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人,广州商界主力?

时间:2022-05-26 06:36:33

在中国,能荣获“中国犹太人”之誉的除了浙江温州人与福建闽南人外,剩下的就只有广东潮汕人了。

一位潮汕籍朋友说:“潮汕地区的牛人都跑到外面发财去了,其中又以广州、深圳、东莞为多。他们在老家发不了财,只能到外面发财。”为何潮汕人在老家是一条虫,在外面就会变成一条龙?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人文、地理、历史、民俗、经济等诸多因素,留待专家详述。在华南商都广州,潮汕人是商界主力中的主力亦得到广州人的认同。

有买卖的地方就有潮汕人

有人甚至说,潮汕女人是精品,潮汕男人是商品,广州是潮汕人的广州。在羊城的每个角落,都有潮汕人的身影,不管是服装、电器、玩具还是家私、房地产,只要有买卖的地方就必定有潮汕人,街头巷尾都能听到潮州话。

潮汕商人在广州的主要聚居地段主要有:从三元里到克山机务段,沙河顶到天平架,赤岗、番禺沙溪,还有文化公园沿黄沙到南岸一带的市场,火车站站西路到克山鞋市等。

那么广州的潮汕人究竟有多少呢?没有很确切的统计数字,这个数字只能感受。如果你在广州市天河区(新城区)和海珠区(老城区)商业批发市场附近,几乎每次坐公车都可能听到有人说潮汕话;如果你在天河区用潮汕话问路,一般没有问题。还有,如果你在天河客运站旁边买可乐,会发现相连的小店都是潮汕人开的士多,多得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多得你不得不发出疑问:广州人都跑到哪里去了?总之,有买卖的地方肯定有潮汕人,潮汕话似乎成为继白话、普通话之后的广州第三官方语。

地少人多逼出来的特质

笔者曾经问一个潮汕籍朋友:“比起广东省其他地区的人,潮汕人的智商不见得很高,为什么你的老乡做生意这么成功?华人首富李嘉诚、香港丽新集团林百欣、泰国盘谷银行董事长陈有汉、泰国正大集团总裁谢国民、腾讯CEO马化腾……这些家喻户晓的商界名人都是潮汕人。潮汕人为何擅长做生意?潮汕人的特质是什么?”他的回答很有意思:“广州对外开放很早,商业意识也很浓厚,但是由于你们没有那种地少人多的困扰,所以你们没有我们的胆识。潮汕人敢闯,那是生存环境逼出来的特质!不过,广州的兼容开放,像潮汕这样的地区也是很难做到的,那里人多地少,生存不易,因此地方保护意识浓厚。”

早在1907年,广府名人、国学保存会创办人之一黄节在《广东乡土地理教科书》写出“客家、福佬族,非粤种,亦非汉种”的字眼,为此客家人与广府人打了半个世纪的笔墨官司,客家学由此兴盛起来。而潮汕人对此根本不屑一顾,你吹你的调我赚我的钱,管他做甚?

潮汕偏隅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潮人自嘲为“省尾国脚”。据考证,潮汕人其实是秦汉时期囤垦戍边的中原军人和本地闽越人(与福建土著是近亲)结合而成,后来再加上陆续南迁的中原汉人就形成了现时的潮汕人。他们极精明,尤擅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喝那小碗底下摆一个大盘的“功夫茶”。他们与福建闽南人是近亲,讲几乎相同的语言,都信仰护佑海上平安的“妈祖”。

因地理范围狭小,资源贫乏,潮汕人和土地之间的矛盾很大。激烈的竞争环境造就了潮汕人冒险开拓的商业精神,培养了潮汕人的精明,同时海洋文化的熏陶又令潮汕人变得敢于拼搏。因此,潮汕的商业文化源远流长,潮商是古代三大商帮之一。潮汕商人的这种特质,与温州商人倒是十分相似。

