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时间:2022-05-26 03:56:01

初探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摘要: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所以应该根据高中学生的特点,对班级所有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分层检验,激发每个学生学习的潜能。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理论和实践

每位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爱好、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是存在差异的。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很有必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教学。

一、学生层次化

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B层、A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2.课前预习层次化。根据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比如,可要求A层学生主动复习旧知识,基本看懂预习内容,试着完成相应的练习题,不懂时主动求教于别组的学习伙伴,带着疑问听课;B层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会参照定理、公式、例题的推演自行论证,并据此完成练习题,遇阻时,能自觉复习旧知识,能主动求教或帮助别组;C层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预习内容,定理、公式要主动推导,例题要先行解答,能独立完成相应的习题,力求从理论和方法上消化预习内容,并能自觉帮助别组同学。

3.课堂教学层次化。安排课时的时,应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一些深难的问题,课堂上可以不讲,课后再给C层学生讲。课堂教学要始终遵守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上升的规律,要求不宜过高,层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证C层在听课时不等待,A层基本听懂,得到及时辅导,即A层“吃得了”,B层“吃得好”,C层“吃得饱”。从旧知识到新知识的过渡尽量做到衔接无缝、自然,层次分明。例如,高一“函数概念”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学生复习完相应的旧知识后,可设计如下一组问题:什么叫函数?映射?

为什么说:“自变量x有一定取值范围?”

为什么说:“函数y有确定的范围与之对应?”

x、y的取值范围可分别构成集合吗?它们有何特点与关系?

你能从映射的角度重新定义函数吗?

函数记号如何?新定义与原定义相同吗?

然后让A层学生回答①②题,B层学生回答③④题,C层学生回答⑤⑥题。通过提问分析,既复习了旧知识,充分暴露出概念的形成过程。又可调动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基本上搞清函数的概念,从而在“成功的体验”中,不知不觉中突破这一难点。

布置作业层次化。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 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布置作业要精心安排,一般学生在20至30分钟内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学中,布置如下三个层次的作业供各层次学生选择:

第一层:解下列不等式:

1) 4x2-4x>15, 2) 14-4x2≥x

第二层:求下列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l) y= 2) y=

第三层:已知不等式 kx2-2x+6k<0 (k≠0)

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2},求k的值: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实数集R,求k的值;

4.考查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也可直接注明部分题只要求A层学生完成,部分题只要求C层学生完成(可用附加题形式)。在每次考核后,每层次的人员应作适当的变动,如A、B层中成绩最好的两名学生分别升为B、C层,而B、C层中成绩最差的两名学生分别降为A、B层。这样一来,基础差的学生感到有奔头,基础好的学生不敢有丝毫放松。

5.课外辅导层次化。教师要做补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因材施教,给没有过关的A层学生补课,给C层学生增加次竞赛讲座。这样可进一步使A层学生“吃得了”,能奋发向上,C层学生“吃得饱”,能充分发展,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郭秀美.数学分层次教学实践.新课程(教师版),2006.8

[2].林松.浅谈素质教育与数学分层次教学.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6

[3].刘平.关于高中数学中的“分层次教学”.新课程(教师),2010.7

上一篇:财经类高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下一篇:后趋同时期的财务报告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