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引导水电专业本科生落实专业认证要求的措施研究

时间:2022-05-26 08:28:04

关于引导水电专业本科生落实专业认证要求的措施研究

摘要:本文以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为背景,以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为例,说明如何通过引导工程专业学生的方式来落实国际专业认证的各项要求,探索适用于新国际形势的该专业本科生的培养模式,提出了引导学生落实专业认证各项要求的措施。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水电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8-0197-03

一、引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我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物质方面,不断扩大的全球化的交流和互补背景下诞生“一带一路”战略,有利于消耗我国过剩产能,同时也给沿线国家带来中国制造的工业化优质产品。人才方面,沿线有许多科技教育方面落后的国家和地区,而我国自大学扩招以后,获学士学位的人数不断增长,给就业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人才走出去已成为新形式下必然的趋势。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作为全球公认的工程类专业标准体系,得到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华盛顿协议成员国的一致认可[1,2]。因此,拥有认证过的专业的学士学位,是获得国际工业界工程师职位的敲门砖。

近年来,随着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作为工程类专业,在优化专业培养模式和提升专业学生素质的前提下,申请进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通过不断地持续改进措施,使得专业通过专业认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今天,已成为工程类专业自身发展及优秀本科生培养的重要任务[3]。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溯至1956年的湖南水利发电工程学校,期间办过中专、大专和本科,湖南的水利建设大多由这些校友承担,培养的毕业生占省内各级水利部门技术骨干和管理层的绝大多数。2001年开始正式连续招收本科生,2009年获批为湖南省特色专业,2011年列入教育部水利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3年开始实施。

以学生为核心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着重强调了学生的核心地位[4]。实现学生全面满足国际认证的基本标准,以标准促进步,单纯从教师的角度去完成和继续完善该项工作,只能是事倍功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是知识的传递和传播,知识的源头极其广泛,教师的个人知识储备仅仅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其功能却恰似桥梁。实现专业认证目标[5],全面提升工程专业学生素质,提升学生国际竞争力,关键还在学生,如何引导学生积极认知专业认证体系、主观适应认证标准应对成为工程专业教师的核心任务之一。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溯至1956年的湖南水利发电工程学校,期间办过中专、大专和本科,湖南的水利建设大多由这些校友承担,培养的毕业生占省内各级水利部门技术骨干和管理层的绝大多数。2001年开始正式连续招收本科生,2009年获批为湖南省特色专业,2011年列入教育部水利类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2013年开始实施。

本文以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已于2015年通过专业认证),从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专业认证的角度,来谈如何提高专业学生素质,达到专业认证目标。旨在探索如何更好地实现专业人才走出去战略,与国际接轨,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输送符合国际标准的工程师。

二、专业认证毕业要求

为了使工程专业本科生能胜任岗位要求,国际专业认证协议要求通过国际专业认证的本科生需要满足如下基本要求,它们包括:(1)工程知识;(2)问题分析;(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4)研究;(5)使用现代工具;(6)工程与社会;(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8)职业规范;(9)个人和团队;(10)沟通;(11)项目管理;

(12)终身学习。这12个方面各自有其独特的内涵[6]。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按照本专业培养目标关于知识、能力、素质的总要求,在2013年培养方案中对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了清楚阐述,要求学生掌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以期学生全面满足专业认证12条毕业要求。

三、实现工程专业认证全面符合标准的引导方式

专业认证是加强我国大学本科教育与国际工业界联系的纽带,促进大学专业教育与企业等用人单位的有效衔接和密切联系,对保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与国际竞争力有重大作用[7],本专业教师主要着重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本专业本科生进行培养和引导。

(一)引导学生认识专业认证体系及其利害关系

学生对专业认证等新事物的理解,是从老师和前辈的介绍开始的,因此先入为主的引导极为重要。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由专业负责人组织实施专业入学教育,向学生展示完整的课程体系知识结构图,并宣传介绍专业认证体系;各授课老师在第一堂课上应当给学生充分说明课程开设的前后逻辑与重要性,让学生熟知课程任务,避免学生怀疑本课程开设的意义;高年级时开设《水利专题讲座》,由5名以上科研任务多的教师结合课题讲授,让学生认识到各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在解决复杂水利工程问题中的作用,了解水利工程技术和科学问题的现状和趋势。精神方面,引导学生自发配合教师实现专业培养与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学生可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各种课程的进展与研究,提高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二)采取确实有效的奖、保机制

首先,建立“奖、贷、勤、补、减”五位一体的奖助学机制,对在学习、生活、组织管理能力等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予以评定并发放奖金,激励学生再接再厉。建立班级导师制,各专业各班级成立多个学习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组织或开展各项课程设计、课内外实验、社会实践等教学活动,各小组成员互补互助,共同进步,保证学困生不掉队,同时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及组织能力。

