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工业与生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时间:2022-05-26 03:53:55

关于区域工业与生产业差异化发展路径的思考

内容摘要: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城市的扩张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路径选择尤为重要,而大多数专家学者的研究沿用一般城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规律,不注重区分研究区域体系色以及功能区研究。本文基于当前工业与生产业融合发展背景,差异化认识单一城市区域工业与生产业互动发展、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规律, 指出不同地区应基于本地优势特色推进城市化进程。

关键词:区域工业与生产业 发展 思考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发展中期阶段,部分发达地区步入工业化后期阶段,区分一般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规律和较小城市和区域发展特色路径选择意义重大,而当前大多数经济界专家学者的研究沿用一般城市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规律,不注重区分研究区域发展体系中个案、特色以及功能区研究,在指导和发展城市化、工业化实践中出现偏差。

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与服务业发展一般趋势

(一)经济发展的阶段性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等根据对多国数据的研究,将经济增长理解为经济结构的全面转变,在其借助多国模型提出的增长模式中,按人均收入增长而发生的结构转变过程被划分为6个时期和4个阶段。伴随着经济增长,从初级产品生产阶段向工业化阶段跃升,之后服务经济所占比重上升。

(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性变化

按照发展经济学理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演进,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从三次产业产值结构上看,一般按照从“一、二、三”、“二、一、三”、再到“二、三、一”,最终到“三、二、一”的结构。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2006年高收入国家、中等收入国家、中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结构分别为1.7:25.9:72.4、8.7:36.1:55.3和10.5:34.9:54.6。

(三)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

据联合国对城市发展趋势的分析,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有2%,1900年达到14%,2000年城市人口达到了55%。1950年,世界上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84个,1970年增至844个,2010年全球已有50.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2050年将达到70%。城市在国家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发达国家城市化率达到80%,预计到2020年上升到84%。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国民收入成正相关关系(见图1)。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21世纪所面临的紧迫挑战之一,发达国家面临的城市问题主要是人口老龄化、种族和移民冲突、贫富悬殊等,而城市贫困人口急剧增加是许多亚洲国家面临的严峻挑战,非洲城市化未能形成真正的工业经济,缺乏解决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经济手段。

(四)服务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伴随全球城市化加速发展,服务业发展逐步占据主导地位。目前,全球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0%以上,主要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即使是中低收入国家也达到了43%的平均水平;在服务业吸收劳动力就业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比重普遍达到70%左右,少数发达国家达到80%以上,服务业研究尤显重要。服务业发展从初级向高级,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并表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农业经济时代):以住宿、餐饮、零售等个人和家庭服务的传统生活为主,主导部门是个人服务和家庭服务。第二阶段(工业经济时代):服务经济逐步发育成长,中间服务投入逐步增长,直接面向生产的服务业飞速发展并逐步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化初期,以发展商业、交通运输、通信业为主;在工业化中期,金融、保险和流通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在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调整加快,新型业态广告、咨询、商务服务等发展较快。第三阶段(服务经济时代):在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均得到较高满足的基础上,人类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医疗、娱乐、文化等个性化服务业发展潜力巨大。

工业与服务业区域差异化发展路径

通过探讨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对于指导我国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应看到,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大量的文献将这种规律应用到单个城市,特别是分析一些中小城市、县域经济或者综合性城市中的功能性区域,混淆了研究的对象。

诸多二、三线城市特别是在中西部地区,历史上出现诸多开发区,而工业园区工业项目支撑乏力,园区圈而未得到充分利用,在经历10-15年开发中,成为房地产项目用地居多,期间发生的土地闲置、国家财税流失以及拆迁安置等社会问题较多;在一些大城市、中心城市的郊区、远郊区也存在类似现象。当前诸多城市规划工业区、产业区、科技区还是存在大量雷同地规划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现象。在产业政策上,“工业为大、工业为重、工业为先”的思想较重,推进工业可以“零”地价、还可以给予税收5-10年“奖励”,给予技改贴补等政策,与之相反对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科技知识智力密集型服务业重视不够,地价、税收优惠较少,激励措施乏善可陈。

由上述分析可知产业发展与实际需求产生较大的偏差。究其原因,有对城市化、工业化发展路径认识的偏差问题,以及对城市价值和定位的认识问题、制度与激励措施误区等问题。实际上,大多数经济学者对工业化、城市化一般规律谈得多,对处于二线、三线乃至县域城市、县域城镇、都市郊区等非我国主要城市的发展差异性、特色性研究不足,在整体研究城市圈、都市圈的同时,对比较小的区域、功能性区域研究不足,总体发展思路模式上呈现出特色不够、产业布局不合理、城市功能发展不足、城市人文生态绿色功能弱化等问题。

(一)城市化发展进程中产业发展定位的差异化

美国芝加哥大学地理学家哈里斯(C.D.Harris,1943)曾把美国的988个城市分为8种类型,即大学城、观光和休闲城市、批发城市、制造业城市、运输城市、零售城市、矿城和杂业城市。日本学者小笠原义胜按照城市的主导功能,将城市分为商业城市、矿业城市、工业城市、交通运输城市、水产业城市、公务自由城市和其他产业城市7类。

上一篇:非完全信息下企业资产公允价值第三层级量化分... 下一篇:水稻用药旺季 吡蚜酮表现抢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