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系统”专题复习

时间:2022-05-26 04:42:46

“人地关系系统”专题复习

【考点突破】

一、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世界上人口问总的表现是总量过多、增长过快,这将加快资源开发利用速度、加重环境污染程度。人口问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巨大差异。一般来讲,发达国家的人口问表现为增长缓慢,甚至是负增长,出现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问;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表现为总数多、增长快,出现就业困难,面临着人口与经济的双重压力。

在分析人口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并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不能认为人口多,环境污染程度就高;人口少,环境污染程度就轻。环境污染既与人口数量有关,也与人口素质有关。②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要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③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人口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④环境污染并不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全面解决。先进的科学技术当然有利于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但这些先进的技术能不能完全解决现有的环境污染问、先进的技术能不能被人类掌握并利用到改善环境中,这些问都有待解决,况且技术发展的本身也会对环境产生影响。⑤人口增长不是环境污染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人口增长只是其中因素之一。

例1.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人口数量、资源开发、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必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影响流域的可持续发展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

(1)该流域人口、经济、环境三者从可持续发展到不可持续发展剧变发生在 时期。人口、经济、环境之间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2)该流域地理环境恶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解析:该流域属于汾河谷地。根据表格可以看出清朝人口增多,畜牧业程度降低,耕地面积扩大,森林覆盖率降低,人地关系发生巨变,形成恶性循环。随着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植被覆盖率降低,河流含沙量增大,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加大。

参考答案:(1)清朝 人口数量大增,粮食需求增加,农业生产从畜牧业向种植业转变;大量开垦草山、草坡,毁林开荒,毁林开矿,山区植被大幅减少,水土流失加重;耕地生产力逐步降低,粮食产量下降,人民生活贫困。(2)植被锐减,河流含沙量大,地表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灾害频率增加。

二、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

世界环境问和中国环境问的产生都与人口、资源、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三者与环境问存在着因果关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在区分主要环境问时要注意,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资源短缺是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例2.读下图,回答(1)~(2)。

(1)图中反映的环境问主要是由 ( )

A.自然原因引起的 B.人为原因引起的

C.人口增长引起的 D.全球变暖引起的

(2)该类环境问主要发生在 ( )

A.流水作用强的地区

B.流水作用弱的地区

C.风力作用强的地区

D.风力作用弱的地区

解析:本组主要考查草原生态环境问的成因与表现。解答框架结构图的有关问,要求考生对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建立逻辑关系。该反映了草原生态破坏的成因及后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草原的退化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为原因。由于该区域属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较大。

参考答案:(1)B (2)C

三、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可持续发展

1.人地关系思想发展历程。

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考生在判定可持续发展三层内涵的区别时,容易把所有的现象都归结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实它们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生态可持续发展是描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经济可持续发展则着重阐释可持续发展实现的过程和手段。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原则中“公平性”侧重的是权利,共同性侧重的是义务,“持续性”侧重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三层内涵实际表述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的发展。应用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原则可以分析某种人类活动属于可持续发展的哪一个层面或原则,具体运用时应注意:不同内涵代表了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层面,不同原则侧重了可持续发展的三个不同层面。

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它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例3.江苏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是其中的一个典型。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

(1)仅用低温榨油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有______种;用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至少有_______种。

(2)按循环利用的方法生产出的服装产品,在欧美市场上非常畅销,原因是什么?

(3)循环利用的生产方式与普通的生产方式相比,其突出的好处有哪些?

解析:本以常熟市大豆产业循环链模式图展示命情境,考查考生对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的理解能力。第(1),用低温榨油的方法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只有一种,就是豆油;用循环利用的方法进行生产,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除豆油外,还有纱、布、服装、啤酒催化剂、食品添加剂、有机肥、饼干等。第(2),天然蛋白纤维及其相关产品,原料取之于大豆纤维,因此属于绿色产品。第(3)属于开放性试,答时要突出强调循环经济实现了废弃物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参考答案:(1)1 8 (2)其产品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属于绿色产品,对皮肤无刺激。(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了经济效益,同时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收入。

【方法点拨】

分析环境问的主要方法如下:

1.分析环境问的类型、表现与分布。

这类试应从目所给的图表、文字等资料入手,判断出该环境问是什么,属于生态破坏还是环境污染,然后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判断该环境问的特征以及在其他区域的分布等。

2.分析环境问的成因。

成因一般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目前的环境问主要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利用,因此人为原因是分析的重点。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主要表现在滥伐森林、滥垦草原、过度捕猎、过度开采矿资源、大量排放废弃物和随意排放有害物质等。另外,自然原因也是环境问形成的重要原因。分析自然原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生大气污染和酸雨。②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剧了大气污染。③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3.分析后果与危害。

后果与危害主要是指环境问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回答问时要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加强对地理环境、人类的生产与生活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回答问时这两方面都要分析到,不可偏颇。

4.提出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从政策、法规性措施,工程、技术类措施,宣传、教育类措施等不同的方面进行分析。环境问不同,解决措施也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①环境污染问: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如可通过提高利用率、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环境问,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②生态破坏问: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其次要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③资源短缺问:要从“开源”(如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如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进行分析。[S]

上一篇: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设题 下一篇:等你在没有你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