反的;对于英国媒体的一些说法和做法,英国友人也觉得无可奈何。

华人和留学生他们必须付出高额的代价和学费,必须努力工作,才能谋得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他们说,出国留学,才真正感到什么是祖国、爱国,什么是民族、尊严,什么是团结、拼搏,作为海外华人和留学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强大而欢欣鼓舞;在英国,他们也深切地感到,华人的地位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华人在国外的地位再提高,华语在国外也有了一席之地,如,过去在温莎群堡就没有华语的介绍,只有英语、韩语、日语等,两年前才开始有华语介绍,这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华人也逐渐在英国有了一定的地位。

华人与留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与告别中,勉励告诫我们前往英国修学旅行的同学,要借鉴学习英国先进的方面,认真刻苦学习,珍惜父母给创造的出国学习机会,真正练就硬本领,提高自我生存能力,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一旦出国留学或在国内学习、工作一定争取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换取劳动果实报答父母,为建设自己的祖国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英国这个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修学旅行仅十天,我所感悟的也只是一鳞半爪、一孔之见,写本文绝不是标榜资本主义国家,也不是说资本主义国家一切都很好。其实,我也看到很多在我看来不足的地方,诸如,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不错,但是就有许多懒汉出现(据说,英国已经在制定法律,努力逼迫让人上班才能领取一定的保障金)。在莎士比亚故居参观等车时,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乞丐者牵着一条狗,悠闲地喝着酒抽着烟,据导游说,这种现象在英国非常普遍,凡乞丐必有一条狗,因为国家要给这些流浪狗以补贴,这些补贴足够养活一个懒汉,而且英国好多厕所都能提供免费的洗浴,所以我们才能见到那些乞丐似乎很体面。比如,在我们居住的那个舒适的旅馆,我们就听说有人在晚上无缘无故被人谋杀了!比如,吃肉、喝咖啡、吃巧克力的饮食习惯,使得我们经常在大街小巷看到见大腹便便的男性和女性,他们的健康能保证吗?又何谈绅士风度、淑女风范?难怪我们还经常见到刻意锻炼的人们!

我所感悟的也绝非对我们的祖国和民族抹黑,现在,我们的国家发展迅速,我们的民族很强大,我写出我的感悟旨在希望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人们更讲文明、更讲科学、更讲法律,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而不让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们瞧不起我们。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了200多年,掠夺世界各地的财富,才达到如此状况;如果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也生存和发展200年,那么结果又会如何呢?我想,我们的各方面一定能超过他们,我们不要、也不能、更不愿掠夺他国的财富,我们这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我一直坚信,虽然我知道生活中并没有“如果”。

上一篇:班主任心理工作之我见 下一篇:用竞赛法教科普说明文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