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师范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现状和教学改革探索

时间:2022-05-26 08:23:55

生物学师范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现状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实践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各师范类高校的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出现了明显滑坡,现状不容乐观。只有积极通过教学改革,加强野外实习的管理和教学研究,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从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动物学 野外实习 实践教学

动物学是师范院校生物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通过野外实习巩固专业知识,开拓视野,是动物学整体教学的延伸和升华,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项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遗憾的是动物学野外实习一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师范类高校因实习经费紧张,实习时间被压缩,实习过程被简化,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动物学的教学质量。为了适应社会各方面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积极进行改革实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保证实习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是动物学整体教学的当务之急。

一、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及分析

近年来,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受到了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加上一些主观因素,教学质量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现状不能乐观。分析原因主要有下几个方面:

1.实习经费不足。目前消费水平的提高,交通费、伙食费、住宿费、门票等各项开销成倍增长,而学校的野外实习经费却没有增长,许多高校只承担指导教师与管理人员的费用,学生的花费却全部由学生自己承担,经济负担加重,使实习的时间、空间大大减少,实习的装备也难以及时补充和更新。

2.学生人数增加。高校的扩招使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带来了相应的管理、后勤保障困难,专业教师辅导难度加大,在短期内难以使学生实习达到预期效果。

3.生物种类减少。环境污染、旅游开发使生态环境改变,动物栖息地遭破坏,造成许多常见的动物种类消失。海滨城市发展靠海养殖,区域划分,难以找到合适的实习地点。对于常见海洋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对环境的适应及采集、鉴定和保护动物标本的方法等,都不能得到理想的实习效果。

4.环节短缺。从几年的实习教学中可见,几乎完全为海滨无脊椎动物的内容,而陆生野生动物的实习环节缺少,学生实习不完整。另外,在实习过程中,重采集,轻制作,对采集的标本不能很好地制作处理和妥善的保存,使学生动手能力不易锻炼,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

5.重过程、轻结果。许多师范类高校因为实习经费等多种原因,对野外实习的认识不到位,大大压缩实习时间,利用短暂的几天时间对一门课程进行综合实习,学生刚刚进入实习状态,实习就结束了,把实习变为“捕捉形式”,实习内容单调,实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几个要点

针对面临的现状,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教学改革研究,我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

1.提高认识,争取支持

有些师范类高校在经费紧张和基地缺乏的情况下简化甚至中断了野外实习,教学实习环节得不到保障。管理部门的决策者应该充分认识到,野外实习可以使学生全面掌握专业技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教学效果,所以争得教学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对生物专业动物野外实习教学的重视,其必要性、重要性不容忽视。我校积极争取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申请了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重点教研课题,甚至在当地或近地野外实习时邀请管理部门的领导参加教学观摩,强化教学管理部门对野外实习的认识程度,从而敦促了学校加大野外实习教学经费投入,购置了全球卫星定位仪(GPS)、数码摄像和照相设备、笔记本电脑、多媒体投影机、对讲机、夜视仪和高倍望远镜等等,为改革实习内容和方法提供了物质基础。

2.周密设计,科学规划

实习地点要具备多样的典型环境,多样的环境才能有丰富的动物种类,学生可以感受不同环境中动物种类的不同,从而了解动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在以海洋动物为主要实习内容的同时,增加陆生野生动物的实习环节,在森林、草原、湖泊和海岸实地,观察不到足够多的动物种类时,可以增设参观水族馆、自然博物馆的内容,带领学生进入水产市场,参观养殖基地。

3.精心组织,合理安排

(1)科学设计实习过程

实习前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相当重要,如实习基地的选择、实习时间的安排、实习工具的准备、实习生的动员,宣传注意事项,强调安全和实习纪律等,都可使学生明确实习目的、任务,大大提高实习效率。

(2)划分实习小组

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认真负责的学生担任组长和副组长,负责小组成员的学习和生活的安排和协调。小组人数控制在10人,男女学生要均等。指派专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采集,同时照相、录像,传授如何采集标本、处理标本等实习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为完成实习报告做好准备。

(3)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

在专业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先选派专业教师到实习地点,详细了解实习地的地理概况、交通、食宿条件、动物的主要种类,然后指导教师可对具备专业素质的辅导员进行培训,使之在后勤服务和队伍管理的同时参与实习的指导,了解实习地点的状况,应急事件的处理方法等,使他们成为带队领导和指导教师的有力助手。在此方面发现其他院校也有相关的措施。

4.形式多样,灵活实施

(1)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

在一个地点进行一次实习很难对实习地点的动物种类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此可以采用分散实习的办法。一方面,在时间上分散实习,可以在学校就近的周围地点,在一年中不同的时间进行短期的实习,让学生了解不同季节动物种类的变化;另一方面,在地点上分散实习,在不同地点实习让学生了解不同环境中动物种类的不同。相近的教学措施在其他院校中也有。

(2)周边实习与基地实习相结合

选择并建立一个稳固的实习基地,对于保证野外实习的效果非常重要。好的实习基地一般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要有较好的观察内容。要具备多样的典型环境,主要包括:森林、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多样的环境才能有丰富的动物种类。第二,要有可靠的后勤保障和生活工作条件。要具备方便的交通条件,还要能满足学生的吃、住、行等方面的要求。实习基地要有可靠的安全保证,要能够处理紧急的突发事故。

但并非所有的实习活动都需要在实习基地完成。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对周边环境有一个熟悉的过程,有时借助于学校周边合适的环境,如树林、水田、草坡等,完成一些最基本的实习内容,也是省时省力的一种实习形式。

(3)野外活动与场地参观相结合

除在典型的野外环境下实习之外,动物学野外实习也可以安排一部分非野外活动,以此来丰富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除了传统的野外实习的内容,我们还可以参观动物园、博物馆、动物养殖场。参观动物养殖场可以把所学的知识和生产联系起来,学生非常感兴趣。实践证明,这一作法效果很好,但我们更加注意的是,在指导教师讲解的前后,一定请养殖场的专业技术人员给学生讲解。

5.及时总结,巩固成果

进行实结时,将每天采回的标本分类鉴定、处理,在实习最后一天展评、考核。另外,将所学知识的收获、感想以及对实习的建议汇总,整理实习报告,在总结会上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能进一步引起学生对野外实习的重视,锻炼综合能力,为科研奠定基础。

三、讨论

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工作是一个复杂的教学环节,涉及面广,这里只是我们几年来在野外实习中发现的教学和管理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实施的实践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还将会出现新的问题和困难。作为动物学教师,要拥有积极的创新思想,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学好科学的管理手段,才能引导学生出色地完成野外实习教学环节,使学生在动物学理论、技能、实践等方面得到全方位的培养,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中学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地探索、总结和提高,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成熟的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要不断总结,进一步完善野外实习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野外实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吴毅,叶成仁.动物学实验与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广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21(5):62-64.

[2]邹佩贞,温彩燕.浅谈动物野外实习教学改革[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1,21(5):211-214.

[3]肖汉洪,陈向荣,李方满.动物学海滨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16(2):108-111.

[4]邓道贵,章振华.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的探讨[J].淮北煤师院学报,2002,23(4):86-88.

[5]顾孝连.动物学野外实习的现状及应对措施[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20(5):109-110.

[6]谢宗平,倪永清.高师生物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教学实践与改革探索[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4):42-45.

[7]赵文阁,刘鹏,陈辉.脊椎动物学野外实习的改革与实践[J].继续教育研究,2007,(1):156-157.

课题来源: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佳木斯大学2009年度重点教研课题。

上一篇:开展探究性专题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下一篇:谈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即时有效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