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叶树大苗栽植技术

时间:2022-05-26 07:36:55

针叶树大苗栽植技术

摘要 通过对宝鸡地区针叶树造林适应性分析,提出了针叶树大苗带土球栽植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针叶树;大苗;栽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81.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3-0184-01

近年来,针叶树在景观绿化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且多为能直接形成景观的大苗(树)[1]。相对于阔叶树而言,针叶树大苗的栽植技术要求更高。现将其栽植技术总结如下。

1 选择最适宜的树种造林

就宝鸡地区而言,适宜于营造景观林的针叶树较多,但具体的造林地段应根据不同树种对海拔、气候、坡位、土壤等环境条件的适应性差异,选择最适宜的树种造林。如油松也能在较干旱的阳坡生长,但在同地区的阴坡生长更挺拔。白皮松也有类似的表现。云杉、落叶松在宝鸡海拔2 000 m以上地区表现良好,在800 m以下则生长不良。树种对土层厚度的要求主要指人工植苗造林的地段。天然更新和人工播种造林中,多数针叶树在土层更薄(小于50 cm)的条件下也能成活,这不能成为对土层厚度选择的依据。

2 大苗带土球栽植

一般五年生以上的针叶树大苗,必须带土球栽植。并且在选苗(号苗)、掘苗、包扎、运输等环节措施都要到位。

2.1 选苗

苗圃地培育针叶树大苗,一般要经过多次定植,才能达到需要的规格[2]。定植不满2年的苗,不宜作为商品苗出圃。按事先确定的规格选苗,除观察苗高、冠幅、地径等指标外,还应判断是否能按要求带足土球。从天然或人工林分中选择针叶大树移栽,目标树的选定要求更高。主要应考虑3个因素:首先是土层是否够深,一般根据树体的大小,土层至少在1 m以上、地径在20 cm以上的大树,土层厚度应在1.5 m以上;其次还要考虑土壤质地是否适宜起挖时保持土球完整,通常砂壤土以及质地更轻的土壤很难带上符合质量要求的土球;最后还要考虑搬运的可能性。

2.2 掘苗及削土球

掘苗时应先将根径处的表土铲除5 cm左右,再按要求起挖。在适地适树的前提下,针叶树大苗栽植成活与否在于起苗时根部所带土球的质量。当土球超过60 cm时,一般苗木高度也在5 m以上,起苗时土壤干湿度也直接关系到土球质量,过于干燥的苗圃地,应在起苗前10~15 d灌1次透水,若起挖的土球过湿易变形时,应于通风处放置1~2 d,再运输造林。

2.3 包扎及运输

土球削好后,应立即用草绳缠扎,尽量减少土球破损,缩短苗木运输和存放时间,一般苗木从起出到栽植不要超过3个昼夜。特别注意运苗木装卸过程中顶芽的保护[3]。

2.4 栽植

针叶树在宝鸡地区以秋冬季栽植最好,春季栽植应不晚于4月5日。带土球苗木栽植,坑穴规格应为土球直径的2~3倍。对胸径在15 cm以上的大树移栽施工中,有的施工方为了减少栽植后树冠的摆动,有意增加栽植深度,使根茎埋深达50 cm以上,使树体1年内不能生长出足够量的新根,第2年树体逐渐死亡。因此,栽植前先用表土回填栽植坑,使栽植深度略超过原根茎为宜。再分2~3次逐步回填土壤。每次回填过程中用长度2 m左右的木棍夯实每层土壤,使土球与土壤紧密接触,注意不要夯破土球。栽植后及时修好树盘,并在2 d内灌1次透水。第1次使树盘灌满水,浇过数株后,待先浇水的树盘水落干后,再回头浇1次满水,使土球吸足水分。待第2次浇水落干后,用细土覆盖盘面。

3 栽后抚育管护

有些针叶树,栽植后1~2年叶色淡黄,生长不良,可初步判断为土壤缺铁症,可施入(或树冠喷施)硫酸亚铁的措施来补救。针叶树异地栽植、生土栽植、土球不够大等,都可能导致树体换苗过程漫长,虽然枝叶未明显干枯,但有些到第2年仍没有足够的新叶量。分析原因为原带有的与毛细根共生的菌根遭到破坏。可用Pt菌剂对土球周围土壤进行灌根,使生出的少量新根能及时与Pt真菌形成菌根,提高新根吸收能力和树体抗逆性。针叶树通常为带全冠栽植,高度在2.5 m以上的大苗,栽植浇水后都需要用木棍支撑固定,支撑点在树干高度的1/2以下处,用3根木竿将树冠相对固定[4]。针叶树不能截冠,一般需要疏去15%左右的过密枝条即可。雪松、桧柏等针叶树喜微酸性土壤,可在栽植时用3%硫酸亚铁粉剂30~60 kg/hm2拌施坑穴中,也可在浇水时溶入施用,还可在栽植后叶面喷施。针叶树大苗栽植后1个月内(新根萌生前后)遇到持续25 ℃以上的气温,需要对树冠喷蒸腾抑制剂,或用清水对树冠喷雾,减少地上水分损失。随栽随浇,对栽植时第1次定根水浇的不透不足的,应在1周内紧跟着再浇第2次水,使土球充分吸水;对第1次浇水到位的(土球充分吸水),应在第1个月内对树盘松土2次,以保墒,增加土壤通透性,以利生根。并在第1季度内,根据树盘土球周围土壤墒情,再浇水2~3次。

4 参考文献

[1] 张华丽,张金凤,王军辉,等.针叶树补光育苗技术研究进展[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1):107-111.

[2] 岳学艳.园林绿化大树移栽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3(9):146.

[3] 朱义冲,王声国.大规格针叶树移栽技术初探[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22):254.

[4] 智秀红.针叶树移栽技术的试验研究[J].林业勘查设计,2007(1):35-37.

上一篇:华北落叶松植苗造林的制约因素及关键技术 下一篇:刺槐林学特性及造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