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航”催生 大陆台湾游图书热

时间:2022-05-26 09:17:24

“直航”催生 大陆台湾游图书热

近60年来,一道浅浅的海峡,隔绝了彼此的思念。此岸大陆,是台湾永远的乡愁;彼岸台湾,有大陆永恒的想念。当载着680名大陆游客的民航飞机降落在台湾机场,半个世纪以来,大陆人心中那个神秘的、遥远的,那个频繁出现在历史书上,那个媒体里不断提到,侯孝贤《童年往事》里很闽南的台湾,终于变成真实的,可以亲眼目睹,可以亲身体验的台湾。可是这个台湾,因为隔绝太久,因为不曾触摸,所以,大多数大陆人脑海里对它的印象,都不过是对各方描述的片段性想象。

如今“圆梦解奇”之旅成为可能,行前准备定要做得足足的。可是书市上琳琅满目的图书中,台湾游图书的状况是怎样的呢?《书香两岸》杂志社对大陆出版的台湾旅游书进行了一次盘点。

从1986年陕西人民出版社推出《台湾漫游》开始,台湾旅游图书在此后的20多年里陆续出版42本,另有地图册7种14个版次,共有27家出版社出版台湾旅游图书(不包括地图册)。笔者将这些台湾游书分成旅游指南型、游记体验型、特色旅游型和文化之旅型四大类。具体如下表:

此外,中国地图出版社、星球出版社以及福建地图出版社参与台湾地图的制作,其中,福建地图出版社2002年与台湾大与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3种台湾地图册,是两岸出版社在地图册出版上的首次合作。在这42种台湾游图书中,版权书有7种,其余为原版书。原版书中又有4种是由两岸合作完成。(注:此次盘点的信息主要来自网络:各大网络书店、读书网及豆瓣网等。笔者将收集到的网络信息与出版社进行核对。但是因为能力有限,统计上难免有疏漏。此外,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台湾游图书因为年代久远,所以在资料统计上难度较大,笔者虽然就收集到的信息与出版社进行过确认,但对资料获得的准确度仍有所保留。)

两岸关系影响台湾旅游图书出版

“台湾”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更多的是一个政治名词。与台湾相关的种种对于大陆人来说是敏感的,谨慎的。两岸从“九二”共识开始,谈开放谈了将近20年,其间两岸关系有紧张、有缓和,更有促进。“今年7月份两岸‘直航’,开放对台旅游,普通民众也可以赴台旅游,因此台湾游图书有一定的市场需要。所以我们重印了这本书,以满足读者的需求。”《台湾旅游指南》(中国旅游出版社)编辑高瑞老师说。

出版物是文化产品,文化产品都有一定的前瞻性。早在年初,就有很多出版社在看好两岸关系的同时,及时出版了台湾旅游图书。《走遍台湾》(九州出版社)一书就是在“台湾大选”前应时推出的一本。“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是在‘台湾大选’之前。‘大选’前读者对台湾的兴趣比较浓厚,所以我们及时推出这本书,以满足读者的兴趣,”编辑郑闯琦老师如是说。

过去两岸形势并不明朗,关系起伏变化着,书的销售和命运受到直接的影响。成都时代出版社的段英副社长在说到《台北素描》一书时深有感触。当初策划该书时,两岸正在谈开放,等这本书做出来后,谈判失败,两岸形势突然有变,情势的变化改变他们对这本书的宣传计划。《台湾十日游》(福建人民出版社)一书的经历跟《台北素描》大致相同,编辑何海勤老师对此不无遗憾。他们的那本书在两岸谈判前已经做好,鉴于当时局势并不明朗,所以社里第一版的印数不多。等第一版卖完后,两岸谈判没有成功,这本书也就没有加印的机会。

直航前: 先让读者“卧游”台湾

“直航”前能去台湾的大陆游客人数十分有限,因此出版社纷纷把目标锁定在让大陆读者先“神游”台湾上。

《台湾旅游手册》(华文出版社)是一本在两岸开放旅游前出的旅游指南书。说起台湾的山水,作者根志优先生非常自豪,“大陆的朋友们以为台湾只有阿里山、日月潭,其实不是,台湾好多地方都好棒。虽然他们不能来台湾,但是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可以让大陆的朋友们先‘卧游’台湾一番。”广东旅游出版社的周梅英副总编认为,“作为旅游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互补的。读书其实也是用心灵去旅游,出《我的台湾之旅》、《台湾之旅》这两本书时,虽然两岸还没开放,但当时想让读者先‘神游’台湾。这两本书有大量的图片和文字介绍,读者光看书就可以感受到台湾的魅力。”《台北素描》一书作者少君先生,提到写这本书的初衷时,很感慨。作为一名在80年代末就有幸到过台湾的大陆人,他认为台北不仅仅是座城市,也是一个鲜明的政治符号。因为常去台北,开会、讲学、做生意……20多年的来来往往,使他对台北有很浓的感情,感触也很深。因此,就有了一本给大陆人看的《台北素描》。

