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训练对青年的人际信任和人性态度的影响及意义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2-05-26 03:17:06

拓展训练对青年的人际信任和人性态度的影响及意义的实验研究

摘要:拓展训练能够提高青年人际信任程度;可以为团体提供心理基础并为创造性活动提供积极乐观的心理气氛,进而改善人性态度。

关键词:拓展训练 青年 人际信任 人性态度

1 前言

拓展训练源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二次世界大战时的英国,是为适应二战的需要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种训练,现被归为冒险体育类,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组织全新的学习方法和训练方式。其课程以培养合作意识与进取精神为宗旨,崇尚自然与环保,利用崇山峻岭、江河湖海等自然环境,通过创意独特的专业户外体验式培训,来达到提升企业或组织情商的目的。人际信任是人际关系中人际交往时彼此的心理反映,是两人或多人之间发生影响的一种心理连结。人际关系是代人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人的一生经历不同年龄阶段,每一年龄阶段其心理发展都表现出相应的质的特征,称为心理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的。人际关系和谐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也是维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青年时期人际信任及人性态度的形成是个体实现社会化目标和社会实现人类发展的重要保证,探讨提高青年的人际信任和改善人性态度的手段,是心理学重要研究课题。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西安市西北航空管理局、西安交行、金花股份有限公司、特丰药业等8家的213名青年员工,年龄在20-35岁,男135人,女78人。实验地点在杨陵水上运动中心。

2.2 研究方法

①问卷调查法,由研究对象填写人性哲学量表和人际信任量表。②文献资料法,查阅近十年来青年人际信任,人性态度和拓展训练的资料。③访谈法。④数理统计法。⑤自然实验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前后被试人际信任分数比较

由表1可见,被试人际信任总分实验前最低49分,最高102分;实验后最低65分,最高110分;实验后的最低和最高分都有所提高。平均数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13.3分。从受训者个体来看,部分个体训练前人际信任程度低于正常水平,训练后才达到正常水平,这可能是个体在拓展训练过程中的体验促使个体对自身认识发生变化导致人际信任提升。

3.2 实验前后被试人性态度分数的比较

3.2.1 实验前后愤世嫉俗分数的比较

由表2可见,被试愤世嫉俗总分实验前最低-21分,最高24分;实验后最低-30分,最高23分;实验后的最低分和最高分都有所降低。平均数实验后比实验前降低了7.1分。T检验结果P

影响团体中个体愤世嫉俗的因素主要有团体领导者的领导方式,目标的整和性和心理相容性。在拓展训练中团体领导者的领导方式多为民主型领导方式或人情取向高的领导方式,有利于队员共同进退,认同组织领导,平衡心理压力,因此能缓解个体愤世嫉俗程度。拓展训练团体是由不同个体组成的整体,整体有整体的目标,个体有个体的目标,发生冲突时,队员能以整体利益为重,修正个人目标,甚至牺牲个人目标以顾全大局。心理相容表现为受训者在团队中相互吸引、和睦相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拓展训练使团队在设置的不同环境下彼此竞争,从而使团队成员团结得更紧密,更相互吸引,更相互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拉近情感距离。实验结果表明拓展训练使青年的愤世嫉俗程度显著降低。说明参加拓展训练是降低青年愤世嫉俗程度,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手段。

3.2.2 实验前后值得信任分数的比较

由表3可见,被试值得信任总分实验前最低-13分,最高25分,实验后最低-3分,最高30分,实验后的最低分和最高分都有所提高。平均数实验后比实验前提高了6.3分。T检验结果P

3.3 分析

3.3.1 心理学研究个人态度的改变或不改变的理论,一般采用调和论的观点来解释:个人的态度与其行为两者调和一致时,态度不会改变;两者失去调和一致时,态度就可能改变。研究结果表明拓展训练对受训者都有积极的影响且较为明显。拓展训练可以加深人际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改善人际关系和人性态度,减少心理压力。实验前所有被试的愤世嫉俗分数都较高,值得信任分数都较低;实验后愤世嫉俗分数都降低,值得信任分数都提高较大。

3.3.2 如果心理经常承受压力,心理抗御力就常处于备战与迎战的活跃状态,即使触发过度兴奋的局面,也不大容易引起爆炸性的心理灾难,而能缓解由于人生巨变引起的严重危机。因此拓展训练对心理承受能力较低体质虚弱而一时无法适应心理巨变的人来说是很必要的,使其在以后的奋斗道路上,从体质到心理承受能力诸方面具备更好的应战条件。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都乐于同相似的人进行交往,建立和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彼此的兴趣爱好越相似,交往的机会越多,心理上的距离就越近,越容易产生共同的经验,取得彼此的了解和友谊,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拓展训练使得不同地位、职业、年龄、性别和上下级关系的人,打破狭隘的地缘关系、血缘关系、上下关系、业缘关系相聚在一起交往、接触,共同的因素使他们在情感和认识上产生共鸣,会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实验结果表明,拓展训练促进相互间的了解和沟通,使人际关系得到新的调整和发展,人性态度也得以改善。

3.3.3 上海师大应用心理学博士彭平根认为:评估一个培训项目的好坏,就看培训是否满足了学习内容的“易接受性”和经验的“易迁移性”。拓展训练的多数课程带有游戏的成分,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受训者主动性,有效地将受训者的学习动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满足了“易接受性”的条件。学习的迁移理论说明两种学习环境的共同要素越多,越易发生经验迁移。拓展训练一般都包括体验后的经验分享这一环节,受训者挖掘到游戏与自身工作间的共同要素,通过分享交流吸收别人发现的共同要素,就大大拓宽了经验有效迁移的范围。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并不注重具体知识的教学而是把人的价值、尊严、自由、创造和潜能的充分实现置于最重要的地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拓展训练,受训者能认识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群体的作用,增进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改善人际关系,更为融洽地与群体合作,学习欣赏、关注和爱护自然等。因此拓展训练对青年的身心发展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任为多.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时蓉华.社会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3] 车文博.心理学原理[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4] 常乃军.现代体育心理与运动心理学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0,(6)

上一篇:用学生实验中的错误动态生成教学资源 下一篇:Protel99 se课堂中的实践教学法