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和建议

时间:2022-05-26 04:16:50

对江苏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

职教集团的创建与发展一直与政府的推动密不可分,政府应通过行政职能将隶属不同部门的学校整合到一起,架构集团的组织体系和运行基本规则,并保持一定的政策、资金持续激励。当前,学校自主发展的意识不深,对自主合作发展的紧迫感不强,对集团建设活动和工作的参与不够主动与积极。集团化办学既需要政府持续有力的推动,更需要注意发掘和培养集团各个学校与企业自主发展的内生要素。政府需要对集团化办学、集约化发展减少一些行政干预,扩大学校办学的自。如在职教集团内率先进行职业教育的改革试验,在招生对象、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评价等方面给予职教集团更大的自。

二、加强利益共同体建设

职教集团是公益性的非营利组织,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多数是软资源的共享合作,很少涉及资产的扭转,提高组织效益往往通过减少成本,而很少给成员学校和企业以明确的收益。实际上,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是独立的核算单位,都会从不同角度寻求自己利益最大实现,缺乏内在的、长期的利益驱动机制,集团在繁荣一段时间后会逐渐悄然转淡。如何在非营利的基础前提下,强化整个集团的利益关系的联结,形成“利益共同体”是个极为紧迫的任务。利益包括教育、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当前政府应建立职教集团运行的基本经费保障制度,对牵头学校的劳动付出予以一定的补偿。需要加强集团内职业院校之间的生源链接,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集团内联合办学,适当扩大中高职衔接的对口招生规模。

三、加强校企间的交流与合作

要促进企业深度参与职教集团,关键要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这就要了解企业的需求,找准企业的利益关注点,同时明确企业在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承担的义务(如实践教学),保证企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需求能够实现。应引导企业充分认可、主动依靠和积极参与职教集团实施订单培养的模式,从短期订单、零碎订单向长期订单、系统订单过渡;职教集团要为企业参与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创造条件。职业学校的教学内容应尽可能全面反映企业的办学思想、企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基本知识、企业的制度和企业文化理念等,使学生的职业素质从整体上与企业的要求接轨,实现职业教育集团的教育教学过程由企业参与向全过程介入、关注细节和微观环节的方面转变;职教集团为校企实现互动的产、学、研结合开辟通道,尤其是专业的发展能带动企业的发展,能为企业寻求新的利益增长点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企业的发展能带动专业的发展,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技术提高、岗位的变化更新能对专业的设置、完善和改造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促进企业与学校构建资源共享机制。除校企联合开发项目、协同配置实习条件和人员交流外,校企双方可以向更广的交换领域和交换项目上延伸,尤其是企业向学校提供企业独具的教育资源,为“工学结合”为主线的教学模式的实现提供更有效的支撑,在师资培训、课程置换等方面实现企业与学校的互动发展。

四、加强中高职教育间的协作发展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同属于职业教育,同样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同样需要密切结合企业和市场办学。但又分属不同的层次,招生对象、培养目标不同,研究的问题、关心的重点也不同。高职层次高、优势明显,一般都承担着辐射、服务中职学校的任务,往往为集团运行无偿地付出人力、物力与财力,没有必要的补偿,积极性就会受到削弱,势必影响甚至停滞集团的整体运行。中等职教是职业教育的主体,集团内单位个体多,一般处于参与地位,寄希望于集团为本身改革发展带来新的讯息和支持,本身的积极也需要不断的调动。当前,我国实行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分别管理的模式,制约了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融通与合作。建议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职教集团,以专业和人才培养为纽带,以“双赢”为基本准则,集团集群体优势和各自特色于一体。集团把工作的重心定位在“规划、引导、服务、协调”上,使各职业学校在职教集团的统筹规划下,逐步形成从招生、专业培养方案设计、教学实施到就业一体化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职教体系,中、高等职业学校相同专业在专业培养目标、教学管理、学籍管理、招生、就业等方面实现有效衔接,最终形成增加各职业学校招生数量、提高办学效益、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架构中高职教育贯通一体的“立交桥”,建立起招生、培养、就业、升学一条龙的“绿色通道”。

(作者单位:南京浦口中等专业学校)

上一篇:全人教育视野下中职情境式课堂构建 下一篇:微型项目:打造高效计算机专业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