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缨:与灾区孩子的心贴得最近的人

时间:2022-05-26 05:24:31

地震发生的刹那,川籍童书作家杨红缨远在韩国。尽管在国外就已通过种种渠道得知家乡的惨剧,而且得知地震消息之后第一时间里,她就通过成都的媒体朋友代为捐款20万元,但是当她真正站到这片土地上的时候,心里还是难以形容的震颤,随后便是一片一片撕裂开来的痛,透彻心扉。

我看到了感恩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杨红缨熟悉的土地。作为地道的成都人,作为孩子们喜欢的童书作家,杨红缨曾经多次来到这里,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各族孩子带来他们喜欢的“马小跳”。这里有她已经熟悉的老师、孩子,甚至有古树、野花和周匝的碧水青山。

通过媒体画面,这位一贯在童书里宣扬真善美的作家,看到昔日美丽的羌寨断壁残垣、满目疮痍,心痛不已,她想飞回家乡去。考虑到现实,她却没有立刻动身,而是在北京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

5月30日,杨红缨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成都,随即直奔灾区。纵使之前有千般心理准备,地震对这里的破坏程度还是超出了她的想象。原本重重叠叠的青山,现在半壁塌了下来。由于地震的破坏,杨红缨实在没有能力到达她最为牵挂的地方,寻找那里的老师和孩子。只是在即将离开的那天,她在医院里邂逅了一名羌族男孩,男孩认出了杨红缨。她去过他的家乡。那里,现在是一片废墟。

在山脚下的一小块空地上,杨红缨看到了简易帐篷里正在上课的孩子。他们都是这场灾难的幸存者。杨红缨提议大家一起照相,孩子们都雀跃起来,那种兴奋让杨红缨心酸。老师说,这是孩子们半个月以来最高兴的一天。可是,他们这么高兴,并不是因为他们原来没有照过相,而是他们觉得自己不但活着,还能照相,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幸福甚至是奢侈。每个年级的孩子都争抢着让杨红缨到他们中间去,杨红缨被拉着在帐篷之间穿梭,最后,身上的衣服都被撕烂了。孩子们就这样表达着自己的兴奋感。她带着一丝酸楚看着乐得一塌糊涂的孩子,他们懂得感恩的心让她感动。

在被埋等待救援时唱“两只老虎”的小女孩任思雨,获救后被很多媒体报道,经常被邀请到电视台做节目。杨红缨见到她时,她刚刚从外面录制节目回来,身上还有伤,腿上有一个圆洞,旁边的皮肉已经坏死了。她是被班主任老师紧紧抱在怀里才躲过一劫的。她们班上,只有她幸存。

当屋子里只有杨红缨和她时,她开讲自己被救的故事,讲老师怎样紧紧地抱着她。老师开始还活着,但是后来就死了。杨红缨问她怎么知道老师已经不在了,她安静地回答道:“开始老师的身上是温暖的,后来就凉了。”杨红缨不知道该怎样安慰她,小女孩却一直很平静,不停地说是老师救了她。她给杨红缨写班主任老师的名字:胡蓉。对于把生命给了自己的胡老师,她充满了感恩。当杨红缨问她老师漂不漂亮时,她说:“有点胖,45岁。”

在获救后日渐充盈的生活中,孩子依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老师。这本是一场对受难者的慰问,却让杨红缨在付出爱心之余,收获了更多。“如果说这就是灾难的馈赠,那么倒退一个月,我们一定宁愿用缓慢的成长换取生活的平和。而当上天一下子把我们推向平和的反面,灾难反倒激励起人们内心最深处的坚强。”

我看到了希望

为了更好地让灾区的孩子们感受到同龄人之间的鼓励与支持,杨红缨除了采购救援物资之外,特意带上了北京芳草地小学、府学小学、白家庄小学的孩子们为灾区小伙伴制作的爱心卡。和书一样,爱心卡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来自同龄人的关爱和温暖。很多孩子马上趴在课桌上给北京的小伙伴回信。杨红缨看到他们非常认真地写道:“请北京的小朋友放心,我们会努力的。”

看熟了“马小跳”的孩子们,对杨红缨没有丝毫陌生感。“一个孩子要求我在书上写‘我爱你’,每个孩子都要求我写。”杨红缨说,这让她深深地体会到,灾区的孩子们是多么渴望爱。

“这一方面说明孩子们被安置得很好,无忧无虑;另一方面也让我知道了也许孩子对于灾难的理解和承受能力并非像我们想象得那么脆弱。他们对未来不但没有丧失信心,反而设计得很好,充满希望,而且渴望爱。”杨红缨说,她从孩子的眼睛里看到了希望。

在成都华西医院,杨红樱看到了许多内脏受伤或截肢的孩子。但让杨红缨感动的是,他们并没有因为伤残而悲伤,有的小朋友甚至举着残肢与她一起合影。“他们对于能活下来充满快乐,对帮助过他们的人充满感恩!”杨红缨说。

六年级女生高露微家原来开了一间蹄花店。店就在都江堰街中心的路边,房子在地震中毁了。小姑娘拉着杨红缨的手,告诉她蹄花店还会开起来的。于是两个人拉钩,约好了杨红缨再来这里的时候,一定去她家的店里吃这种名小吃。

在灾区慰问的日子里,杨红缨刻意不去问孩子关于家人与灾难给他们留下的创伤,她不希望让孩子总是沉浸在灾难的悲伤中。“大人要相信他们有能力冲破灾难的阴影,重塑一个未来。”写童书的她,这次没有给自己采访写作素材的任务。“这些孩子的故事,都是很好的素材。但,为了自己的写作而让孩子们一次次揭开伤口,是不公平的。儿童文学作家,此刻也许比心理医生离孩子的心灵更近。”

面对孩子,杨红缨选择了倾听。六一儿童节,一向繁忙的杨红缨选择了留在灾区的孩子们中间,做他们的“马小跳”妈妈。

我用自己的方式安抚

杨红缨回国第二天,同为川籍作家的阿来和麦家辗转找到她。“阿来和麦家他们有一些想法,认为不应该是捐一次款就结束了,而应该更长久。我们就讨论设立教育基金,募捐来的资金建设的学校将以丧生老师的名字命名。”由三位作家联名发起的“5・12灾后乡村学校重建行动”倡议,很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各界的积极响应,她的邮箱中也塞满了响应倡议的家长的邮件。

当过老师的杨红缨和阿来都深知师资对教学水平的影响,在很多企业和个人热衷于捐献教学设施等硬件设备的时候,他们希望打造灾区教育软实力。“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师资力量太重要了。”

6月5日,经过反复商讨,基金最终定名为“阿坝州教育基金”。目前,这笔钱委托阿坝州教育局属下的教育基金会管理。“我们将根据灾区重建规划结合资金的情况择址建校,将来这所学校的建筑质量一定要达到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让孩子们就读更安全。这些捐款的朋友还会持续地关注。”现在,杨红缨他们已以“我们的学校”相称,表示将来还要在假期组织老师去进修等等。除此之外,杨红缨心里惦念的,还有她的小读者们。“小孩子在灾难中受到心灵的创伤比成人更严重,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人生态度和幸福观。在我以后的创作中,会对孩子们心灵抚慰多一些倾注。”

青联档案:第十一届成都市青联委员

上一篇:马明宇:灾难,让我们更加团结 下一篇:邵连明:第一批抗震救灾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