台湾游书,除了有些是满足当时不能赴台游玩的读者对台湾的兴趣外,还有不少是为那些能赴台旅游的读者量身定做。《休闲游台湾》(海风出版社)就是这样一本书。编辑刘克老师说,“我们这本书主要是做给能去台湾,同时喜欢休闲游的读者。”《台湾旅游指南》、《台湾十日游》出版的时候也“主要是针对能去台湾的商务游游客和文化考察的游客”。

“直航”带来了两岸旅游业的开放,这种开放在不久的将来将是多方位、深层次的。旅游市场的不断开放,将带来游客需求的多样化,已有不少编辑感受到“直航”后台湾游图书市场的变化。

台湾游图书热即将到来

“直航”带来的台湾游热正在逐步加温。但台湾游热不可能随着开放的到来马上形成。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广东旅游出版社的周梅英副总编认为今年是奥运年,在奥运前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国人民的重心和关注点都会在奥运上。这对台湾游热会有不小的影响。周副总编预计,今年年底到明年初将会掀起台湾游热的真正高潮。高瑞老师对这种说法也表示认同,她觉得台湾游目前来说还没有真正热起来,所以以前出的台湾游图书在销售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她同时表示,等台湾游真正热起来,书的销售自然就会上去。何海勤老师对此也持肯定态度,她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去编一些新的台湾游图书还是很有前景的,但考虑到去台湾旅游还是有不少的限制,她觉得台湾游书需求量不会很大,同样的,她认为随着开放的深入,这种状况会越来越改善。

对于台湾游图书热是否已经到来,也有不少编辑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谈到《走遍台湾》一书的销售情况,郑闯琦老师高兴地说,“‘直航’前,这本书的销售比较平。但是随着开放对台旅游,读者对台湾游图书有需求,这本书的销售情况有明显的上升。”另一位已经感受到台湾游图书热的是《文化震撼之旅―台湾》(旅游教育出版社)一书的编辑丁海秀老师。“从已经出版的图书来看,‘直航’后,甚至快要‘直航’时,有关台湾游书的销售就已经出现较好的上升势头。我做的这本书6月份的销量就翻了一番。还有一些其他社出版的台湾游书,哪怕是2001年出的,销售状况也有所提升。”

不论是普通游客,还是出版界,“直航”带来的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被访者们纷纷对“直航”后台湾游图书市场的现状及市场需求情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大部分被访者都认为:台湾游图书出版将迎来热潮,个性化将成为未来台湾游图书出版的方向。

直航后:个性化台湾游图书将受欢迎

随着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普及型旅游指南将不再满足读者的需要。周梅英副总编在谈到即将出版的《玩全台湾》一书时说,“一方面我们会照顾官方推荐的路线,但另一方面也会添加其他信息。随着旅游发展的深入,去台湾旅游的人会有更高的要求。”作者根志优先生认为类似“台湾的十大美食之旅”、“台湾的十大温泉之旅”这类深度旅游图书在未来会大受欢迎。《美丽的宝岛台湾》(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龙敏贤老师则建议可以出“寻亲之旅”、“购物之旅”这样个性化十足的旅游图书。

个性化十足的旅游图书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这并不表示传统型旅游图书就会没有市场。何海勤老师认为传统的旅游指南书,有其广泛的群众基础,这类旅游书的需求量比较大,适合台湾游的现状。

“直航”催生的台湾游图书热已经在业界燃起,不少出版社把他们做台湾游书的经验拿出来与我们分享:

1.台湾游书该怎么写、由谁来写

谈及台湾游图书该由谁来写才能更适合大陆读者的阅读口味,编辑们见仁见智。《台湾之旅》一书编辑陈川老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本大陆人视角的台湾旅游书,“我希望作者以大陆人的视角来介绍台湾,写大陆人熟悉的台湾,比如鹿港小镇。”高瑞老师对此观点表示认同。她认为当地人写台湾游书虽然信息丰富,但未必能适合大陆读者的需求。最好的方法是将两者结合起来,请台湾当地的团队帮忙做数据收集,再由大陆的编辑进行加工,使之符合大陆读者的口味。周梅英副总编则觉得在目前的情况下引进台版台湾深度游书是比较不适合大陆读者。赴台旅游刚刚开放,对大陆人来说,目前去台湾主要是看差异性。而对于台湾人来说,他们玩台湾更看重文化。