加强实践环节监督及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引导学生将课本所学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实施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制,学生必须按要求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并获得相应学分方可毕业。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扩充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养成的渠道。

加强在校大学生的心理辅导,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关心心理方面有疾患的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注意发现和引导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三)不断完善软硬件、教师综合素质

不断补充教学与教研经费,完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保证图书资料、网络等资源能满足教学需要,并实现资源共享。另一方面,建立产学结合的教学模式[8],拓展社会资源,加强高等工程教育与工业界的联系,促进专业教育与企业的有效接轨,学校可与相关企业共建工程实习和时间基地,搭建校企融合的工程人才培养合作平台,为学生打造更加广阔的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

师资方面:全力推进教师“三化”,即博士化、国际化、工程化。在不断完善教师教学水平评价体制的过程中,推动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成长,同时,努力推进教师科研水平、国际视野的拓展和提升,使专业教师“在发达国家留学至少一年”的比例不断提升,在实现科研与教学互相促进的过程中,伴随推进本科培养能力的提升,用教师榜样的力量、宽阔的国际视野、扎实的科学素养、丰富的工程专业知识,感染与传授大学生。

(四)引导学生专业知识结构和水平与国际接轨

《大学英语》课程分为1―4册,研究提出将浅显易懂的专业知识结合至大学英语教学中,这既能解决本科教学评估中对英语课时的要求,又能提高学生专业认知水平。唯一难处在于如何开展此项改革措施,笔者认为可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专业教师与英语基础课教师的沟通与联系,以提升英语教师一般专业知识结构认识,同时提升专业教师的英语(或双语)授课能力;其次,国际化程度高的专业教师为英语课教学提供合理且丰富的专业英语素材,减轻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使其能快速胜任这份具有新内容的工作;最后,增加或优化课内及课后英语专业知识实践环节,如提交作业中涉及专业知识的部分需占一定比例,口语训练中涉及专业知识运用场景。

从市场的角度来说,获得国际工业界的最终认可是进行专业认证的最终目的。英语问题是阻碍人才输出最大的结症所在[9]。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英语》提升为全英文教学课程,多门重要专业课,如《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采用双语教学课程的开展,显得十分有必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和掌握英语在实际应用中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五)提高学生创新及实践能力

大力推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实践教学改革,强化本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更新理念,构筑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10]。实践教学采用“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三结合方式实施,不断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1.定期邀请专家、教授、博士举行学术讲座,开阔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开设专门课程计划,全方面提高学生信息检索和阅读能力及学习技巧;开设跨学科、跨专业课程,学生可根据各自需求和兴趣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2.针对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学生可自由发展、自主选题,一改往日陈旧的设计模式,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实际案例采用学科交叉,融汇数学、自然科学、专业基础、专业知识,按照课程质量标准及设计要求,采用设计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3.建立实践课程项目环节,将实践项目转化成学生课题,采用小组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起来,运用水工建筑物、水电站建筑物、工程地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运用工程经济学、工程管理等解决工程经济问题,应用工程伦理学、工程建设法规及安全环保知识等考虑工程社会影响和环境问题,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激励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组织开展各项学科竞赛或创新性比赛,倡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全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素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六)持续改进的方案

持续改进的机制是保障专业培养模式不断完善和及时跟紧时代步伐的利器。通过设立教学过程质量监控环节,并对主要教学环节设立明确的质量要求,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措施保障学生达到认证标准。建立和不断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引入社会评价结构进行公证评价,定期走访用人单位进行学生培养方面的{研,定期组织应届毕业生座谈或问卷调查,信息反馈给相关教学人员和管理部门,适时改进;通过定期走访校友、毕业校友返校活动、教师出差、校企合作过程等途径,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生活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学习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培养计划修订的依据。

通过建立完善的持续改进体系[11],不断反馈和评价教育教学工作的效果,持续改进提供依据,及时修正需要改进的教学环节,持续改进专业人才培养,对保障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结语

本文结合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与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大趋势,说明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本科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性。以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例,从学生自觉参与、激励措施、教学软硬件、国际化、创新实践与继续改进等方面,充分地介绍了长沙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为使学生全面满足专业认证标准而采取的引导方式,可为其他学校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王孙禺,孔钢城,雷环.《华盛顿协议》及其对我国工程教育的借鉴意义[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1):10-15.

[2]韩晓燕,张彦通,王伟.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研究综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6):6-10.

上一篇:小学课外体育活动的创新与实施 下一篇:抽象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