潮汕商人惯用生意技巧

你想依靠小本成功创业吗?不需要学什么沃尔玛、宝洁等大鳄的所谓商业经营宝典,只要跟着潮汕人学开店就行了。

潮汕人在广州开店,形象设计很随便,很少用英文,店门口一律是功夫茶的摆设,而穿着更随便的老板会操一口潮式广州话接待顾客,比如:卖熟食的小贩会喊:“好拎而蛋、牛演、支肉演(好靓鱼蛋、牛丸、猪肉丸)”!潮州菜店主会对顾客说:“有老鼠拼盘,有老鼠蛋、老鼠肠、老鼠猪耳,永鲜蠖(老鼠:卤水)”。

在穗潮汕商人平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经营初期他们更多是靠打拼闯出一片天地,比如说蹲工棚搬泥沙的包工头和在菜市场卖菜的小贩,都不乏潮汕人,但这种几乎依赖出卖苦力的小资本的积累,加上精明的头脑,往往就成为潮汕人日后生意做大的基础。问题是起点如此之低,原始积累如此之薄,做大做强谈何容易?

这就引出潮汕人的另一个不能不提的特质――团结!这是他们在异乡打拼的最大本钱,而且这个优势是除温州人之外的其他地方的商人所无法比拟的。潮汕人团结到什么程度呢?可以团结到优惠价格只让老乡受益,比如潮汕人垄断广州太平洋电脑城的一些硬件批发,他们的最低价格永远只留给自己的老乡。据说如果广州大街上有一个潮州人被人欺负,那么路过的潮州人会二话不说,马上帮素不相识的老乡动拳头。这种特质与温州商人也是十分相似。

换货是潮汕商人惯用的生意技巧。由于各人门路不同,各走一径,能从厂家以最低价格拿到某种产品,潮汕商人就借此优势互补,彼此换货。这样各自手中就有了许多种最低入货价的或适销对路的产品货源,于是就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力,也会有更多的小店找他们进货,他们也就赚到了更多的钱。

在广州的潮汕商会,逢年过节大家喜欢聚集在一起,我们可以看到当地的潮商巨富会和菜市场的潮汕小贩用潮汕话互相敬酒,这两个一个在天一个在地的八辈子搭不上边的人,能因一种方言而走到一起。

潮汕高素质人才在穗干什么?

潮汕商人爱抱团一点不假,就说广州太平洋电脑城,有一段时间电脑配件特别是CPU基本让潮汕人垄断了。如果你在这里开店,即使你的货比别人便宜也没人要,但如果你是潮汕人,就有老乡过来放下几万元的货给你,也不用签什么合同,全凭老乡间的信任。所以外地商人在这个领域,基本没有份额。

在穗潮汕商人依靠血缘、宗亲关系联系在一起,再加上吃苦和抱团,占据了技术含量较低的低端流通领域的较大份额。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在穗谋生的潮汕商人文化程度普遍不高,那么在穗的数量可观的文化程度高的潮汕人又干什么去了呢?就笔者了解的情况而言,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潮汕人,大多数是公司白领、政府官员、教师、企事业单位员工,做生意的倒不多见。一个在北京读大学的潮汕女孩,毕业之后在广州找到了工作。报到时,她发现原来单位里的很多同事都是潮汕人,大家可以用潮汕话来进行交流,让她很惊讶。吃完饭后出去逛街,她想买些水果和饼干之类的东西,发现大部分店主也是潮汕人,就连街上走着路谈话的很多人,也都是用潮汕话来交流。突然间她觉得这个失去了多样性的世界没有意思,因为到处充满了自己熟悉的人和物、乡音,自己有时候会产生幻觉,以为还是身在潮州。她问:这样还有什么意思呢?潮州和广州怎么没有太多的不同呢?很怀念在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每当见到老乡,听到久违的家乡话,是多么的兴奋,现在自己却是很“反感”听到潮汕话了。

上一篇:大银幕上的谍影秘踪 下一篇:奶粉代言明星,“冤枉”还是“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