作者根志优先生以一名作者和旅行者的角度对这个问题提出了更深的见解。他并不觉得两岸游客在“玩台湾”方面存有什么差异,“其实都是一样的,大陆的朋友也会问高雄有什么小吃,而台湾的朋友看到我拍摄的原住民地区风光片也会感慨,原来台湾有这么棒的地方”。他认为,旅游书应该从消费者的角度来写。不管写哪一个地方,都要让读者看完后,有想要去那里的冲动。他觉得作者应该给读者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他们要花多少钱才能去这个地方,怎么去以及在旅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者少君先生也认为,一本好的旅游书,应该同时具有保值价值,读者在旅游后不会丢掉。因此他认为,完全实用的导游手册和散文化的优美游记会受欢迎。

笔者曾买过一本Lonely Planet《中国》英文版,为的是了解外国游客怎么玩中国。以一名中国读者的眼光看这本书,有许多不满意的地方,比如书中提供的信息不够细,比如景点都过于普通,无新奇之处。或许我们不以为然的东西,却正是老外想象中的“中国”。

“旅游是什么?它不是赶鸭子上架,不是到某个地方拍几张照片,纪念到此一游。旅游是去了解和感受不同的文化和历史。当你了解越多,偏见就会越小。如果你不是通过接触不同的文化去看世界,你的视角会很窄,你就没办法用当地人的观点去看同一个问题。每一个世界,不管是历史的还是文化的,它都是一个球,当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会得到不同的意义。”这是笔者访问《台北逛街地图》一书作者黄仁达先生时,他对旅游的体会。

让不了解的彼此,有过误解的彼此,因为开放,因为不断接触和交流,消除心中的偏见和误解,变得更加宽容,更加了解,因而也更加理解,更加融合。这也正是两岸开放的意义所在。

2.做台湾游图书的注意事项

出版台湾游图书有许多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的。何海勤老师出版过3本台湾游书,对这方面有很深的体会,她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在做台湾游图书时要注意国家的政策,在一些用词的表达上要跟国家相关部门的表述相统一。另外,两岸在语言表达上有一些差异,我觉得可以做成一本小册子或是在书里专门介绍一些旅游中词汇的差异。”刘克老师认为,还可以在书中附上一些政策性的介绍,提醒游客注意两岸在法律、法规方面的不同,避免麻烦。陈川老师也提到了注意政策的重要性,她认为写台湾游书对政策性的东西要敏感。对编辑来说,这是很重要的。不能因为一些政策性问题而影响书的生命力。

总的来说,做台湾旅游图书有三个必须注意:第一,注意国家政策;第二,用词表达需与官方表达一致;第三,注意两岸文化的差异,文章中词汇的表达要“大陆化”。

3.装帧需精美,价格要适中,轻便最佳

在旅游图书纸张的选择上,福建人民出版社发行部旷旭华主任认为轻是最重要的,以便读者在旅途中随身携带。所以纸质要选容易携带的轻型纸,书的就价格在30元左右会比较合适。

《台湾旅游手册》编辑宋树根老师在描述未来的出书计划时,表示会考虑在不降低图书质量的基础上,做一本方便携带的旅游书。他同时也表示会对新出的图书价格做一个调整,适应更多读者的购买力。根志优先生也觉得应该把旅游图书的价格下调,“降低价格有利于培育潜在的读者。”

深度开发台湾旅游图书

台湾游图书作为旅游图书大类中的一种,具有旅游图书的种种特性。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所描述的对象是台湾。两岸长期的不开放,使台湾旅游书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在大陆没有市场需求,所以它的种类和数量与其他同类图书相比较单一和稀少。这类书主要以环岛旅游指南为主,地域性、专门性深度游图书较少;游记类图书局限于大陆人的视角,介绍台湾美食的专门类图书只有食谱。在旅游指南书上又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资讯不够细等问题。目前市场上的台湾游书在整体发展上还处于初级阶段,十分不成熟。当然这跟两岸在过去交流不畅通不无关系。

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在台湾考察时指出,台湾值得发展深度和休闲旅游。台湾“交通部”观光局大鹏湾风景区管理处处长许正雄也表示,大陆游客到台湾旅游大多以环岛行程为主,行程由大陆组团单位与台方接待单位共同安排。未来将因旅游需求逐渐转型为主题式、深度体验式行程。深度游、主题游将成为未来台湾游的发展趋势。

“直航”带来的台湾游热将随着赴台人数的增多和开放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加温。台湾游图书的销售也将迎来高潮。笔者在此希望两岸业界携手合作,出版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视角更多元的台湾游图书以适应读者的需求。

上一篇:赤峰 牧歌响起 下一篇:重回犹他 15天的惊喜与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